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想要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是每個父母的心聲。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總想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發展,從而會變得更加嚴格,讓孩子們能夠去獲得更多的進步。然而,這一過程始終是需要慢慢進行的,許多父母因為自身的耐心不夠,所以就開始大吼大叫。在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會使得孩子們受到極大的影響。
劉女士是一位資深的教師,她在平時總能夠對學生進行非常嚴厲的管教,也因此讓她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順利。在對待她的孩子時,她甚至拿出來比對學生更加嚴厲的態度,所以在平常的時候,她的兒子小江一直會受到來自母親的壓力。
雖然劉女士在平時課堂上表現得很具有耐心,就算嚴格,也會指導學生們逐步上升。然而在對待兒子的時候,她卻沒有太多的耐心,總想讓兒子瞬間學會她的知識,所以就開始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強行促使孩子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的兒子的確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但卻變得十分自卑,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影響到了之后的發展。
從這樣的故事當中也能看得出,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無論是什么樣的父母,都不能輕易采用暴力的手段,尤其是大吼大叫的過程,往往都會扼殺孩子們的心靈。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實施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孩子大多會走向這兩種極端,難成大器,別自己以后都看不上自己的娃了:
孩子太過于自卑,因為在父母長期的吼叫壓力之下,孩子們也就不敢去更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只能夠保持沉默,而長期這么沉默下去,也就使得他們的內心變得閉塞。即便是面對其他人,也不愿意去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害怕犯錯,也害怕被吼叫。
也許父母曾經也被這樣對待過,所以隨著自身的成長,也學了自己曾經父母的那一套,開始吼叫孩子。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傳承,孩子在之后同樣也會像父母那樣,不停地吼叫。
他們會變得極沒有耐心,可能面對別人的過錯時,他們也就不能輕易的包容,甚至在以后他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也會顯得特別急躁,這樣的傳遞過程很不可取。
作為家長,究竟該怎么正確教育孩子呢?
我們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不要太過嚴厲。這個時候,每個父母都會著急,基本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很快地掌握一個新的知識,但這并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孩子再聰明,也需要有一個過程來理解新的知識。
所以我們要耐心一些去教他們,不能把知識往腦子里面灌,應該用更形象的方式,比如用圖畫畫出來,或者用更生動的立體圖形來幫助孩子理解。這樣更能夠讓孩子們具有深刻的記憶,而他們也會在這樣的發展當中,讓自己的想象能力得到更多的成長。
我們同樣不能大吼大叫,即便我們給予了他們極大的厚望,也不能在他們失敗的時候表現出特別失望的神情。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表現,一看到孩子成績失利,或者是在某些比賽當中沒能獲得成功,就會特別失望,甚至會吼叫孩子,覺得他們沒有用心。
沒有一個人會去故意輸掉,孩子們肯定都有原因存在。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尋找原因,并且鼓勵孩子。這個時候,我們要成為安慰孩子的那一個,幫他們撫平心中的創傷,然后再與他們一塊兒去努力。
我們更應該去耐心一些,這個時候如果大吼大叫的話,的確會起到用處,因為孩子們往往也都害怕父母的這種特別嚴厲的吼叫方式。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方式起到的效果都很不錯,能夠讓孩子瞬間變乖,然后去努力學習。
但這種強硬的方法可能對孩子的效果并不是特別好,即便他們去學習了,也有一定的成績出現,但他們卻被扼殺了自己更加自由的心靈,可能在未來孩子就是一個典型的書呆子,其它的什么都不會。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們需要去關注他們在這一過程當中所付出的努力,幫助他們去進行更多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誰也不能去強行讓孩子們成長,他們究竟會變得如何優秀,并不是我們能夠定義的,同樣我們也不能隨意畫出界限,讓他們往這個方向去努力。我們要做的是注重孩子的每一個過程,并且給予溫柔的鼓勵,讓孩子們在這種溫暖的環境當中獲得更自由的發展。這樣他們會有無限的可能,而大吼大叫始終會毀了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