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一聊:超越格力的美的集團,多次回購難擋股價腰斬,原因是什么?未來還有沒有投資價值?
圖片來源于網上
一. 公司基本情況
“科技盡善,生活盡美” – 美的集團秉承用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經營理念,經過54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集智能家居、樓宇科技、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化創新五大業務板塊為一體的全球化科技集團,過去5年投入研發資金近450億(年營收占比3.5%以上),在全球擁有28個研發中心和34個主要生產基地,產品及服務惠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4億用戶。形成美的、小天鵝、東芝、華凌、布谷、COLMO、Clivet、Eureka、庫卡、GMCC、威靈、菱王、萬東在內的多品牌組合。
圖片來源于網上
美的集團,秉承“要么第一,要么唯一”,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布局全球優勢研發資源,構建六大研發中心,涵蓋33個研究領域,形成從共性基礎技術到個性化關鍵技術的技術圖譜。近年來,美的通過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數字仿真等技術突破,不斷創新升級產品,積極推動行業發展。迄今為止,美的專利授權維持量達5.7萬件,授權發明專利連續四年家電行業第一。
圖片來源于官網
美的集團在多個產品系列已是全球重要的制造商之一。美的集團通過MBS、自動化和信息化打造智能制造工廠,同時以T+3模式推動全價值鏈業務變革,提升和建設世界級水平的制造能力和系統。
圖片來源于官網
主營業務:
1. 智能家居事業群,作為智慧家電、智慧家居及周邊相關產業和生態鏈的經營主體,承擔面向C端用戶的智能化場景搭建,用戶運營和數據價值發掘,致力于成為為C端用戶提供最佳體驗的全屋智能家居及服務的高科技公司。
圖片來源于官網
圖片來源于官網
2. 美的工業技術事業群:作為美的集團五大業務板塊之一,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聚合智慧交通、工業自動化、綠色能源和消費電器四大領域的核心科技力量,擁有GMCC美芝、Welling威靈、Hiconics合康、Sunye日業、Servotronix高創、Dorna東菱、MR美仁、MSCT美墾、Toshiba東芝等多個品牌,產品覆蓋壓縮機、電機、芯片、汽車部件、電子膨脹閥、變頻器、伺服及運動控制系統、減速機和散熱部件等高精密核心部件產品。為全球泛工業客戶提供綠色、高效、智慧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為數十億終端用戶創造美好生活。
圖片來源于官網
3. 樓宇科技事業部,作為負責樓宇產品、服務及相關產業的經營主體,以樓宇數字化服務平臺為核心,打通樓宇交通流、信息流、體驗流、能源流,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數字化、低碳化的樓宇建筑整體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于官網
4. 機器人及自動化事業部,主要圍繞未來工廠相關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物流自動化系統及傳輸系統解決方案,醫療、娛樂、新消費領域解決方案等。
圖片來源于官網
5. 數字化創新業務是美的集團在商業模式變革中孵化的新型業務,包括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軟件服務、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等。
圖片來源于官網
二. 2020年美的集團超越格力,登頂家電行業第一的王座
美的集團在上市后是一只標準的大白馬股,股價在業績的持續驅動下,一路攀升,2021年2月10日,股價觸及歷史最高點106.40元。
美的集團月K線走勢
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美的集團的營收為2842.21億,凈利潤273.23億,同比增長12.44%。相比于美的集團,格力電器2020年的營收為1705億,凈利潤221.8億,同比下降10.21%。美的空調業務營收2020年首次超過格力,登頂了家電行業第一的王座。
美的集團近五年歸母凈利潤
美的集團近五年營業總收入
格力電器近五年歸母近利潤
格力電器近五年營業總收入
三.股價接近腰斬,美的集團多次進行回購自救
2021年2月初,美的集團在迎來超越格力登頂家電王者寶座短暫的高光時刻之后,股價便高位跳水,持續回調,回調時間長達一年多之久,期間雖偶有反彈,但始終沒有迎來反轉時刻,時至今日,股價在55附近低位徘徊,股價接近腰斬。
美的集團走勢圖
在股價連續回調的過程中,美的集團也多次進行了大手筆的回購進行自救。
2021年2月24日,美的集團宣布第一次回購:上限140億元的大額回購,刷新A股回購記錄,堪稱A股“回購之王”。消息一出,市場嘩然,美的集團股價卻不為所動,仍然持續走低。
圖片來源于網上
2021年5月9日,美的集團再次宣布回購計劃,擬以不超過50億元、不低于25億元回購公司股份。這一次美的集團的股價在消息的刺激下有一個短暫的反彈,但隨之又陷入了漫漫熊途。
2021年6月23日,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也祭出了大殺器,美的集團公告稱,何享健出資8億元,增持美的集團的股票,但何享健的增持并沒有提振市場的信心,沒能挽住股價下跌的頹勢,美的股價繼續下行。
