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為我國古代最強大的王朝,是在隋朝的基礎(chǔ)上建立的。起初李淵稱帝時唐朝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中國,李淵還需要李世民幫他打仗,于是李世民一直兵權(quán)在握。李淵本來想立德高望重的李世民為太子,可又有前朝之鑒,隋文帝就是立不是嫡長子的楊廣為太子,即使楊廣再有能力,隋朝在他手上滅亡也是不爭的事實。而如今的唐朝與隋朝多么相似,不是嫡長子的李世民才華卓越,功勞甚大,可李淵也不能立他為太子,于是他稱帝后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這也為之后太子與秦王反目成仇埋下伏筆。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后,自然是不能留在軍營,需要回宮學(xué)習(xí)治國之道,于是他慢慢遠(yuǎn)離了軍權(quán)中心,而李世民也通過一場又一場的勝仗穩(wěn)定了軍權(quán),甚至功高震主。李淵知道李世民有野心,但卻不能立他為太子,于是絞盡腦汁想了個“天策上將”的封號給李世民,這顯然不是李世民想要的,不過這也賦予了李世民更多的權(quán)力,李世民已經(jīng)成為大唐帝國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三號人物。此時的李世民跟李建成就是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的對抗。
大唐建國數(shù)年后,各地叛亂都被平定,政局也慢慢穩(wěn)定,李世民開始覬覦太子之位。從朝局來看,李淵肯定是看好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也是追隨李建成的,朝中文官更是以李建成馬首是瞻。而支持李世民的只有追隨他征戰(zhàn)多年的部下,從法理上來看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也比李世民更有資格繼承皇位。不出意外的話大唐帝國第二任皇帝就是李建成了,然而意外還是來了。
長期的斗爭中太子集團慢慢占據(jù)上風(fēng),局面似乎穩(wěn)定了下來,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處處排擠李世民。但李世民畢竟有兵權(quán),手下武將眾多,謀士也不少,為了挽回局面,于是他決定搏一搏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門發(fā)動事變,狠心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然后逼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李淵也是識時務(wù)者,沒有繼續(xù)留戀皇位,立李世民為太子后兩個月就禪位做太上皇去了。從此大唐進入貞觀年間,一個盛世江山呼之欲出。
說到底還是李世民兵權(quán)在握,亂世之中掌兵才是王道。好在李世民也是個好皇帝,唐朝沒有像隋朝那樣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