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90的我們后來說,《父母愛情》所展現的年代背景是很久遠的,比我們父輩還早。一次回家,看爸媽在看這部劇,看的很投入,我就陪著看了幾集,感覺還不錯,于是在網上把它看完。重溫祖輩、父輩幸福而又艱辛的生活,那個年代的愛情是多么的令人羨慕和珍惜。真的被感動到了,尤其是男主人公江德福,在那個年代絕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一.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對愛情的堅守,一輩子初心不改。土包子江德福看上了資本家大小姐安杰,千方百計地接近她、追求她、娶她。把她帶到部隊,一輩子寵她、愛她、心疼她、包容她,任由她作,從來沒有真生過氣。《父母愛情》展現了江德福與安杰這對農村土包子與資本家大小姐的生活差異,江德福與安杰生活習慣及處事方式上的差異構成《父親愛情》的主要敘事,在那個年代,作為一名海軍軍官能不在乎家庭出身、家庭成分、不在乎自己的身份、不怕影響自己前途,雖然一開始沒什么文化沒受過教育,但情商非常的高,愛得熱烈、愛得純粹,沒有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癡心不改一輩子堅守,是很感動人的。江德福是個完美老公,有能力,機智,幽默,還特別疼愛老婆。什么事,什么困難,在他那里都變的不是事了。真的是男人如山,一輩子給安杰遮風擋雨。即使安杰生了一群孩子,卻還是嬌美如花,女人的婚姻是寫在臉上的。
二.很羨慕那個年代,一個人的工資能養活一大家子。江德福憑自己一個中下級軍官的工資養活五個孩子和自己的妹妹。安杰共為江德福生了五個孩子,從老大出生開始,江德華就到他家做保姆,直到把第五個孩子帶大、上學,所有的家庭開銷幾乎都是江德福一個人的工資。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媽說,那是真事,五、六十年代,姥爺在西藏當兵,連營級干部,就是靠姥爺一個人的工資養活我姥姥和我媽兄妹四個還有姥爺的母親。那個年代沒有房貸壓力、沒有就業壓力、沒有升學壓力,盡管很落后、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很匱乏,但幸福指數不低,比今天幸福多了,今天就是大學畢業也不知道該到哪兒去工作,有可能畢業之時就是失業之日。
三.能保護好、安排好自己的家人,照顧好自己的親戚,讓更多人不受傷害。江德福雖然沒受過教育,但很能干的、很精明甚至是很圓滑的一個人。沒受過教育不是他的錯,那個時代就那樣。江德福五個孩子,除了最小的一個在恢復高考后考上大學,其余四個孩子還有他前妻和他二哥生的孩子都送到部隊,后來混得都不錯,還有他老婆在島上當老師也是他安排的。后來又把他妹妹江德華嫁給了丁副參謀長,全家人都托他福、沾他光。仔細一想也只能這樣,沒有恢復高考之前,作為軍人家孩子,參軍是最好的出路。安杰的姐姐一家,文革中受到了迫害,江德福給予了安杰姐姐家很大的幫助,包括對安泰一家也給予很多幫助。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又有誰還能像那時那樣去為了自個的家庭和親情堅守?就算你的思想像父母們當年那樣保守的話,這個社會最終會讓你一敗涂地!
一生愛情,一輩子幸福,很讓人羨慕的一段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