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在詩歌領域他被稱為“詩神”;在大宋詞壇開豪放派之風,是“豪放派”詞人的開派祖師,后人稱為“詞圣”;在散文領域,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之列;在宋代書法界與米芾、蔡襄、黃庭堅并稱“宋四家”,在繪畫上同樣有極深的造詣。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但堅守性情,他在面對困境時總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來面對。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欣賞蘇軾充滿人生積極意義的詞。
1、《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創作于公元1091年春,當時蘇軾在杭州任職,自己的好友錢勰(字穆父)經紹興回河間路過杭州,便到杭州看望蘇軾,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于是,蘇軾在送別錢穆父時,寫下了這首曠世之作。
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3、《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圍獵后所寫。詞人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5、《滿庭芳·蝸角虛名》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此作為蘇軾謫貶黃州之后所作 (具體時間不可考)。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盡情地展示了詞人在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他寵辱皆忘 、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