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自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后,文人的地位一直高于武人,盡管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唐代藩鎮割據的形成,但是遇到外敵的時候很明顯就會力不從心。所以兩宋一直積弱。但是總有人會改變這種格局,勇于嘗試,今天這位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范仲淹,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岳陽樓記,實際上范仲淹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物,他曾經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預防西夏入侵。不僅如此,他還大力提倡改革,結果可想而知,以失敗告終。范仲淹逝世之后,謚號文正,可以說是封建時代文人最高的謚號了。
今天來欣賞一下范仲淹最出名的一首詞。全詞如下: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一首鄉愁之詞,感人肺腑。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次年,為逼迫宋朝承認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進犯北宋邊境,于三川口大敗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準備攻城。消息傳至京師,朝野震驚。這個時候范仲淹眾望所歸任命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到任后,更改軍隊舊制,分部訓練,輪流御敵;同時修筑青澗城和鄜城,作為軍事基地,節省邊境開支。有效地防止了西夏的入侵。這首詞就是寫于他駐守防范西夏期間。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這四句境界悠遠,構成一幅極為遼闊而多彩的秋色圖。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芳草就往往與鄉思別情相聯系。這里的芳草,同樣是鄉思離情的觸媒。它遙接天涯,遠連故園,更在斜陽之外,使矚目望鄉的客子難以為情,而它卻不管人的情緒,所以說它“無情”。到這里,方由寫景隱逗出鄉思離情。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好夢做得很少,長夜不能入眠。一方面是因為守衛邊關,一方面是因為羈旅他鄉。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酒一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這真是欲遣鄉思反而更增鄉思之苦了。
在范仲淹的主政之下,李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樞密副使。但是范仲淹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來,他繼續實現他的自己的抱負,開始了政治改革。新政實施后,恩蔭減少、磨勘嚴密,打擊了很多人的地位,讓原本不勞而獲的人怨恨加深,于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最后,持續了一年多的改革,以失敗而告終。
改革雖然失敗了,但是范仲淹的名聲卻是千古流芳,不論是同時代的人,還是不同時代的人,都對他稱贊不已。
歐陽修評價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修宋史元朝宰相脫脫稱贊他: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遺宰相書,極論天下事,他日為政,盡行其言。豪杰自知之審,類如是乎!考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后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責,使究其所欲為,豈讓古人哉!
再次讀到這首詞的時候,能夠感受他的心底柔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