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唐詩》“無考”類詩人中收錄一首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給人一種深沉的逝川之感。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說,而塑造了一個白發湘君的形象,發人深省。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兩句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他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初讀這首詩,就被其惆悵而又清冷新奇的意象打動。但是再咀嚼幾遍之后,一種難以言說的憂美縈繞心頭,使我的心也仿佛一下被浸到了涼滋滋的醇酒中。
誰人沒有如此煩悶的時候?誰人不曾想沉醉酒中,星河中,不知歸路?在這一刻的自我灑脫和自然沉浸里,仰頭看看亙古的蒼茫長空,世間俗事完全無足輕重,瑣事纏心也不過是一時之苦。人生在世,是心境和意境影響著你的生命寬廣與格局。
但是,唐溫如此詩,不見于唐、宋人有關載籍中,連素有淹博之譽的宋人洪邁撰集的《唐人萬首絕句》進御本及趙宦光、黃習遠的編定本中也沒有此詩,自唐至清諸家唐詩選本也未予選錄。
而最早收錄唐氏此詩的是元人賴良編撰的《大雅集》,題為《過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傳中介紹,珙字溫如,會稽人。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賴良字善卿,浙江天臺人,“是集皆錄元末之詩”,“其去取亦頗精審”,“故不失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楊維楨序,稱其“所采皆吳越人之隱而不傳者”。可知《大雅集》所錄諸家,皆為編集者同時代人,又有鄉里之誼,所收作品亦當可靠。《古今圖書集成·方輿編·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收錄唐珙《過洞庭》詩,亦置于元人之列。
因此,唐珙(字溫如)為元末明初詩人已確定無疑。而我們也確實是讀了一首假唐詩。
'
注: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