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要點:從實務判例來看,在遺產繼承中,有可能同時存在遺贈撫養協議、遺囑和法定繼承等多種繼承,當多種繼承同時存在時,應當優先適用哪一種?回答這個問題,要先明白各種繼承的法律概念。
法定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生前未立有遺囑,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的原則。遺囑繼承,是根據被繼承人在生前所立遺囑,指定全部或部分遺產,由法定繼承人范圍的特定人員繼承。遺囑繼承能充分體現被繼承人的意愿,
遺贈扶養協議,是遺贈人和扶養人之間關于扶養人承擔遺贈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遺贈人的財產在其死后轉歸扶養人所有的協議,扶養人是繼承人范圍以外的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
從上述的法律條款的內容分析,當多種繼承發生沖突時,應當優先適用的順序為:
一、遺贈扶養協議優先于遺囑和法定繼承,因為遺贈撫養協議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行為,尊重契約是法治之本,并且扶養人是繼承人以外的人,更能體現遺贈人的個人意愿。
二、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被繼承人生前留有遺囑的,按遺囑規定的內容執行,如果被繼承人沒有遺囑的才按法定繼承辦理。
因此,遺贈撫養協議、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發生沖突時,遺贈撫養協議優先于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又先于法定繼承。當然,多種繼承發生沖突的本質是被繼承人生前對遺產處分上的沖突,如果不是遺產處分上的沖突,各種繼承可以在同一繼承關系中同時共存。
為了更好的閱讀和理解上述法律知識要點,筆者分享一篇相關的實務案例,并對案例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整理和匯編,案例中觀點僅供學習交流所用!
案情簡介
原告侯寶貴訴稱:原告與四被告系同胞兄弟姐妹,父親侯某德、母親馬某燕有一套房產(面積66.8平方米)。2003年3月12日父母在公證處進行了遺囑公證,要求該房屋由原告一人繼承。2008年2月18日,母親因病去世,后父親與原告共同生活五年,由原告照顧其生活,直至父親去世。
因房產繼承問題,原告與各被告協商,但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無法公證過戶。另外父親去世后留有存款等11萬元,也應當一并繼承分割。現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按照遺囑由原告繼承位于某地的房產(面積66.8平方米),現值約16.7萬元。2、依法繼承、分割父親存款約11萬元。
被告侯某喜辯稱,同意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繼承,房產(面積66.8平方米)是其父親的房產,產權證上是父親的名字,其父母與原告辦理房產公證時其與其它三被告均不知情,過了好幾年才知道。其父親住院時兄弟姐妹都出錢了。父親的存款40000元和撫恤金75959.14元由其保管,其與被告侯某成年紀大,參加工作早,對家庭付出多,分割遺產時應當多分。其他被告未答辯。
判決要點
法院審理認為: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
訴爭的坐落于某地的房產系侯某德與馬某燕的夫妻共同財產。2003年3月12日侯某德與馬某燕各留有公證遺囑一份,將該房屋留給原告侯某貴繼承,該房應歸原告侯某貴所有。
侯某德與馬某燕留下的存款43433.14元,因侯某德與馬某燕未留下遺囑,則應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進行繼承。侯某成、侯某喜、侯某歡、侯某梅、侯某貴作為同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均享有繼承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三條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侯某喜和侯某貴對二位老人照顧較多,綜合全案考慮,在法定繼承部分適當給原告侯某貴、被告侯某喜多分,故侯某喜、侯某貴對侯某德和馬某燕的存款各占23%的份額即9989.63元。侯某成、侯某歡、侯某梅對侯某德和馬某燕的遺產各占18%的份額即7817.96元。
撫恤金72526元,是死者所在單位給予死者近親屬的物質幫助和精神安慰,是發生于死者死亡后,屬于死者近親屬共同共有,而不屬于遺產繼承的范圍,但可比照遺產進行處理。在具體的分配方面,參照上述比例。
判決結果
綜上,法院判決:位于某地的房產歸原告侯某貴所有;原告侯某貴和被告侯寶喜各分得繼承款9989.63元、撫恤金16680.98元,被告侯某成、侯某歡、侯某梅各分得繼承款7817.96撫恤金13054.68元。
律師點評
該案中,即有遺囑繼承,又有法定繼承。父親侯某德、母親馬某燕的夫妻共有房產,二人于2003年3月12日辦理了遺囑公證,指定該房產由原告侯某貴繼承,因此遺囑繼承優先,該房產應當歸原告侯某貴一人所有,其他繼承人無權繼承。對于被繼承人侯某德與馬某燕留下的存款43433.14元,由于未留有遺囑,適用法定繼承,原、被告均有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