2022年3月10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擬繼續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為不超過50億元且不低于25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70元/股。本次回購公告發出后,美的集團短期內似乎有了止跌的趨勢,股價在55元附近橫盤震蕩。
四.股價下跌的原因分析
1. 2020年,A股市場“抱團股”火熱,美的集團剛好超越格力成為家電一哥,是市場非常稀缺的標的,再加上疫情下的美的集團仍然能保持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被眾多機構視為的“核心資產”的核心,爭先恐后“抱團”買入,美的集團的股價一飛沖天,2021年2月,股價一度創出106.40元的歷史最高點。但是股市運行的永恒定律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瘋狂炒作的“報團股”在2021年2月物極必反后開始土崩瓦解,機構紛紛踩踏出逃,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美的集團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高估值泡沫被刺破后迎來了一波慘烈的估值殺。
圖片來源于網上
2.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家電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競爭時代。房地產行業近幾年也從繁榮走向尾聲,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以恒大集團為首的房地產企業相繼暴雷,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預期也跌落到了谷底,這不僅影響房地產行業,也影響了房地產行業下游的家電行業。家電行業的景氣度伴隨房地產持續下行,美的集團作為家電行業龍頭自然也難以幸免。
圖片來源于網上
3. 原材料成本上漲削薄利潤,導致美的集團的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增速放緩,在2021年甚至有了下降的趨勢,這會削弱市場投資者對于未來美的集團賺錢能力和凈利潤的預期。
美的集團近五年凈資產收益率高
美的集團近五年銷售凈利率
美的集團近五年銷售毛利率高
五. 未來美的集團投資展望
美的集團在意識到家電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競爭時代后,一直在進行大手筆多元化擴張,尋求公司的轉型和升級。
2004年,美的集團耗資2.3億收購了華菱冰箱,拓展冰箱業務;2016年,美的花5億買下了東芝白電業務;2018年以143億高價將小天鵝徹底收入麾下。美的集團實現了產業布局的多元化,涵蓋了空調、冰箱、洗衣機等業務。
美的集團空調業務2020年營收只占到整體的47.22%,但消費電器已有44.37%占比,相比格力空調占去營收的7成以上,美的早已不是一家空調公司,美的集團的多元化布局已見成效。
美的集團的野心還不止于此,家電行業已經不能滿足其多元化擴張的欲望。美的集團把自己定義為一家“全球化科技集團”,因此美的集團一直在尋找新的“科技”引爆點。
近幾年不斷崛起的“工業機器人”行業也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美的集團的視野。2015年,美的集團和日本的安川電機成立了合資公司,主要制造護理與康復用機器人。2017年初,美的集團和安川電機耗資292億完成對德國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的收購,緊接著宣布收購以色列做運動控制和伺服電機的機器人公司高創。美的集團在機器人行業的布局雛形基本完成。此次布局短期內并沒有收到成效,近幾年全球汽車及電子工業的需求下降,被美的集團收購的庫卡訂單收入、營收下滑,利潤更是跌去8成,一蹶不振。從長期來看,隨著工業化越來越發達,機器人行業的復興是遲早的事,美的集團此次的布局終將會有收獲。
圖片來源于網上
2020年底,美的集團把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創新業務四大板塊重新整合成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群,徹底的淡化了“美的集團是一家家電公司”的烙印,美的集團的多元化和轉型之路基本完成。
結語:2020年在疫情突如其來的嚴峻形勢下,美的集團憑借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的戰績一舉擊敗格力,登頂家電的王座,迎來了短暫的高光時刻。隨著 “抱團股”的瓦解,美的集團也迎來了慘烈的估值殺和擠泡沫的過程,股價腰斬,回購也無法挽回頹勢。美的集團的高瞻遠矚,提前預知了家電行業存量競爭時代的到來,積極謀求轉型和升級,五大事業群的布局讓美的集團完成了從一家家電公司到工業多元化公司的轉變。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股價腰斬后美的集團也許正存在至暗的絕望時刻,希望的曙光也許會在不遠處重現……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歡迎朋友們留言區評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