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雖然在這五千年中我們的疆域在不斷的變化著,但是我們的文化卻一直未曾改變,一直留存在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壤之上。不過也有一些文化瑰寶并沒有被人發現,他們記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榮耀。在外蒙古的一個斷崖上,曾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塊,上面刻著的是我國漢朝時期的隸書,頓時就引起了我國考古專家的注意。
這座山被稱之為杭愛山,上面留下的是西漢時期的漢隸,而經過翻譯,也確實是漢朝時期留下的文字。之前發現的時候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石塊太小,但是之后經過專家的仔細鑒定和解讀才發現,這其實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文章所采用的字體是漢代的隸書,所以其實距今已經一千多年,自然是無法簡單的識別出來。經過不斷地努力和辨認,終于將整個文章全部都翻譯過來了。
據上面的文字記載,它在漢朝時的名字為“燕然”,范仲淹曾經留下詩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其大概介紹的就是燕然山之戰以及燕然山之戰的意義,歌頌大漢國威。文章不僅介紹了中原王朝與匈奴長達幾百年的戰爭,記載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也記載了大漢獲勝后的場景,而且自此草原上的匈奴也消失了。
這塊石壁的發現再次揭開這段歷史,從石壁的記載中,不難看出當時的戰爭有多殘酷,彰顯大漢國威,在專家翻譯完這段文字之后,也是感觸頗多,當場就淚流滿面了。想當年的大漢是何等的強盛,與匈奴大戰百年,將匈奴驅逐出境,四方臣服,耀武揚威。雖然歷史記載中的竇憲并不算是個好人,但是不可否認,他擊敗了匈奴,對中國歷史有非常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