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一個故事,叫“蓮葉托桃”。說的是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慈禧帶著光緒帝連夜逃出京城,他們裝扮成老百姓模樣,晝夜兼程,從北京一直跑到西安。返簽途經過保定時,因蓮池寶物被洋鬼子洗劫一空,亭臺樓榭被摧毀殆盡。為了迎接慈禧“榮歸”,保定地方官提前幾個月便接到通知要為她建造行宮。
一個敗家娘們,在外敵入侵時置家國于不顧,連夜逃竄,現在又要擺譜擾民,全城百姓怨聲載道。 為了出口惡氣,工匠們便在宮殿屋脊上雕塑了一個大荷葉,荷葉上托著一只大仙桃。荷葉又名蓮葉,“蓮葉托桃”諧音為“連夜脫逃”,意在嘲諷慈禧一伙連夜逃出北京的丑態。
當時,大太監李蓮英看出了破綻,稟告了慈禧。慈禧得知后惱羞成怒,下令殺害了工匠們,石雕也同時被毀掉了。
別看此時的慈禧“威風八面”,在出逃初期,她與光緒一行也是狼狽不堪,不說別的,就連吃上一口熱飯,就是天大的奢侈。
由于出逃倉促,后勤工作跟不上,一身百姓裝扮的慈禧是真正過了一把“難民”生活。當時,津京地區一片混亂,沿途官員逃的逃,死的死,京城周圍方圓幾百里的商人為避免損失,早將店鋪關門,老百姓為避戰禍,大多數已經聞風而逃,慈禧一行的后勤保障就出了問題。
沒人接待,吃飯就成了大問題。由于出逃倉促,隨行人員的自備的干糧根本不擋饑。幸虧李蓮英會辦事,他不惜用白花花的銀子,向距離路邊幾里地的農家買來了粗糧做的饃饃、栗米、蘿卜。
話說慈禧一行逃往一個縣城后,慈禧們以為縣令會為自己安排住處和吃食,可是,左右都等不來人。一打聽才知道,縣令聽說八國聯軍攻陷了北京,覺得大清完蛋了,為了表示忠心,兩天前就懸梁自盡了。
縣令一死,老百姓也逃了,李蓮英領人找了半天,終于在縣衙旁的監獄里,找到了一個給囚犯們做牢飯的老獄卒。老獄卒說他除了會用棒子面蒸窩頭,用曬蔫巴的老白菜做白菜湯之外,不會其他飯菜。窩頭白菜湯就是標準的牢飯,一個給囚犯做飯的老頭,就這點手藝了。李蓮英說,窩頭就窩頭吧,趕緊做。
當一大盤糙又硬的窩頭蒸熟,一點油花都不見的白菜湯端到慈禧面前時,她和光緒就狼吞虎咽起來,一邊吃還一邊還說:“好吃,好吃……”
直到來到河北境內,他們才遇到冒雨前來接駕的河北懷來縣令吳永。當吳永捧上一碗小米綠豆粥、五顆熟雞蛋時,早已饑腸轆轆的慈禧太后感動得涕淚交加……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將吳永連升三級,從正七品的縣令提拔為從四品的西安道臺。
有人在吃的問題上得了好處,也有人在吃的問題上栽了跟頭。這個栽跟頭的人是天鎮縣縣令鄂騰。
鄂騰知道老佛爺愛吃,為了拍一把老佛爺的馬屁,早在慈禧太后剛到河北的懷安縣時,他就提前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沒想到,慈禧太后在懷安縣元得很高興,足足耽誤了3天。事情就壞在這3天。3天時間讓鄂騰準備的食物都腐臭了。這事被打前站的太監知道了,狠狠地責罵了鄂騰一通。也許是罵得太過分,也許是臉上掛不住,也許是怕慈禧秋后算賬,當天晚上,鄂騰竟然喝了毒藥自盡了。
鄂騰死后,慈禧太后毫無同情之心,只覺得很喪氣,大煞風景,竟然給天鎮縣取了一個名字,叫“喪城”。
越往山西境內走,當地受到八國聯軍和義和團的騷擾越小,地方官們又卯著勁地討好慈禧等人了。據說,當慈禧一行至侯馬時,侯馬地方官一個月之前就開始了準備工作,當地特招聘了80名廚子。日夜操作,精心配置,滿漢全席108道菜,盡數保證供應。曲沃、聞喜等地也如法炮制。聞喜在兩天內花掉20萬兩白銀,相當于全縣三年錢糧賦稅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