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要點:高利貸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法律上也從來沒有給高利貸一個明確的概念,筆者在網上看到一些人對高利貸的評論,發現很多人認為放高利貸是違法行為,所以借的高利貸不用還了。這是真的嗎,不是真的,其實這是嚴重的錯誤的觀念,要不要還也得看情況,現在筆者就來說說高利貸的相關法律知識。
一、高利貸違法嗎?
違法是個廣義的概念,有民事違法、刑事違法、行政違法等。在2012年以前,在此之前放高利貸有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刑他字第136號《關于被告人何偉光、張勇泉等非法經營案的批復》認為,放高利貸不宜按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所以,放高利貸至少不是刑事違法行為。放高利貸也不是民事違法行為,因為法律沒有規定放高利貸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只是利息超過限制標準不受法律保護而已。也就是你借給別人的錢,如果約定的利息超過法律規定的限制的,法院不予支持,僅支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的利息。
二、高利貸借款不用還?
這是個嚴重的錯誤認識。高利貸不違法,只是超過限制的利息法律不予保護,但法律保護范圍內的借款和利息還是要依約償還的。如果未依約償還本金和利息的,出借人可以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經過法院強制執行仍不償還的,會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如果查明有能力履行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還可能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這可是刑事案件了。所以,這種認識很危險!
三、哪些錢不用還?
民間借貸不違法,只是超過法律規定的限制,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所以借了高利貸也不是所有的利息約定都受法律保護,超過法律的限制不受法律保護,高利貸中這些錢是不用償還的。
1、超過年利率24%的借款利息。
依據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的應予支持。同時該條文第二款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所以,在超過年利率24%至未超過利率36%的部分利息履行自然債務區,出借人已收到的,可以不用再返還,但如果借款人尚未按該區域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則出借人最高可按年利率24%的標準請求利息。形象的記憶可以用三區兩線來理解,未超過年利率的24%的保護區域、超過年利率的36%的無效區域、超過24%-未超過36%的自然債務區域。兩線為:年利率24%的司法保護線、年利率36%無效線。
2、利滾利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 。
根據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法律允許計算復利,但是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后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支付超過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利滾利是高利貸的主要利益來源,一旦借款人逾期,開始計收高額利息,無限制的利滾利,但是年利率24%的利息是紅線。
3、平臺費、管理費、逾期利息或其他任何費等綜合計算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
根據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第三十條的規定,出借人在合同中約定各種費,平臺費、借款管理費、逾期違約金、逾期利息等,其總計仍然不能超出年利率24%的紅線,在實務中出借人的很大一部分高額利息是來源于這一部分的。
4、預先扣除利息的,扣除的砍頭息不支付利息。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條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一般預先扣除一個月或幾個月內的,借款人實際到手的借款比合同約定的借款少得多。根據法律規定,預先扣除利息的,借款金額按實際金額計算利息。
四、高利貸不違法,但暴力催收違法。
高利貸中約定的利息超過法律限制的,限制部分不受法律保護。高利貸仍屬于借款合同關系,出借人不能按時收回借款的,可以選擇向法院起訴,請求法律保護。但是,在實務中部分高利貸的放貸人員也知道超限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所以不走民事訴訟的途徑,結伙使用暴力催收,高利貸不違法,但暴力催收可以演變成多種違法行為,涉及非法拘禁、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等多種犯罪行為,網絡上已有大量的公開判例可以說明這一點。
五、高利貸與套路貸的區別。
高利貸是正常的借貸合同關系,有借款期限,借款數額,只是利息較高,可能超出法律規定的限制,出借人有可能通過法院起訴追款,也可能暴力催收,所以高利貸放貸過程中也可能引發其它法律問題。套路貸純粹是借貸背了黑鍋,出借人實際上是以借貸為名,真實的目的是為了實施詐騙,出借人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獲得利息,而是為了騙取受害人錢財的,套路貸是詐騙犯罪行為,遇到了應盡快報案。
老話說的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高利貸不是借了不用還,如果不還要承擔民事責任的,嚴重的還構成拒執罪,但同時也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對于沒有法律依據的,或者不受法律保護的,可以理直氣壯的不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