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軾在北宋的文壇可以說是風靡一時的風云人物,蘇軾的詩詞作品一寫出來便流傳天下。作為北宋文壇巨擘,蘇軾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膾炙人口的作品。
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從“十年生死兩茫茫”,到“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的這些作品,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早就入選各級教材,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知識中最堅實的部分。
北宋元豐二年,正在湖州知州任上的蘇東坡迎接了一個名叫皇甫遵的朝廷使節,皇甫遵是受朝廷指派,前來湖州拘捕蘇東坡到案,罪名是'訕謗新法'。
這就是蘇軾所歷經的'烏臺詩案'。蘇軾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變法之時。朝廷上有兩軍對峙——革新派和守舊派,斗爭非常的激烈。
蘇軾站在守舊派的立場上,多次上書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對態度,并請求盡快制止變法。但請求未果,于是便希望離開政治斗爭,所以上書請求外任,并獲批準。
于此,他認識了同遭貶謫的張懷民,二人一見如故,相交莫逆,著名的《記承天寺夜游》便是蘇軾與張懷民一同賞月所寫。元豐六年,張懷民筑亭觀景,蘇軾為之取名“快哉亭”,以表對好友的欽佩,并寫下這首詞相贈。
原詩為《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靜,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詞的字面寫得很是大氣磅礴。上闋寫景,落日中詞人卷起簾子由亭上望去,水空相連。涂著朱漆的窗戶,鮮艷美麗。
這讓蘇軾想起了當年和恩師歐陽修等人,一起在平山堂吟詩作賦時的情形。這山色有無間,正是歐陽修當日描寫之景。這上闋中,既有寫景,也有思人,一氣呵成。
詞的下闋中,具體寫江面和山峰的美景。水面明凈,倒映著山峰的影子,江水洶涌中,卻見一葉小舟在風浪中前行。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短短的十個字,卻蘊藏著崇高的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既是對張懷民的稱贊,也是對自己的勉勵。浩然之氣,在“一點”與“千里”的對比,更顯宏大。
這一詞句的精神與思想,激勵后世無數之人,當代著名企業家馬云,曾在自己主演的《功守道》中,鏗鏘有力地念出了這一千古名句,并由此,成為他的經典臺詞。
林語堂先生曾經用了這些身份來形容蘇軾:“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詩人、小丑。“
確實,這位坐在宋代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確實有太多的身份,而最難得的是他總是能在人生不同境遇中,隨意切換自己的身份。
《蘇軾詞傳》收集了蘇軾的各種詩詞,一本《蘇軾詞傳》寫盡一生沉浮,一路坎坷,然后蘇軾卻說“也無風雨也無晴”。翻一翻陳年舊詩,了解他的人生,明白他的豁達。
這本書選取了蘇軾一生所作的詞與傳,難得的是以詞為主題,當今很多的詩詞收集書籍都是以詩為主,詞的的確少見。
辛棄疾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曾被譽為“詞中之龍”。提到蘇軾怎能不說辛棄疾呢?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卻以文業著稱天下。辛棄疾本是武將出身,最后流傳千古的卻是自己的文業。
《辛棄疾詞傳》再現了辛棄疾的傳奇一生,這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史料與文獻,盡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本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