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關鍵點,而家長們往往最注重的都是孩子的高考階段,但是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往往不是高考,而是3-6歲時的家庭教育。
高考往往只能看出孩子的努力程度,卻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社會,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情商以及科學思維往往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李玫瑾教授講座的視頻,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科學思維啟蒙的關鍵期。
李玫瑾教授
北大教授也曾對家長們坦言:“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3-6歲的家庭教育!”
3-6歲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1、發脾氣就摔東西
一般孩子2歲后,自我意識就開始逐漸蘇醒,這時便有了情緒變化,其中一些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極有可能出現亂發脾氣、摔東西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打人,家里有一個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家里的長輩、玩具還是鍋碗瓢盆都逃不過孩子的“魔爪”。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不管不顧,那么孩子將會把這暴躁的脾氣和性格發揚光大,等孩子長大后家長再想管就晚了。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么孩子12歲之后,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因此3-6歲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這3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
2、得不到目的就威脅
在經歷“可怕的2歲”之后,大部分家長處于對于寶寶壞脾氣的無奈,對寶寶的部分要求都會滿足,這就導致了孩子3歲,甚至長大之后,提出的要求一旦被拒絕,便會威脅父母,這時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啃老族”的雛形。
小時候沒有被滿足會用哭鬧來威脅,長大后很有可能會用自己的命來威脅,因此當孩子用哭鬧來威脅時家長就應該及時制止,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那就先把孩子帶到一個沒人的地方,等待孩子冷靜下來之后,讓他明白哭鬧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想要什么好說好商量,沒準還有機會,但是一旦用哭鬧威脅,便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之后便不會用類似的方法來威脅父母了。
3、沒有規矩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當今社會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越來越淡泊了,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亂插隊、亂闖馬路等,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同時這類“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還有一對“熊家長”,他們總會說:“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那么較真”這樣的話,但是這樣的孩子也是那種無法無天,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小愛媽一直相信這句話:“你現在不教育孩子,以后社會一定會幫你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