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財報季算是過去了。
騰騰爸的股票組合里,除了騰訊和京東,都公布了2021年年報和2022年Q1季報。
根據財報表現,我把這些股票在總體上劃分成三個檔次。
第一檔,表現好的。
有安圖生物、歐普康視、健帆生物、貴州茅臺、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
PEG普遍小于1。
包括貴州茅臺,只是靠調整產品結構,變相提價,就獲得了20%+的業績增長,表現相當靚眼了。
(貴州茅臺)
現在唯一的缺憾,就是總體還40倍上下的估值。
稍貴。
這幾只被我劃為表現好的公司中,健帆生物是被網友提問最多的。
主要原因是凈利潤增長不到20%,與前幾年的高速增長相比,有明顯的滑坡,大家擔心這是健帆的業績拐點。
我分析了下,影響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今年三月份,疫情抬頭,開始沖擊醫院正常經營,而去年同期又是高基數;
二是今年前三季研發費用同比翻倍,多支出2000萬,財務費用有所增加。
財務費用增加,主要是2021年一季度后,企業發行了一些企業債,利息費用增加。
(健帆生物)
疫情在中國是今年3月份開始加重的,主要影響在4、5月份。
所以健帆受影響最大的部分,應該在二季度。
也就是說,健帆的半年報,才是我們觀察的重點。
但不論如何,健帆如今的估值確實已經非常低了。
哪怕業績滑檔,也對得起現在20來倍的估值。
我不擔心它會變得更差。
第二檔,表現一般的。
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萬科A。
2021年度的財報,美的、格力都是增收不增利。
美的營收增長20%+,歸母利潤微增4.96%;格力營收增長11%+,歸母利潤也是微增4%。
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漲價嚴重,侵蝕了企業利潤。
今年一季度,這二者也實現了營收、利潤的同向增長。
但增長速度明顯下滑。
企業還處在經營周期的底部。
能否走出以及什么時候走出經營周期的底部,尚有很大變數。
(美的與格力營收數據)
這是我制定的最近10年來美的與格力的營收數據曲線對比圖。
這些年,格力被美的慢慢超越,并且差距越拉越大。
(美的與格力凈利潤率數據)
當然,現在格力在利潤率上還優于美的。
同時估值僅為美的一半。
今年一季度財務表現,格力似乎稍勝美的。
看在利潤率、股息率和估值的面兒上,我在年初稍買了一點格力。
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在二者之間進行一點切換套利。
萬科的一季報表現比大眾預期要好。
因為它居然沒有虧損。
并且,利潤還同比正增長10%。
(萬科2022Q1)
但是我認為吧,光看這些表面數據是會欺騙人的。
地球人都知道中國在進行全世界最嚴格的房地產調控,矯枉過正之后,現在有適當松綁的味道。
所以這份財報,有明顯的修飾和斧鑿的痕跡。
(萬科現金流數據)
你銷售這么少,現金流入這么少,營收和凈利潤反而上去了,這不扯淡嗎?
明顯是在營收確認方面做了會計調節。
當然,以前早就分析過,萬科已售未結數據很大,隱藏了不少利潤。
此番只不過是“察言觀色”釋放出了一點點而已。
有朋友問我:你還堅持認為“30元下的萬科是市場在給我們送錢”嗎?
我的回答:是的。
我對中國房地產和萬科的判斷沒有變化。
我同意房地產已過黃金發展期的看法,但這個行業,體量太大,僅存量市場就有得玩。
在行業調整中能活下來的龍頭企業,日子會比大家想像得要好過。
你只要是以長期的思維來思考這些,不難得出正確的答案。
其實美的、格力,早就過了行業的黃金發展期。
它們最近10年的表現,就是存量市場龍頭企業的典型代表。
不一樣過得很爽?
