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大雪·十一月節
【唐】元稹
積陰成大雪,看處亂霏霏。
玉管鳴寒夜,披書曉絳帷。
黃鐘隨氣改,鴳鳥不鳴時。
何限蒼生類,依依惜暮暉。
▲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譯文
大雪: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節氣三候之一候,一候為五天。
積陰:謂陰氣聚集,亦指酷寒之氣。
霏霏:指大雪盛密之狀。
玉管:玉制的古樂器,用以定律。
披書:意為開卷、讀書或翻閱文書。
黃鐘:古代為了預測節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黃鐘律和冬至相應,時在十一月。
鴳(yàn)鳥:鴳雀,鵪鶉的一種,一種小鳥,飛不到一尺高。
何限:多少,幾何。
蒼生:一切生靈。
暮暉:落日的余暉。
“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隆冬時節正式開始。其時,太陽到達黃經255度。
元代吳澄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之所以將這個節氣稱作大雪,是指這個節氣的降雪量很大。
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最是風雅大雪時。大雪之時,飲一杯溫酒,賞一場飄雪,吟一首美詩,乃古今最為風雅樂趣之事。正如唐代詩人杜牧在《獨酌》所寫:窗外正風雪,擁爐開酒缸。
可是我們的詩人并沒有寫飲酒。他舍不得讓自己在這場美麗的風雪之中沉沉地睡去,他像一位有心的情郎,靜靜等待披著白色婚紗新娘的到來。他是如此細致,如此用心,如此沉迷。這雪夜中的等待,讓他想起了深愛的伴侶韋叢,從而陷入長久的思念,“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首聯,宕開一筆,先講詩人對于大雪的愛憐。元稹的雪夜是寂靜的,是深沉的,是清醒的,他不愿意錯過這樣一場美麗的邂逅。他做足了準備,眼看著大雪節氣,陰氣不斷積聚,隨之大雪紛飛,漫天遍野、銀裝素裹,到處白茫茫一片,他的心中就莫名的激動。這樣的激動是深潛的,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波濤洶涌。這種對于大雪的期待,來源于元稹對于妻子的一份虧歉。高官厚祿,已然無法彌補“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的妻子。他用晝夜吹奏樂器、持卷讀書來驅散寒凝之氣,同時也消解對于妻子的一份懷念。就這樣,詩人在清朗的雪夜,一直坐到了天亮。他并不孤獨,因為在他內心深處,妻子一直都在。
頷聯,“玉管”對“披書”,“鳴”對“曉”,“寒夜”對“絳帷”,對仗工整,用詞典雅。只是“帷”和頸聯的“時”二字出韻,不符格律,不夠嚴謹。
頸聯,提及大雪節三候中的一候,一向活波的“鷃鳥”卻因大雪寒冷不再鳴叫了。與冬至相應的“黃鐘”這支律管,因為冬至的即將到來,也馬上就要發出聲音來。
尾聯,再次表達了詩人對于大雪節的愛憐之意。大雪時節的冬日時刻,真的就好比一天中暮色一般,似乎讓我們在白雪皚皚中,望見了深深嚴寒和冰冷,實在無法讓人不去愛憐。
俗話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大雪里一直寄托著人們對來年收成的希望,這份期盼中帶著一份若有私意的喜悅。在雪夜里,詩人也懷著一份甜蜜的喜悅,靜靜回味逝去的年華。
值得一提的是,大雪節氣后還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正應了俗語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在這樣的大雪時節,你是不是也懷著一份隱秘的情思呢?讓我們追隨元稹的風雅,用音樂與書卷,陪我們一起度過詩意的雪夜吧。
猜你喜歡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