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歡迎訂閱我解讀的《金字塔原理》。
做文章,不是“亂彈琴”
01
一篇文章作得讓人服氣,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人說,文筆吧,你寫得沒文采,誰看呢!
當真如此嗎?
抖音刷得正熱的時候,出了一個關于古風的熱聞。說是有個大學老師在出租車上聽到一首抖音神曲,發了個微博,直言'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東西,刷新難聽底線',引來眾多粉絲抨擊,甚至連作者本人都跑來回應說:“本來我想罵你傻逼,但是又覺得太粗魯了,所以我決定這么說:請問關你屁事”。
粉絲們覺得,這么有文采的歌詞,10萬+的追捧量,你有啥資格瞎評論?
沒成想,這位大學老師是專學古文的,于是,她干脆附上了全部歌詞,一條條指出“不通”的地方。
這下,作者服了,也不罵人了,出來澄清稱'半個小時做出來的詞不要這么太較真'。原來如此!既然是如此不認真,那還真不能太較真,當娛樂就好了。
文章是什么?——有章法的文字。堆砌而出的雜燴,能稱得上文章嗎?頂多也就是劉寶瑞相聲里的那個“珍珠翡翠白玉湯”吧。太不拿“作者”這個稱號當回事兒了!
說到有章法,就要明白這個“章”字的涵義了。咱們姓氏中有兩個同音姓都念“zhang”,一個是弓長,一個就是這個文章的“章”。若是后者,往往這姓氏的主人會提醒你,是立早那個,不是弓長那個。其實,這樣的解是不對的。章應當是“音十”,在古代,演奏音樂,要連奏十段才結束,十段樂曲就是一章。
所以,做文章,是要分段落的,要遵循規則的,不能亂彈琵琶。用現代語言來表達,就是邏輯清晰。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如何才能讓文章更有邏輯。
02
有章法,關鍵點在邏輯。
前面我們在講金字塔的橫向關系時,講了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你還記得嗎?
簡單說,演繹推理就是表相關,歸納推理就是找共性。
演繹推理需要完成這樣3個步驟:(1)闡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種情況。(2)闡述世界上同時存在的相關情況。如果第二個表述是針對笫一個表述的主語或謂語的,則說明這兩個表述相關。(3)說明這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時隱含的意義。
抽象出來的表達是這樣的:(1)出現的問題或存在的現象。(2)產生問題的根源、原因。(3)解決問題的方案。
再簡單些,就是:現狀——原因——解答。
歸納比演繹難。你必須具有以下兩項主要技能:(1)正確定義該組思想。找到一個能夠表示該組所有思想共同點的名詞。(2)識別并剔除該組思想中與其他思想不相稱的思想,比如不屬同類、不具有共同點。
咨詢師拿手的技巧,基本都是演繹,你翻翻咨詢師們的報告就明白了,基本都是演繹推理的套路。能成為科學大師的,通常都是歸納推理的高手,比如牛頓定律,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高度歸納的理論。當然,這是我個人大面兒上的見解。
從文章角度看,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的區別在于:演繹推理中,第二點是對第一點主語或謂語的論述。而歸納推理則要求,同組中的思想具有類似的主語或謂語。返回頭再琢磨一下這兩個例子:
演繹:(1)所有的人都會死。(2)蘇格拉底是一個人。(3) 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歸納:(1)法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2)德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3)俄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最后得出一個推理:波蘭將受到坦克入侵。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論你是用歸納還是推理,你的思維都會主動預期某個結論。讀者也是一樣,他會預期你的下一個句子,如果他的預期和你的表達不同,他就會感到困惑。因此,在你呈現歸納或演繹過程之前,應當先告訴讀者你的主題思想,這樣,讀者才能夠容易跟上你的思路。
03
接下來,我們說說邏輯順序。
前面我介紹過,在金字塔的橫向關系中,你組織在一起的思想絕不是隨意堆放在一起的,同一組的思想都必須具有某種邏輯順序。大腦的分析活動一般有三種:(1)確定前因后果關系;(2)將整體分割成部分,或將部分分組成整體;(3)將類似事務或重要性歸為一組。
相應地,就會有三種邏輯順序:(1)時間(步驟)順序;(2)結構(空間)順序;(3)程度(重要性)順序。
先看第一個,時間(步驟)順序。
時間順序最容易理解,就是按照采取行動的順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依次表述。
時間(步驟)順序
通常,這一順序會用到兩種場景:第一種是羅列實際的行動步驟或者行動性的思想;第二種是大腦中隱含的思維過程得出的結論。這時,邏輯不清的問題就會發生:前者的問題是無法區分原因和結果;后者的問題是結論被放到了過程中。
舉個例子,一名咨詢顧問建議某公司應采取的提高生產效率的措施:
在第一階段應采取以下措施:
1.與主要管理人員及監督人員詼話。
2.跟蹤并記錄交易行為和工作流程。
3.確定所有關健業務環節。
4.分析組織結構。
5.理解服務和績效措施。
6.評估業務職能的績效水平。
7.找出問題和原因。
8.發現提高生產效率的潛在機會。
你會發現,步驟太多,而且并不處于同一層。如果能改成下面這樣,就清晰多了:
在第一階段,我們將確定提高生產效率的可能領域:
1.確定企業的關健業務環節(3)。
一與主要人員談話(1)。
一跟蹤并記錄交易行為和工作流程(2)。
2.找出在開展業務時存在的弱點(7)。
一調整組織結構(4)。
一制定及實施服務和績效管理措施(5)。
一評估績效水平(6)。
3.提出實用可行的改革建議(8)。
以上這個例子就是典型的結果和原因搞不清,解決的辦法就是根據結果找原因。(畫外音:人生不也是如此嗎?一天一天過去了,過得稀里糊涂,不就是搞不清原因和結果嗎?)