房地產長坡厚雪,再過100年,它還是長坡厚雪。
所以這是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行業。
在這樣的行業里,能與時俱進的龍頭企業,就是好的投資標的。
五年前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選擇了美的而沒有選擇格力。
因為當時我通過對兩家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分析,發現美的的多元化經營更成功,所以企業的發展潛力更大。
最近一年多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選擇了萬科而沒有選擇保利。
說實話,通過對房地產企業經營戰略的分析,我認為萬科的多元化經營也非常成功,我判斷它未來的潛力更大。
現在股價受挫,我一點都不氣餒。
只要對萬科的經營沒有看錯,我相信一切都會回來的,并且還會加倍回來。
投資投的就是眼光,投資投的就是未來。
投資投的就是自我的判斷。
第三檔,表現較差的。
有恒瑞醫藥、華蘭生物、中順潔柔、中國平安。
恒瑞的差,我沒法評論。
我在建倉恒瑞時就特別交待過,醫藥股不是我的能力圈。
我最看好的是醫藥股中的醫療器械,并且進一步把范圍縮小到“盡量不受集采影響的個股”。
正因為此,我選擇的5只醫藥股中,安圖、健帆、歐普倉位最重。
這三家的業務模式相對比較好理解一些。
目前我對醫藥股的總持倉,還不到10%。
建倉再觀察的味道更濃一些。
我之所以買恒瑞,是因為我看好它的創新藥方向。
放長遠看,醫藥公司還是要看創新和壟斷性。
創新龍頭,有可能獲得市場溢價。
華蘭生物2021年財報表現不佳,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來襲后,大眾普遍提高了自我防范措施,原本會在冬春季大流行的流感疫情也被順捎著掛掉了。
這讓作為華蘭生物支柱業務之一的流感疫苗沒有放量。
它的血液業務,還在穩穩地盈利。
目前華蘭只有20倍估值,應該是一次比較好的介入時機。
跟恒瑞類似,我也還在觀察中。
不多說。
中順潔柔表現差,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爆漲。
公司產品的漲價力度不夠。
這類企業,最終會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
造紙類行業一直是比較典型的周期類行業。
要買就應該買在行業最低迷時。
騰騰爸的股票組合中,財報業績表現差又絕對重倉的,其實只有中國平安一家。
看到這里,估計很多朋友已經不耐煩了:怎么還不聊平安呢?
其實平安的這份一季報最難評價了。
因為太簡略了。
最有價值的數據,就在這張表里。
看營運利潤,居然還有10%以上的增長。
看歸母利潤,哇靠,比去年一季度又同比下降20%+。
要知道去年一季報可是一把計提了180億的華夏幸福投資損失。
沒想到它今年又在去年基礎上,繼續下挫這么多。
大家看,主要損失發生在“短期投資波動”這個項目上,一把197億。
而且主要來自壽險的投資項目上。
按財報的說法,是因為短期資本市場波動。
推測是中概股血崩造成的賬面損失。
從數據上分析,營運利潤的增量,還是主要來自壽險業務。
但壽險業務的營運利潤為什么增長這么多,通過現給的財報數據,是很難精準計算出來的。
比如,一季報上沒有公布剩余邊際和剩余邊際攤銷這些關鍵性數據。
不要大驚小怪,不是這一次沒公布,而是以前的季報都沒公布。
(四大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數據)
可以確定的是:
(1)每股凈資產還在增長,新業務價值還在增長。
所以內含價值還在維持著正增長。
(2)營運利潤還在增長,每股分紅應該還能增長。
除此之外,乏善可陳。
最能體現平安改革進展的代理人數與新業務價值,都還在下滑。
顯然,不論因為什么原因,這些都說明,平安的拐點,還遠遠沒有到來。
就這樣吧,每年400億真金白銀分紅的中國平安,目前市值只有8000來億。
它現在的市值,的確已經低估了它本來的價值。
我此前說“2022年了,我把它的內含價值從80元提高到90元”,樂觀了。
我現在對它的基本判斷,還是80元——80元下的中國平安,都是便宜的。
最后特別聲明:我目前重倉持有中國平安,近期只有加倉沒有減倉的計劃,難免屁股決定腦袋。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判斷。
騰騰爸早在2021年初就說過:我看好平安的改革方向,我看好中國保險業的未來,我愿意陪它走完這輪經營周期。
目前發生的一切變化,都還不足以說服我改變自己的這個計劃。
至于你如何操作,自便吧。
投資需要獨立思考。
以上皆為肺腑之言。
不喜勿噴,切切!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我是騰騰爸,暢銷書《投資大白話》與《生活中的投資學》作者。
擅長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闡述最深刻復雜的道理。
擅長做市場判斷、估值判斷和企業分析。
擅長撒潑、打滾、灌水、吹牛、聊天——喜歡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資中的大事。
并且喜歡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操作,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投資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