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藏友,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將持續更新瓷器鑒定的相關知識。希望用大量的瓷器圖片來幫助大家更直觀的進行學習。這篇文章主要先概括性的講一下康熙瓷器的一些時代背景,這對于學習后面的瓷器鑒定知識非常重要。廢話不多說,咱們開講。
康熙皇帝(1662-1722)
一、康熙朝瓷器的三個階段時間劃分
康熙皇帝在位61年,由于時間跨度很大,官窯、民窯傳世品多,經過后人總結,康熙的瓷器依據其風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個時間點要記下來)
二、景德鎮制瓷業多次受到重創
景德鎮作為瓷業中心,在明末清初戰亂中受到多次較大規模沖擊。其一,江西處在明清戰爭的拉鋸地帶,雙方的拉鋸戰一直延續到康熙初年,百姓飽受清軍蹂躪和占壓(這個背景在清初很重要)。其二,康熙十三年,在三藩之亂的影響下,景德鎮制瓷業再遭破壞。因此景德鎮的制瓷業一度衰落。
三、臧窯和郎窯
時代背景:
1.江西景德鎮受戰亂影響,直到康熙十年,才有景德鎮奉旨燒制祭祀用瓷的記載。景德鎮御窯廠在康熙十九年才恢復。
2.清朝初年皇帝對燒瓷這件事非常重視,派駐官銜較大的官員到景德鎮督辦窯務(官窯燒制)。康熙朝有兩位督窯官成就較高,分別是臧應選和郎廷極。
人物介紹:
1.臧應選是工部郎中,相當于現在廳局級的干部。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奉旨進駐景德鎮督燒各種單色釉品種,它代表了康熙中期的景德鎮制瓷水平,史稱臧窯。
2.郎廷極是江西巡撫,相當于現在的省委書記(皇帝用這么大的領導來管理窯務,可見統治者對制瓷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郎主持景德鎮窯事時所燒的瓷器,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鎮的制瓷水平,史稱郎窯。其中最著名的有仿宣德紅釉的郎窯紅。
清康熙 郎窯紅觀音瓶 高37cm
四、康熙早期為何不見官窯款?
康熙早期瓷器為何不見官窯款,從文獻上看有兩種解釋,一是據《浮梁縣志》“康熙十六年邑令(指縣令)張齊仲,陽城人,禁鎮戶瓷器書年號及圣賢字跡,以免破殘。”二是有史籍記載“康熙不尚尊號”。
我個人認為康熙早期不見官窯款更主要是受戰亂影響。其次是滿人剛剛入關,吸收漢文化沒有那么全面,加上剛剛從漢人手中奪下江山,從心理上還不能接受底款寫著“大清康熙年制”的瓷器發生破殘。
五、康熙瓷器的典型特征
1.康熙瓷器典型的特征就是“糯米胎”和“緊皮亮釉”
康熙瓷器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高嶺土,而且胎土淘煉的非常精細。從下圖瓷片斷面可以看出胎質潔白、密度高、堅硬純凈,這就是玩家們常說的糯米胎。
清康熙 民窯瓷片
緊皮亮釉這種感覺,可以結合瓷片和下圖康熙荸薺瓶來感受。康熙瓷器的釉質細潤,緊密的熔于胎骨。有堅白釉、粉白釉、硬亮青釉的美譽。
清康熙 青花荸薺瓶
2.康熙時期瓷器的造型特征
總體特征:造型古樸、凝重而質樸。(這是一種內心感受,推薦藏友朋友們去天津博物館青花瓷展廳去感受一下)
康熙瓷器胎體的變化:
康熙早期瓷器的胎體受前朝影響,仍然保留了胎體厚重的特點,很多康熙瓷器一上手就能感覺明顯手頭偏重。從康熙中晚期開始,胎體才逐漸變薄。
六.康熙青花的發色特征(干貨)
1.康熙早期青花瓷:使用石子青料、浙料,青花發色呈濃灰藍和黑藍色(藍中帶灰),請見下圖;
清康熙 青花福祿壽三星爐
2.康熙中期青花瓷:使用珠明料,燒成后色澤蔥翠鮮艷,有翠毛藍之稱,可以達到墨分五色的效果。請見下圖;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爐
3.康熙晚期青花瓷:使用浙料,青花發色淡雅,暈散灰藍。請見下圖;
清康熙 青花東方朔偷桃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