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留言】提起葉嘉瑩先生,相信許多朋友都不會陌生,她被譽為“中國最后的女先生”,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繼王國維之后最重要的詩詞大家。她一生執教多年,桃李滿天下,早年的她,歷經戰亂,輾轉他國,但是她卻從未有過一刻忘懷祖國的故土。2018年,95歲的葉嘉瑩先生變賣家中所有房產,把一生的積蓄捐贈給祖國文化,共計捐贈3568萬元,用于設立南開大學“迦陵基金”,而她自己卻吃著最樸素的飯菜,過著最簡單的生活。
在一次訪談中,魯豫問葉嘉瑩,你有沒有談過戀愛?葉嘉瑩搖了搖頭,回答沒有。魯豫,非常驚訝,說我不信,每個人都有青春時代,你怎么會沒有談過戀愛?
是啊,這位古典詩詞研究專家在講臺上總是能將詩里的愛情講的出神入味,怎么可能沒有一樁愛情故事呢?
然而,葉嘉瑩的答案是認真的,不僅戀愛是空白,她的婚姻也是悲劇。
與丈夫共同走過六十年的歲月,育有兩個女兒。然而,多年來,葉嘉瑩對丈夫只字不提,引起了外界的無數猜測和遐想。
直到丈夫去世后,葉嘉瑩才將實情公布。原來她與丈夫的白頭偕老,只是字面意思,她并沒有享受到她所期望的幸福。
早年喪母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親在航空署工作,母親是一名老師,1924,它不只是一個數字,也代表了這是一個戰亂的年代。
葉嘉瑩的整個少女時期浸泡在日寇清華的國仇家難中,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她在上海工作的父親與家人失去聯絡,而留在北平淪陷區的母親因為牽掛丈夫四年后,腹中長了瘤,在開刀后傷口感染得了敗血癥,不幸病逝。
母親入殮。那天,釘子釘在棺材上砸釘子的聲音,一聲聲砸在葉嘉瑩的心上,讓她記了一輩子。
這年,葉嘉瑩十七歲,剛剛考上輔仁大學中文系,少年喪母,讓她變得孤僻憂郁。
大學生照。
遇見恩師
上學的時候,她幾乎從未和學校的男生說過話,有人給他寫情書,她一封都不回。因此,葉嘉瑩成了輔仁大學的高冷女神,男生們批評她:黜陟不知,理亂不聞,自賞孤芳,我行我素。
不過,葉嘉瑩幸運地遇見了恩師,顧隨。顧隨是著名的詩詞家。當他讀到葉嘉瑩的詩,勸誡道:太凄涼,年輕人不宜如此。
恩師顧隨(1897-1960),本名顧寶隨,字羨季,筆名苦水,別號駝庵,河北清河人。中國韻文、散文作家,理論批評家、美學鑒賞家、講授藝術家、禪學家、書法家、文化學術研著專家。
大學畢業照。
他認為:當下正是抗戰最艱難的事期,要為國家為人類做一些事情,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
一句話改變了葉嘉瑩做人的態度。從此,她努力過一種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不回首,不怨懟,不強求。與此同時,她追隨顧隨立下了對詩詞的終生志向。
錯誤婚姻
畢業后,葉嘉瑩走上講臺,成為一名中學老師。
因為講課精彩,葉嘉瑩深受學生歡迎,同時被三所中學邀請去教課,還跟自己曾經的中學英文老師成了同事。
英文老師一直很喜歡葉嘉瑩,于是便想介紹她成為自己堂弟趙鐘蓀的妻子,趙鐘蓀一看到葉嘉瑩的照片就被深深吸引。
他開始想盡一切辦法追求她,他先和葉嘉瑩的弟弟拉近關系,然后常常去葉家打乒乓球和玩橋牌。
一來二去,葉嘉瑩自然跟他熟識了。雖然趙鐘蓀在秦皇島的煤礦公司工作,但他一放假就趕到北平來看葉嘉瑩,他多次求婚,葉嘉瑩都沒有答應。
兩年后的一天,趙鐘蓀突然說自己秦皇島的工作丟了,葉嘉瑩忙問發生了什么,他卻不說失業的原因?
