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網上所掛武漢地區二手房中,有近七成都是虛假房源。虛假房源傷害了購房者,然而發布假房源的中介也叫苦不迭,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購房者:假房源傷透心
28歲的李明哲在光谷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從去年開始找二手房,遇到過無數次假房源,“第一次得知房源不存在,會想,‘賣得這么好’,后來才知道這就是假房源。”
據他的經驗,如果網上某個房源價明顯比同區其他房源低,打電話過去只有兩種結果:一是房源已賣出,二是房東漲價或不賣了。他稱,確實有些地段好的低價房,但看房之后才發現多是還建房或合同房,貸款和房源質量都無法保證。
昨日,記者在某網上搜索了12套房源并電話咨詢二手房經紀人,發現只有4套房源描述真實,5套房的底價、精裝都是假的,還有3套房不存在。當記者質疑為何網上房源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時,經紀人則轉移話題詢問記者購房要求。“這才是發布虛假房源信息的真正目的。”李明哲表示。
據一項針對房產信息網站用戶的調查顯示,七成用戶遭遇過虛假房源。
經紀人:發假房源有苦說不出
“無論房源是真是假,對二手房經紀人都沒好處。”武漢某二手房中介公司經紀人劉勇稱,發布假房源既是為了吸引客戶注意,也是為了抵觸同行的競爭。
劉勇說,由于同行競爭大,發布一套真實房源最先引來的是競爭對手。房源被套走,自己也是白忙一場。劉勇介紹,如果房源裝修差會換用其他照片,有時候房源根本沒有照片。“優質的房源總能吸引人,只要客戶打電話過來,再根據其需求來協調。”
武漢市房管局發布數據顯示,目前武漢二手房掛牌量接近5萬套,但某公司發布的在售數據接近10萬套,水分不言而喻。
據相關調查,各大知名房產信息網站的二手房真實度普遍徘徊在60%左右,而房產經紀公司有40%的業務來自網絡。
劉勇表示,房產交易中虛假房源是行業潛規則。“大家發假房源就是惡性競爭,但沒有相關部門的強制監管,誰都不可能先停下來。”
觀點:市場機制不健全導致
為什么虛假房源“頑疾”久治不愈?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信息網與房地產經紀公司是利益共同體,相關監管部門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據透露,房產中介公司通常向各房產信息網站購買“端口”發布信息,一些網站通過某些技術手段能辨別出房源信息真假,但很多網站則不要求房源真假。而且出于維護客戶利益考慮,網站有時候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該人士表示,去年4月才有我國第一部專門規范房產經紀的行業法規《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但實際執行并不到位。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房產信息網站二手房端口收入6億元左右,去年有所下降。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解決虛假信息的問題,不少大型房產信息網開始加強行業自律,某網推出“放心房”頻道,紛紛倡導誠信賣房。
◇相關新聞
前兩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4%
銷售均價四年來首次同比下跌
自去年出臺“新國八條”以來,本輪房地產的調控已經持續了將近14個月,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00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0%;商品房銷售額4145億元,下降20.9%。
1—2月,全國商品房和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5918元/平方米和5502元/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分別下跌8.1%和10.4%,是2009年以來首次同比下跌。
胡超認為,“新國八條”出臺調控前期,市場較為火熱,成交走高,加上今年受春節假期和調控政策雙重影響,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導致成交量走低,因而商品住宅成交量降幅明顯。
據數據,截至今年2月,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已經連續6個月環比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14151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2011年全年提高2.1個百分點。胡超認為,存準率兩次下調和首套房貸款政策的放開,讓房企資金壓力稍微有所緩解,但前景依然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