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會希望我們自己的孩子成為“學霸”。因為學業有成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人頭地,會大有出息。
所以說,現在的家長都格外重視孩子的教育,會花很多心血和金錢在孩子的學習上。在多數家長看來,只要舍得給孩子砸錢,拼命讓孩子補課,或者是嚴加管教,孩子就可以成為“學霸”。
但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往往真就未必會培養出一個“學霸”。
張先生和妻子的學歷都不高,平時的薪水也不是很多,只是剛好夠一家三口生活的。
但別看夫妻倆文化程度不高,但兩個人卻格外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夫妻倆對兒子總是十分嚴厲,兒子稍稍犯了錯誤,或者是成績退步,張先生和妻子就會嚴加管教。
也正是因為這樣,雖然是男孩,張先生的兒子卻格外乖巧懂事,和其他男孩完全不一樣,平時非常內向,總是不愛說話。
而張先生和妻子并不覺得兒子這樣有什么不妥,反而覺得兒子的乖巧,是值得他們驕傲的,這樣下去,兒子肯定會越學越優秀的。
雖然說,在最開始的時候,兩個人的嚴格教育確實讓孩子的學習有了起色,但是越到后期,孩子的成績下滑的就越厲害。特別是當孩子步入青春期以后,成績就更糟糕了。
這讓張先生兩口子格外著急,所以說,他們就開始對兒子更嚴厲了,讓兒子上了很多補習班不說,就連兒子上學和放學的路上,他們也要親自接送,讓兒子在車上背題學習。
夫妻倆本以為這樣會讓孩子成績更好,結果考試成績出來了,孩子的成績仍然非常糟糕。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家長,他們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格外關注。每當孩子有成績下滑的趨勢,他們就會開始慌了。
所以說,有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會對孩子嚴加管教,會讓孩子上很多補習班,但是這些辦法,卻并是可以讓每個孩子的成績都提升的,有的孩子不僅不會沒進步,還會退步。
其實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因為家長太過焦慮了。想要孩子進步,確實是應該給孩子施加壓力,但是,如果家長太焦慮,就會適得其反。
之前我曾看過一個育兒類節目,里面的那個媽媽就非常恐怖,每天都讓自己的孩子做很多作業,孩子不僅要完成老師給留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給留的作業。
而且光是這樣還不夠,這個媽媽在假期的時候,還讓自己的兒子拼命做卷子。雖然說在媽媽的教導下,兒子的成績并不差,但也沒有特別優異。
時間越久,孩子就會對學習越反感,而這種反感,往往都會在孩子長大以后體現出來。因為這個時候的他們,思想已經逐漸成熟了,也不再那么聽話了,就會開始反抗。
國外有項調查,目的主要就是為了調查什么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這項調查一共研究了2萬多名孩子,這些孩子有幼兒園的,也有上小學的。
而這些孩子的家長,也是各種教育水平、各種經濟條件、各種性格性別等都有的。是一項全面詳細的調查,很有說服力。
從這項調查顯示出來的各種大數據來看,那些容易養出“學霸”的家庭,往往不是這些狠抓孩子學習的家長,而是以下這幾種家長:
首先,那些家長受教育水平很高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
雖然說,也有不少學霸出自于沒什么文化的家庭,但是,大數據顯示出來的結果表示,一般父母學歷高的家庭,孩子都很容易成為“學霸”。
比方說,我身邊有一對教授夫妻,他們的兒子就是一名“學霸”,大學是在清華大學上的,畢業以后還出了國,后來也擁有了非常不錯的工作。
而之所以會這樣,除了受到他父母的熏陶以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遺傳。而這兩項加起來,就足以把他養成一個學霸。
其次,那些家長很有遠見、父母經濟地位很高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
大數據顯示,那些有遠見、經濟地位高的家長,更容易養出學霸。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也很好理解,這些經濟地位高的家長,一般都比較舍得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花錢。
他們的孩子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著很好的教育環境,見的世面很多,長大后會成才也是很正常的。
再其次,那些生活在條件優越的小區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說明環境對孩子很重要,如果小區環境好的話,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更容易成為“學霸”。
最后,那些的幸福完整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
對于孩子來說,幸福完整的家庭非常重要。因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他們才能擁有健康的人格和積極的心態,更容易成才。
寄語:
雖然說這些家庭都很容易養出“學霸”,但也并不絕對。如果我們想要讓我們自己的孩子成為“學霸”,就需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好好教育孩子。
今日話題:你覺得這個數據可信嗎?你認為什么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