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和腦梗塞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以前一般認為是老年人得的病,而現在很多中年人也患上了這類疾病。
總體上來說,是因為經濟水平的提升,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理念不同步造成的。
細數一下有下列的原因:
1.飲食不當:經濟水平的提升,物質的豐富,使得中國人民的餐桌一下從原來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應有盡有”,剛從溫飽線上掙扎過來的人,尤其是農村人,對于大魚大肉的熱情非常高漲,導致中國人以下從營養不良的狀態跨進了營養過剩的狀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數飆升,而這些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另外,中國北方人的高鹽飲食,尤其是吃大醬的習慣,讓北方很多人是高血壓的危險人群,而高血壓也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過高的血壓可以直接導致腦出血。另外,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很多肥胖患者,而肥胖是很多疾病發生的基礎。
2.久坐不動:現在很多體力勞動都被機器替代,人們因為工作而必須進行的體力活動減少,而大家對運動的觀念認識不夠,很少會專門尋找時間進行為了促進健康的體育鍛煉活動,導致久坐不動成為了很重要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動會對人身體的各個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心腦血管系統。
3.不良習慣:煙、酒一直是中國人的習慣,過去因為經濟因素的限制,很多人沒有條件吸煙喝酒,現在經濟因素不再是限制人們吸煙喝酒的因素了,因此,中國的煙民和飲酒者都在增加。
4.壓力過大:目前快速的生活節奏,社會上互相攀比的心理,都給人民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生活、事業的壓力更大,而強大的壓力會造成人交感神經的持續興奮,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5.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都讓人們的日常作息變的不再規律,早已不是原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狀態,大大破壞了人的晝夜節律,而晝夜節律的破壞,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也非常大。
6.對健康不重視,有病不治。另外,很多中年人,自認為自己身體素質不錯,沒有良好的健康觀念,對于查體發現的高血壓、高血糖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沒有不舒服的癥狀,就不看病,不吃藥,疾病得到不控制,以至于等到出了嚴重的并發癥(腦溢血、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后才意識到。
1評論
43贊
踩
腦溢血和腦梗塞都是屬于腦血管病變。腦溢血和腦梗塞都叫腦卒中,前者病因是腦血管破裂出血,如高血壓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后者則是血管閉塞導致腦缺血、腦組織壞死,即通常所說的腦梗,缺血性卒中最為普遍,占卒中病例約75%。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的病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嚴重者可導致腦血管斑塊形成狹窄、堵塞、腦梗塞,相應腦功能喪失,表現為半身不遂、言語不清、頭暈、意識不清,甚至致命等。
手麻、腳麻、單眼或雙眼短時視物不清、頭疼等都可能是腦血管病變的“輕表現”,一旦出現這些癥狀需要到醫院確診。腦血管病變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長期作用下容易突然爆發。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降脂藥物,控制好血壓和血糖,并積極戒煙戒酒。
腦血管疾病多發于5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臨床研究發現,在所有5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9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癥。腦動脈硬化癥的形成多與患者的年齡、內分泌及血壓的狀況、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腦血管疾病要如何避免?除去必要的降脂降壓藥物外,我們能做的生活飲食調控才是重點,以降血脂,降血壓,軟化血管,改善血管堵塞硬化為重點:
一、中藥調理,這方面主要是熬煮蕎麥,槐米,桑葉,枸杞,決明子等對血管有益的中藥材,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后,蕎麥,槐米等中藥里面的藥效物質,比如蘆丁,亞油酸,生物堿,桑葉多糖,枸杞多糖等,會被煮出來少部分,這些物質能抑制血液中的脂質膽固醇合成,起到降血脂,軟化血管,改善堵塞,預防血栓的作用。
也有人說不懂怎么搭配這些中藥材熬煮,這個建議喝一些調制好的替代品,如蕎麥桑葉復合菌,在市面上普遍,通過益生菌和中藥材一起發酵的方式,萃取藥材中的藥效物質,喝20毫升比吃十幾斤的中藥材還好,所以可以作為替代方式。
二、限制脂肪的攝入。想要預防腦血栓,脂肪不能攝入太多,建議保持在單日300毫克以內。
三、蛋白質增加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能替代一部分脂質的代謝,利于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血液粘滯。平時多吃魚肉,豆制品等。
四、控制攝入鹽量。建議是單日不超過6g,如果是高血壓人群,則建議每日攝入鹽在3g左右就合適了。
五、多喝水。喝水充足,能稀釋血液,降低血栓出現的風險,尤其是早上晚上的兩杯水,一定要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