因果
04
第二個,結構(空間)順序
結構順序,就是當你使用示意圖、地圖、圖畫或照片想象某事務時的順序,如組織結構圖、關鍵成功要素示意圖等。
結構(空間)順序
創建邏輯結構,需要遵循MECE原則: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重疊,有排他性。各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比如,一張組織結構圖。
組織結構圖
邏輯結構創建出來后,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順序依次描述各個部分了。
有時,你會被要求對已有結構提出修改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最適合的順序就是當你在白紙上依次畫出各個部分,向讀者呈現時的順序。
結構順序和時間順序一樣,也可以用來檢查思路上的邏輯錯誤。比如這樣的一份文件:
例子:給交通局長的文件
你如果是交通局局長,就會發現這樣的羅列是有問題的。你會把它歸類成這樣:
歸類
再簡化,原文的意思應當是這樣的:
該項工作的目的是檢查交通局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是否適合履行其職責。其職責包括4個方面:設計、建造、運營、維護。
這樣,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晰了?
因此,寫作時,必須首先構思文章的結構,按照結構寫作,能讓你及時發現錯誤和遺漏。
5
第三個,程度(重要性)順序。
程度順序,是你對一組有共同特點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務所采用的順序,如:3個問題、4個原因、5個因素等等。
程度(重要性)順序
在按程度順序呈現思想時,要明確每組中的項目具有共同特征,確保將所有具有該特征的項目列入該組。在每組中,根據各個問題具有該 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該特性的問題排在第一位,即先強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例子:重要性順序
雖然電信計費系統要滿足所有這3種要求,但以上順序表明,滿足客戶需求比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更重要。這種評價的前提是:所有設計標準被分成了兩組——功能性標準和其他標準。
6
接下來,讓我們來運用一個例子實際操練一下吧。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客戶對銷售報告和庫存報告不滿意:
1. 提交報告的周期不恰當.
2. 庫存數據不可靠。
3. 獲得庫存數據的時間太短。
4. 庫存數據與銷售數據不吻含。
5. 客戶希望能改進報告的格式。
6. 客戶希望去除無意義的數據。
7. 客戶希望突出說明特殊情況。
8. 客戶希望減少手工計算。
首先,確定該組思想的類型。
比如,第1、3表示時機不好;2、4、6表明數據不符合要求;5、7、8表明格式不對。
然后,將同一類型的思想歸類、分組。
例子:歸類、分組
最后,找出各類思想之間的順序。
分類后,問題就很清晰了:時機、數據和格式。那該按什么邏輯順序排列了。這就要看你打算回答什么問題了。你的邏輯順序呈現的是一個過程,而過程取決于你要回答的問題。
例子:邏輯的順序和你要回答什么問題相關
經過這樣的邏輯分析,你就可以確定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思想觀點,推導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了。
瓜熟自然蒂落,水到方會渠成,順理才能成章。
若不想讓別人憤而拍案,罵你的文章“狗屁不通”,還是要學點符合邏輯的章法才行。
讓文章更有邏輯的方法告訴你了。那么,這個邏輯結論該如何概括和推導出來呢?我們下節講。
瓜熟自然蒂落,水到方會渠成,順理才能成章
好了,今天就為你講解到這里。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訂閱。下次我們繼續解讀《金字塔原理》,歡迎持續關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