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另一半是指責型人格,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么是指責型人格,指責型人格在現實生活里是很常見的,他們經常認為別人有問題,認為一切問題的來源都是別人、什么都是別人的錯,他們會通過責備他人的方式達到滿足自身虛榮的目的。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維系自身的權益,如果你身邊有指責型人格的人,那你也不要被他的辱罵和批評所影響。如果很不幸,你的伴侶是指責型人格,那么這段婚姻注定比常人坎坷,你們的婚姻也可能不是那么幸福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痛苦。如果一時很難離開,那么該如何緩解痛苦呢?第一個特點就是潛意識聚焦他人缺點:選擇性的看不見別人的優點,只看得見別人的缺點。他們總是在批評與指責他人中度日,會無緣無故地放大缺點,仿佛被遮蔽了雙眼,完全看不見身邊人的優點。第二個特點就是有彌漫性傾向:不止看見一個人的缺點,能看見所有人的缺點。換句話說,擁有指責型人格的人,總是喜歡挑所有人的毛病,看誰都不順眼。第三個特點就是繼承性:經研究發現,指責型人格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孩子通過后天學習父母的行為而來的。這類人的父母有很大的概率是指責型人格,所以他們從小就被父母打壓、指責,相應地,他們長大后也開始指責別人,包括他們的另一半和小孩。第四個特點就是家族性:比如,在一個家庭中,姥姥是指責型人格,媽媽也是,那么很有可能舅舅也是。第五個特點就是無意識性:真心認為別人做錯了,只有自己才正確。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很難意識到身上的問題,爭吵成為夫妻間的家常便飯。如果你的伴侶是指責型人格,長期處于這種不健康的溝通方式之中,長期被伴侶指責與否定。你很容易會出現不缺乏自信、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悲觀消極甚至抑郁等心理狀態,婚姻的品質也會直線下滑。你和指責型人格伴侶每日爭吵無休,會導致家庭氛圍極度緊張,你們的孩子雖然心有余但力不足,整日都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等小孩長大結婚后,也可能會成為指責型人格,這就是惡性的循環。那么,如何正確合理地處理雙方的關系呢?如何讓自己不受對方的指責所影響呢?這種人格一旦形成,后天很難改變,在改變對方之前,不如先去轉變自身的行為和態度。你要清楚一點,指責型人格只是習慣性不滿,喜歡發脾氣、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給對方,而自己還對自己那虛假的“完美”沾沾自喜。其實,錯誤真的是出在他們的身上,他們也并非一點錯都沒有,他們也有認識自身錯誤的可能性,但是即便發現真的是自己錯了他們也未必會愿意承認錯誤。他們已經習慣了自我的錯誤認知,依舊頑固地認為自己無錯,所以不得不找“替罪羊”來承擔錯誤。這個“替罪羊”,往往就是他們的伴侶。所以當指責型人格批判你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被對方PUA了,要知道自己是有優點和長處的,并且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可不要因為指責型人格的寥寥數語就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記住,不要爭辯,爭辯是情緒的催化劑和助燃劑,他們認為,頂嘴就是另一大過錯!面對指責型人格的人,能遠離就遠離吧,能離多遠就離多遠。但如果暫時不能遠離,就得學會一些相處的技巧和應對的措施。在聽到他們對自己的否定的言語時,首先得正視自身,認清自己的所長,并提醒自己:和這樣的人爭吵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在閑暇時間里要注意自我的提升,不斷發現自己的優點,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對自己進行自我肯定,做到完全地認可和接納自己,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到那時,自己已經刀槍不入了,就算再嚴厲的“指責”也無關緊要了。其實指責型人格的人通常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使他們拼命指責別人。他們只能通過指責他人來使自己明哲保身。他們還擁有很強的控制欲,如果你的言行與其所思所想不一致,他們就會立馬指責你,并要求你做到同步。指責型人格可憐也可恨,如果“恨”多一點,那就遠離,如果“憐”多一點,那就用技巧與之相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