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現象。
從ChatGPT爆火到現在,AI的內容生成能力真的是突飛猛進。不管是寫文章、畫圖片,還是生成視頻,似乎已經無所不能。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在為這種效率瘋狂。
你打開微信,朋友圈、小紅書、抖音,到處都是用AI生成的內容:
造新詞、寫文案、做圖片,甚至連視頻都可以ai。
人人都在嘗試,人人都在驚嘆。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AI,阿九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人們開始對那些明顯是AI生成的內容產生一種本能的排斥。
就像你現在刷到的那些造新詞文章,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AI寫的。
那種批量生產的'人造感'特別明顯,看多了就覺得索然無味。
當你瀏覽知乎或者公眾號,文章開頭出現“好的,我將根據你的需求生成blabla”,你會直接點擊關閉頁面,甚至拉黑這個作者。
如果你知道了你在追的小說家,他寫的小說完全只是一個提示詞生成的,你還想往下讀嗎?
其實在DeepSeek的R1推理模型正式推出后,現在AI生成一段高質量內容實在太容易了。
而這種來得太容易的內容往往會讓人覺得創作內容的人不夠專業,甚至會質疑,一旦離開AI了他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在缺乏深度思考和個人經驗的情況下,再華麗的文字也只是一個空殼子。
AI批量生產的內容——來得太容易的內容是沒有價值的。
雖然現在AI生成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價值,
但是,
AI批量生產的內容最終一定會貶值。
這就是經濟學里說的,當供給變得無限,價值就會趨近于零。
因為AI把內容生產的門檻降得太低了,用它可以生成無限的內容,而無限的東西往往就是沒有價值的。
就像能被無限開采的金礦一樣,不是說一點價值都沒有,但肯定賣不出好價格。
阿九說一個洞見,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AI生成的內容還沒有完全占領我們的生活。
有時候你可能還分不清楚,
一篇文章到底是人寫的還是AI做的,
你現在找人定制的這個程序是不是由ChatGPT一鍵生成的。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人開始利用這種信息差來套利。
他們用AI快速生成內容,卻假裝是自己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做出來的。
因為在大家的認知里,人工創作意味著獨特的思考和大量的付出,自然更值錢。
這些人就是在利用'AI生成但假裝人工'這個認知信息差來賺錢。
其實像這種高階套利,之前阿九也有在會員群中分享過按部就班的順序。
但阿九還是要說,這種套利機會最多持續一兩年。
就像任何一個套利機會一樣,當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并模仿的時候,它就會很快消失。
那我們應該怎么應對呢?
關鍵是要對主流的東西有自己的判斷。
當AI內容開始泛濫,它就變成了最沒價值的大眾貨。
真正有價值的,是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思考,是那些敢于跟潮流對著干的觀點。
但注意,這不是讓你為了與眾不同而刻意標新立異。
而是你要有能力發現那些少數人才知道的正確。
也就是更正確的正確。
就像一開始,會用AI確實是一種領先優勢。
但現在人人都在用AI,這種認知已經變得毫無價值,你必須想辦法在AI之上建立自己的競爭力。
阿九要說一個可能有點極端的觀點:
你一定,不要直接用AI去生成那些你自己都沒有深入思考過的內容。
我們要學會深度地將AI和自己的思維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將自己變成AI在現實世界中的代言人。
這就是阿九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說實話,就算你的思維不如AI那么完美,你也要堅持保持自己獨立思考后的內容輸出,不要被AI牽著鼻子走。
現在AI生成內容太容易了,阿九身邊已經開始出現「0思考」的小伙伴,將自己工作,生活完全交給AI。
去用AI生成選題,
用AI根據選題生成內容,
再用AI潤色成自己的表達,
然后去批量輸出自己都沒有驗證過的AI同質化內容(是的,AI也會生成同質化內容,不過也有方法規避,具體操作阿九后續也會在會員群里和小伙伴們分享)。
說實話,這種一下子生成大量自己無法寫出的高質量內容真的太爽了。
但我還是要請求你,不要過度使用AI。
更加要鍛煉磨煉自己一段時間的可以不用AI,持續保持自我價值輸出,你才能超越AI的所謂高智商,繼續保持自我。
而且,AI還有一個做不到的事情,就是連續性的個人化輸出。
因為你的經歷和感受是獨一無二的,在這個時代,只有這種AI模仿不了的獨特性,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這是AI永遠都替代不了你的地方。
就像阿九現在做的這樣,你可以通過深度思考,深度行動,然后再讓AI幫你把話說得更漂亮。
但記住,思考和洞見,必須是你自己的。
AI終究只是個工具,而不是你的替代品。
更加深度的AI時代的破局深度思考和完整行動方案,阿九已經放在了“內部會員群”中。
加入了會員的小伙伴們記得查看,這些阿九深度挖掘出來的“更正確的正確”——很可能是你未來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