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嚴重威脅國民健康,據統計,我國心血管疾病病人人數達到2.9億,心血管病死率遠超于癌癥。大部分心腦血管疾病跟持續性高血壓有關。亞洲高血壓病人跟歐美病人相比,有不一樣的特征。
亞洲高血壓患者有哪些特征?
1、腦卒中最常見
亞洲人群腦卒中更多,然而歐美患者易患上冠心病。我國是全球腦卒中風險因素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若想要預防腦卒中需積極控制血壓。
2、誘發疾病的風險高
亞洲人群血壓升高易患上冠心病和腦卒中等,血壓每升高10mmhg,患腦卒中和致死性心梗的風險可達到可達到53%和31%。
3、對鹽分比較敏感
亞洲人有遺傳傾向的鹽敏感性,高鹽飲食后血壓升高幅度遠遠高于歐美患者。我國有60%的高血壓病人屬于鹽敏感性高血壓,這跟吃太多鹽有關。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鹽攝入量不能超過6克,然而有很多家庭每天的吃鹽量高達12~18克。
4、肥胖因素影響不一樣
跟歐美人群相比,亞洲人在體重指數較低和體重指數增幅較小的前提下,易出現高血壓前期以及高血壓。
5、隱匿性高血壓常
隱匿性高血壓也就是在醫院測量血壓正常,但在醫院外測量血壓升高,如早晨、夜間和日間血壓升高。亞洲人易出現隱匿性高血壓,跟血壓晨峰現象、睡眠障礙和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的夜間血壓升高脫不了干系。
如何降低血壓?
1、調整好生活方式
嚴格控制每天的吃鹽量,攝入太多鹽分會增加患上高血壓、腎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幾率。少吃高鹽食物,如加工肉制品、咸菜和腌制食物、方便面和白面包片等。烹調食物時少放調味品如醬油蠔油、味精雞精和各種醬類。
2、積極控制體重
肥胖和超重是引起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體重越重,患高血壓的風險就越高。體重每減輕10公斤,血壓越降低5~10mmhg,因此控制體重至關重要。減肥并沒有接近,只要管住嘴邁開腿即可,盡量把體質指數控制在18.5~25,不能隨意吃減肥藥,也不能過度節食減肥。
3、按照醫生囑咐調整用藥量
需根據發病特點選擇合適的降壓藥,推薦地平類降壓藥,因為此類藥血液中藥物濃度持久,能達到平穩降壓效果,改善血壓波動。若用單一藥物效果不佳時,不妨把鈣拮抗劑和普利類或沙坦類藥物聯合使用。不過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好用藥量,不能擅自調整用藥。
溫馨提示
定期去醫院做動態血壓監測,也就是24小時監測血壓,能及時發現隱匿性高血壓。病人佩戴監測儀時先測量雙側上肢血壓,若收縮壓差超過10mmhg,應選擇血壓較高的一側檢測。通常15~30分鐘測量一次,獲得24小時的血壓。若不方便做動態血壓監測,可以做家庭血壓監測日記。每天早晨和晚上分別測量2~3次,間隔一分鐘,然后取平均值。連續監測至少達到3~6天,測量時要在安靜的環境中,端正好坐姿,不能翹二郎腿,手臂要有支撐,休息5分鐘之后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