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們往往和孩子更親近。在多數人的思想中,教育孩子成為了母親一個人的責任,爸爸只要賺錢養家就可以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無論是教育還是陪伴,父母缺一不可。
《三字經》中有句話:“子不教,父之過”,就足以證明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么的重要。
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父親能夠引導孩子的性格向好的方向發展,幫助孩子塑造責任心,讓孩子變得有擔當;而一個到處散發負能量的父親卻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
小王是一個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專業成績非常優秀,如今在一家公司上班。從進入公司開始,他的能力就被領導發現,經過半年的考察,想讓他接手一些大一點的項目,卻遭到了小王的多次拒絕,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勝任不了。
在和小王接觸的過程中,能感覺到他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時間久了就會發現他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但手里的任務總是能完成好。領導們在談論他時也非常惋惜:“小王能力很強,就是缺少點魄力,格局小了”。
后來了解才知道,原來小王的父親脾氣非常暴躁,在他小的時候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母親也是心有余力不足。長此以往,小王從小只能看著父親的臉色過日子,從不敢頂撞,也就形成了自卑、怯懦的性子。
在生活中,小王父親這樣的角色并不少見,從小受到負能量的“侵蝕”,讓孩子原本積極健康的性格變得面目全非,讓本該優秀的孩子變得難成大器。
第一種:脾氣差、大男子主義的爸爸
男性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大男子主義,認為自己是家庭的“核心”,不僅孩子要聽自己的,妻子也得聽。適當的大男子主義可以給孩子帶來敬畏感。
但若是過度,這樣的思想行為就會讓家庭地位失衡,孩子很可能會“繼承”父親的壞性格,也有可能會隨了母親的軟弱、陰郁,不論是哪一種都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
如果父親不只是大男子主義,還脾氣暴躁,動輒打罵孩子,那孩子的性格會更加扭曲,變得自卑、敏感甚至走向極端。
第二種:經常對著孩子散發怨氣的爸爸
有這樣一種父親,他們會把自身的挫折無限放大,就像男版“祥林嫂”,還會把這種負能量帶到孩子身上。
比如上班路上堵車也不見交警管管;主管就會給我安排任務部門是沒人了么?回家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一天就知道玩,成績都成什么樣了。
每天處在這樣負能量的環境,承受著父親的各種壓力,不僅會引發夫妻矛盾,還會讓孩子變自卑。整天耳邊都是父親的抱怨、怪罪,孩子又怎么能健康成長?
第三種:“守財奴”爸爸,影響孩子的“格局”
精打細算這個詞多是用來形容女性的,但如果父親總是把錢放在第一位,出門在外不愿意買單,孩子上學不愿意多給錢,買個衣服都要為了幾塊錢搞半天價。
這樣家庭的孩子就會受到父親的影響,長大后把錢財看得很重,不愿意吃虧,愛貪小便宜,不僅影響社交更影響眼界。
母親帶給孩子的是健康與關懷,而父親帶給孩子的是性格,是頂天立地的精神,是長遠的格局,不合格的父親會毀掉一個孩子,將來不會有大出息。
★ 爸爸應當是孩子的玩伴,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剛需”
都說爸爸帶娃活著就好,這是因為爸爸本身就是一個“大孩子”,能夠和小朋友玩得來,有爸爸陪伴孩子,娃能夠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因此爸爸應該抽出時間來多加陪伴孩子,用自己活躍的思路去引導孩子思考,給他們高質量的陪伴,一起到戶外玩耍,一起做游戲,一起思考問題,讓孩子充分感受父愛。
★ 爸爸應當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標準
爸爸是每個家庭的頂梁柱,尤其是寶媽做全職媽媽的家庭,只有爸爸一人是家庭的經濟來源。毫無抱怨的努力撐起整個家,能給孩子起到好的作用。
耳濡目染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對于男孩來說是學習和成長的目標,而女孩就是將來找對象的標準。
★ 爸爸是堅強的化身,是孩子強有力的后盾
做爸爸的人應當是沉穩的、堅強的,只有沉穩的男人才能鎮得住場,撐得起家,對于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無言的支持;而堅強的爸爸從不會把自己的難處告訴孩子。
在孩子看來自己的爸爸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是當自己有任何困難都可以尋求庇護的人,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爸爸是自己最有力的后盾。
作為寶爸,不要成為“負能量”的人,要給孩子帶來勇氣和動力。寶媽們也要清楚,少了十月懷胎的經歷,爸爸進入角色會慢一些,要允許寶爸出現錯誤,不要處處指責,否則當寶爸帶孩子喪失信心受累的不還是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