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符合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這是實現教學最優化的基本途徑之一,它在批判傳統教學中逐漸建立起來。情境教學從漢字本身的文化性和兒童的接受心理兩方面,借鑒各種經驗和方法,找到了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的途徑。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4967252.htm
一、根據兒童識字情況,利用漢字形象激發興趣
在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進行學前識字量檢測,因為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初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識字習慣。對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的一年級十二個班進行識字量測試,從一二年級教材生字列表中挑出600個字給一年級12個班623個學生認讀,結果發現,每個班都有1到3個學生能認識600個字,認識10個字以內的每個班也有2到3個大部分學生都集中在認識100個字左右。根據調查結果來看,學生之間識字量差別還是很大的。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識字多的學生做小老師,幫助識字少的學生識字。這樣,識字多的學生有展示的機會,識字少的學生識字量也有所提升。
二、依據造字特點,利用字理結構創設情境
畢竟漢字中獨體字占少數,大部分還是結構相對復雜的形聲字。但是,低年級學生觀察能力不強不善于發現事物特征與事物的聯系,所以,利用形聲字形旁表意,行旁表音的構字法則,創設情境,突出形旁或聲旁區別,就能有效幫助低年級學生識字。例如蘇教版語文第二冊識字八中的“包、飽、苞、炮、泡”,學生已經認識基礎字“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摸摸吃飽的肚皮,知道“飽”的偏旁是“饣”;讓學生觀察荷花苞知道荷花是植物,“苞”是“艸”;讓學生看金魚吐出的泡泡,“水泡”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作偏旁;讓學生觀看發射大炮的視頻,“炮”與火藥有關,所以是火字旁。分別用四組情境來認識四個字,并突出四個偏旁,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理解形旁對漢字得表意作用。
在教學“顆、棵”的時候可以用以下方法區分:
“顆”果是音旁表示聲音,頁是形旁表示意思,所以“顆”都是表示圓圓的顆粒狀的東西,像豆子呀,星星呀等等。
“棵”果是音旁表示聲音,木是形旁表示意思,所以“棵”都是表示和植物有關的東西,像樹木呀,蔬菜呀等等。
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密碼”。創設情境讓抽象的漢字具體化形象化,學生一記就會,并且不容易忘記。
三、創設生活情境,增加識字契機
陶行知 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精髓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當識字教學以生活為后盾時,學習就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校園里走一圈,校名、校訓、小學生守則、班級名、墻報、宣傳欄、標語……都是學生識字的好素材。由于時間場地有限,教師不能總帶學生走入實際生活中去尋找合適的情境。這時可以創設與生活中相似情境,如: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練習一的口語交際“自我介紹”中可以在認識姓名中主動識字,既與學生自己的集體生活息息相關,又增加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生活是課堂的延伸。可以要求學生在假日中,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比如到動物園、公園游玩的時候,可以從指示牌、動植物簡介中,認識許多動物、植物名稱,認識許多漢字;熱鬧的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孩子在購物時,認一認自己喜歡的商品的名稱、認一認食品包裝袋上的文字。又如:看廣告牌、車站牌可識字;看電影、看電視也可識字……這些課外教材拓寬了識字渠道,使學生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輕松地認識和鞏固生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最有印象的識字故事。
四、利用課文情境,拓展識字
進入小學后,學生接觸的漢字不都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等表示具體實物的字了。這時的識字教學就要結合課文意境。如蘇教版語文第三冊《梅蘭芳學藝》中的“靈活”的“靈”是特指梅蘭芳眼睛“有神”、“會說話”,比我們平時說的“機靈、”“水靈”要多一層“神”的意思。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在情境中讓學生比較這些詞的細微區別。
心理學表明,一個詞只有在詞組中記憶中才能更深刻牢固掌握,這也契合李吉林老師的“先識字,再閱讀,之后才作文起步”的主張。例如李吉林老師在教學《太陽、地球、月亮》這一課時就會拿出地球儀和學生共同探討地球上的人類,然后教學“球”的寫法再拓展到學習其他球類,如“籃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繼而學習太陽、月亮和他們的寫法,最后分別讓學生扮演“太陽、地球、月亮”來掩飾他們的轉動,學生進入情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李吉林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就識字談識字”的識字教學狀態,避免了枯燥的死記硬背,在識字過程中結合課文情境,真正做到了新課程要求的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字理識字中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可以考慮漢字的構造特點,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變被動識字為主動識字,識字的質和量都得到提高。漢字體現中國文化,并肩負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每個漢字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知道漢字的內涵,并能促使學生喜愛中國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