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蘭,戰(zhàn)略支援部隊特色醫(yī)學中心(原306醫(yī)院),檢驗科
血型是什么?“熊貓血”又是什么?
血型和性格有關系嗎?
血型和疾病又有哪些聯(lián)系?
滴血認親,血型真的可以用來做親子鑒定嗎?
對于以上問題,本文將一一揭秘。
血型是如何被發(fā)現的?
20世紀初,奧地利病理學家Karl·Landsteiner對不同來源的血液進行觀察研究,發(fā)現有的樣本成功混合,有的卻發(fā)生凝結。對于此他有所領悟,每個樣本的情況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樣本上有Antigen(抗原),于是他以「A」作標記;有的樣本有另一種抗原,他依字母順序,以「B」作標記;還有的樣本,A抗原和B抗原都沒有,于是他以「O」(表示無抗原)作標記。后來,有人發(fā)現除了A、B、O三種血型外還存在著一種較為稀少的第四種類型,后來稱為AB型。至此,ABO血型系統(tǒng)正式確立。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類型。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類型,而與臨床關系最密切,人們所熟知的是紅細胞ABO血型系統(tǒng)及Rh血型系統(tǒng)。
通俗來講,血型就是每個人血液中紅細胞表面抗原的一種分類。打個比方,人的發(fā)型有長發(fā)、短發(fā),卷發(fā)、直發(fā),有的人是長卷發(fā),有的人是短直發(fā),血型也是一樣,有很多血型系統(tǒng),每個人的血型就是這些血型系統(tǒng)的組合,常見的ABO血型系統(tǒng)(A、B、O和AB)和Rh血型系統(tǒng)(常見RhD陽性、RhD陰性)的組合,就有A型RhD陽性、B型RhD陽性、O型RhD陽性、AB型RhD陽性、A型RhD陰性等等。當然血型系統(tǒng)不止這兩種,目前已發(fā)現的就有38種,而且不斷有新的被發(fā)現。
關于“熊貓血”
我們經常在新聞或者影視作品中聽到過熊貓血即Rh陰性血的說法。
熊貓血是指Rh陰性的血液。通常人體紅細胞表面存在D抗原稱為Rh陽性;沒有D抗原為Rh陰性,這是由遺傳決定的。中國漢族Rh陰性人群比例為2%~4‰,也就是說1000個人里面只有2~4個人是Rh陰性血,相當稀有。物以稀為貴,老百姓便形象的稱之為“熊貓血”。
臨床上的熊貓血患者必須輸注稀有的Rh陰性血液,而不能隨便輸注Rh陽性血液。通常情況Rh陰性血液較稀少,一般無庫存,需要輸血時由醫(yī)院提前預約,緊急情況需輸血時,由血液中心臨時派專人尋找Rh陰性獻血者,或者解凍已保存的稀有血型的冰凍紅細胞。
懷孕生子有影響:劃重點!!!
如果媽媽是Rh陰性血,那么寶寶很有可能發(fā)生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媽媽對胎兒紅細胞發(fā)生同種免疫反應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容易導致黃疸、貧血、胎停等后果!造成新生兒溶血,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都與媽媽的血型有關。
①最常見的新生兒溶血病,出現在ABO血型系統(tǒng)——母親是O型,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頭胎就可能發(fā)生新生兒溶血病。
②如果媽媽是RH陰性血,二胎的胎兒很容易出現嚴重的Rh溶血病,導致全身水腫、心力衰竭甚至胎停等現象。
“為什么Rh陰性血媽媽的二胎容易溶血而一胎反而不會呢?”
在第一次懷孕時,對Rh陽性血型的胎兒影響很小,這是因為通常在母親產生致敏前,或者至少在母親產生適量的Rh抗體前,孩子已經出生了。而一旦致敏發(fā)生后,母親一生都會不斷產生Rh抗體作為其血液的一部分,在以后的每次懷孕中,母親的Rh抗體就能通過胎盤到達胎兒,所以后期的每次懷孕,孩子患嚴重Rh溶血病的風險就越來越大。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熊貓血?
抽血做個血型檢查就行了,開檢查單子時,可以問一下醫(yī)生,包沒包含這一項。如果你正好擁有熊貓血,請參加無償獻血吧,加入到稀有血型庫的大家庭中,或許有一天只有你的血液便能挽救某個熊貓血患者的生命。或許有一天,那些保存在稀有血型庫中的資料,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也被你自己所需要!
血型與性格、疾病的關系
繼生辰八字、十二星座之后,血型越來越成為當代算命大師運籌帷幄的準繩。
首先,我們要旗幟鮮明的告訴大家,血型決定性格這種說法在學術界并沒有得到認可,即使是那些報告血型與性格有顯著性相關的研究,其結果也是模棱兩可,甚至是相互矛盾。
如果說血型與性格的關系并不靠譜的話,血型與疾病的關系是有科學依據的!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血型與疾病的關系做了不少研究。
例如:急性腦血管病中,A型血人群占有很高的比例。B型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由于凝血功能的差異,A、B型血的人患上深靜脈血栓(在腿和腹股溝深層血管處形成血栓)的可能性比O型血人高出了31%。可能原因是非O型血的人纖維蛋白含量更高。歐洲人群中非O型血人群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O型血的1.92倍,發(fā)生肺栓塞的風險是O型血的1.75倍,而AB型血發(fā)生血栓的風險可能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因此AB型血也是血栓的一大重要風險因素。 而國內的學者研究發(fā)現O型人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高,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美國阿琳娜健康中心也指出,O型的人胃酸分泌較多,也因此較容易得到消化性潰瘍。
所以同志們來對號入座一下,可以根據這些來調節(jié)平時的生活習慣喲!
滴血認親,只靠血型來鑒別孩子是不是親生的,靠譜嗎?
電視劇中滴血認親的方法并沒有科學依據。這是因為血液受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很大,從物理角度解釋,最后血滴都可以溶解水中。換句話說,電視劇中的滴血認親方式,認為血液相融合就代表有血緣關系,其實可能只是兩個人有相同的血型而已,并不一定有血緣關系。所以,滴血認親的方法并不可靠,不要盲目相信。
血型對于親子鑒定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不完全靠譜!父母雙親的血型可以遺傳給子女,可以根據父母的血型粗略判斷子女的血型。
這是網上的血型遺傳規(guī)律表,表中例舉了各種父母血型的組合生出的子女可能和不可能的血型。雖然這個表具有一定參考性,但是,不少人也聽過親子鑒定方面的“烏龍事件”:爸爸是B型血,媽媽是O型血,孩子查出來卻是A型血,最后一家人做了個DNA親子鑒定復查,結果孩子確實是親生的。這是因為,還有孟買型血型(最早于1952年在印度孟買市發(fā)現)存在。
孟買型血型,其在中國人群中極其稀有,因其紅細胞上無A、B、H抗原,血清中除有抗A、抗B抗體外,尚有抗H抗體。
案例中提到的媽媽雖然顯示為O型血,但其實是孟買血型,并且?guī)в蠥基因,具體是(hh,AO)或(hh,AA),父親是B型血,是(Hh,BO)或(HH,BO),傳給孩子后,結合成了(Hh,AO),所以孩子的血型表現為A型。因此,爸爸是B型血,媽媽是O型血,孩子查出來是A型血的情況存在也是合理的。
總之運用血型來判斷親緣關系過于“簡單粗暴”了,對于這一類問題,還是應該借助于DNA親子鑒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