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美國就能看懂一半世界 “徠遠人”的超級明星國家 ——《美國憑什么》文摘(十二) (摘自《美國憑什么》 龐忠甲 陳思進 著) 美國歷史從移民開始。首批以清教徒為主的新教移民帶來了“美國精神”的種子。 北美殖民地醞釀成功“美國精神”,并且能夠傳承下來,得益于立國前后新教教會發動的歷次大覺醒運動,奠定了牢固的價值觀基礎。 美國建國后,社會迅速發展,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移民大潮。來自世界個地的移民,懷著追求幸福的夢想,帶著能力、知識和資金進入美國,組成了精力充沛的美利堅民族。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移民造就、發展和改變了美國。連矗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像”,也是1886年的法蘭西“移民”。 孔子給小康建設提出了三項根本性的政策:庶、富、教。庶者眾也,即人丁興旺。天時、地利、人和,人的因素占第一位。社會發展進步,必須生殖繁育人口,達到適當的密度,形成足夠有效的合成開發力量。其方法一為“徠遠人”(招徠外來人口),二為自然增長。 當今,美國人口增長的60%來自新生兒,40%直接來自新移民。從現在到2050年,預期將要增加的1.2億多人,八成多將來自移民(包括非法移民)及其后代。美國無疑是“徠遠人”的超級明星國家。 在全球發達國家和主要新興經濟體普遍人口老齡化之際,美國作為大量接受移民的國家,其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以及適當的移民政策,不斷吸引著全世界的適齡優秀人才,維持人口穩定增長,既不會年輕化,也不至于老齡化。因此,美國將在全球競爭中長期占有明顯的人力資源優勢。 然而,今天人們仍在質疑移民改變美國人口組成的長期影響。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數據,2011年3月9日止推算美國人口310954338人(全球6904611181人),為世界第3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人,為世界第144位。關于種族比例的最近統計(2010年)為:白人占全國人口的72.4%,拉美裔16.3%(其中53.0%為白人),亞裔4.8%(其中華人約1.2%,近400萬人),還有印第安人、夏威夷及太平洋島裔等族裔。單計非拉美裔的白人為63.8%。另有雙族裔者2.9%。 美國皮龍研究中心預測:到2050年,美國人口將增加到4.38億,其中近19%為移民(現約12%)。由于拉美裔、亞洲人大批移民美國,出生率較高,美國的人口組成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預計美國非拉美裔白人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將降到47%,成為少數族裔。增長最快的拉美裔人口將超過1.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9%;非裔黑人增至14%,亞太裔增到9%。至此,美國將出現“少數族裔多數”。 美國歷來是個以歐洲白種人為主體的移民國家。在美國,如果前面不加定語地說“美國人”,主要指白種人。對白人以外的美國人,媒體或公眾都會在前面冠以“某某裔”的稱呼,例如亞裔、非裔或是西裔等。這是美國社會約定俗成的現狀。一旦傳統上的主體種族退居少數,人們不禁會問,那還是原來的美國嗎? 屆時美國引以自豪的核心價值觀——“美國精神”還有其主流地位嗎?新移民會不會形成政治勢力,瓦解民主制度,或迫使土生的美國人接受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會用自己的語言,使英語最終成為少數人語言嗎?新移民能接受低工資,土生公民能保得住職業飯碗嗎?美國還能繼續強大,不淪為二三流國家或甚至毀掉嗎? 這些饒有趣味、充滿未知因素的謎一般的質疑,現在恐怕誰也給不出明確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