至今他也沒有說,這讓敏感的葉嘉瑩陷入了自責,難道他是因為常請假到北平來看我才丟了工作。
緊接著趙鐘蓀生病了,他被困在北平,失業和生病讓他的情緒陷入了低谷。
就在這個時候,姐夫幫他謀到了在南京海軍的一份文職工作。趙鐘蓀抓住這個機會,他半哄騙半威脅的對葉嘉瑩說,你嫁給我好不好?如果你不答應,我就不去南京。
葉嘉瑩出于某種彌補心理,想他可能真是因為常請假到北平來看我,才失去工作。如今失業又生病,好不容易謀到個職業,別耽誤了,我不能不講義氣,在這個時候拒絕他。就這樣,她一愧疚、心腸一軟就嫁給了他。
結婚照。
婚紗留影。
1948年3月29日,兩人舉辦了簡單的婚禮,兩人的結合沒有心跳,沒有臉紅,葉嘉瑩完全是看趙鐘蓀可憐,不好意思拒絕,同情心泛濫而答應了求婚。這場沒有愛情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也為她日后的人生增添了許多苦痛。
抗戰勝利后,平安歸來的父親也不滿意趙鐘蓀。他說,這人學無專長,父親一語成讖。在這段婚姻中,趙鐘蓀扮演了一輩子被供養者的角色。
婚后不幸
婚后,葉嘉瑩離開深愛的北平,跟丈夫先是去了南京,后是去了臺灣,到了那里,趙鐘蓀遭遇白色恐怖,被抓起來關了三年。
葉嘉瑩和剛出生的女兒走投無路,只好去投奔丈夫的大姑姐,寄人籬下的日子可不好過。每天晚上,葉嘉瑩得等大家都睡了,才能在過道打地鋪休息,白天吃過午飯,大姑姐一家都要午休,葉嘉瑩擔心女兒哭鬧,便抱著女兒頂著大太陽,出門到遠處的樹蔭下,打發時間,內心苦楚的她,常常在深夜以淚洗面。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在第二年,有人介紹葉嘉瑩去外地教書,她得以搬進宿舍,解決居住問題。
去外地教書。
一個年輕的女子帶著吃奶的孩子獨自謀生。三年不見丈夫出現,所有同事都用用怪怪眼光來看她,但葉嘉瑩不能解釋。那個時期,如果說先生被關了起來,那還得了。
那幾年,她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寄人籬下,什么叫人言可畏,什么叫世態炎涼?明明她才二十七歲,卻有了中年的心境,她感到自己的青春之花不曾開過,就已經零落凋殘。
“我是沒有在春天生活過,就到了秋冬,小時候是處在抗戰的淪陷區,我沒有經歷過少女的春天;新婚本應該美滿快樂,我剛剛結婚,就生活在憂愁,患難中,真的是沒有春天的人?!?/span>
忍受家暴
三年后,葉嘉瑩的丈夫重獲自由,葉嘉瑩還沒來得及欣喜,就立即被另一層陰云籠罩,心里本就不明朗的趙鐘蓀在飽經牢獄生活摧殘后,性格嚴重扭曲,他焦躁多疑,動輒暴怒,對妻子咆哮欺凌,甚至拳打腳踢。
中年照。
1953年,葉嘉瑩生下小女兒,而讓重男輕女的趙鐘蓀愈發不滿,屢屢對妻子示威。
與此同時,學無專長的趙鐘蓀每份工作都干不成,常常處于失業狀態。在外面沒有權威和尊嚴,回家對妻子喝五幺六,更加成了他生活的常態。
而葉嘉瑩為了兩個女兒,她極盡忍耐,以平靜示人,只在夢中舔舐傷口。
在夢里,四十多年沒見的母親突然出現,要接她回家,回到北平她看見自己四合院的老家,進入大門之后卻發現所有的房門都是緊鎖的,哪個門她都進不去。
全家合影。
葉嘉瑩的痛苦,真是難以言表,最難熬的時候,她想過用自殺來了結,可兩個女兒怎么辦呢?
最終解救他的是王安石的一首詩:“風吹瓦墜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眾生造眾惡,亦有一機抽?!?/span>(百度了解全詩意)
葉嘉瑩反復吟誦這首詩,竟然諒解了丈夫。萬物都有自己的樂,就像瓦雖然砸到你了,但你不要怪它,它自己也碎了,它不是自己想掉下來的,那么不如選擇原諒,然后過好自己的人生。葉嘉瑩告訴自己,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殺死,殺死了,就不再為它煩惱。
事業起步
她從悲苦中提振了起來,將精力放在教書和研究古典詩詞上。雖然丈夫的無理取鬧仍然存在,但她已經不再為此煩惱了。
一天臺靜農讀葉嘉瑩的詩,大呼驚艷。于是,決定邀請她到臺灣大學擔任教職。
葉嘉瑩事業上開掛人生,越講越出名。最后,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同時邀請她去講課。
1966年,美國學界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葉嘉瑩又被交換到密歇根大學教書。因為她的知識和教學能力得到了極高的評價,第二年,她又被哈佛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在哈佛除了上課,葉嘉瑩整天在圖書館的研究室里工作,她早上吃兩片面包,中午帶一個三明治,晚上再買一個漢堡包,過著清苦卻怡然自得的日子。
這時丈夫趙鐘蓀提出,你先把兩個女兒帶去美國,然后我再以探親的形式赴美,葉嘉瑩照做了。兩年后交換期限結束,葉嘉瑩準備回臺,但趙鐘蓀卻拒絕回去,他在那里被關了這么久,不想再回去了,他要忘記那些痛苦的回憶。
葉嘉瑩只好把兩個女兒交給丈夫,獨自返回臺灣。她原本希望丈夫能夠找份工作,然后好好照顧兩個女兒。
未料,丈夫謀生乏術,仍然需要葉嘉瑩來供養。按照當時的匯率來說,葉嘉瑩賺的臺幣難以承擔丈夫和女兒在美國的生活費用。因此,她又決定去美國工作??墒牵斔氚牙细赣H也接去團聚之時,簽證并不順利。
領事館的人說,你前兩年走時把兩個女兒帶出去,又把你丈夫也接出去?,F在你要把你父親也接出去,這等于全家移民,不能給你簽證。
和父親在溫哥華。
全家團聚
為了跟父親丈夫女兒團聚,陰差陽錯之下,葉嘉瑩最終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聘用,帶著全家遷居到了溫哥華,不過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有個條件,她必須用英語授課,這可讓中文系畢業的葉嘉瑩犯難了,但想到上有八十歲的老父親下有一個念大學,一個念高中的女兒,丈夫又沒有工作,她硬著頭皮答應:好。
為了勝任工作,她每天抱著英文詞典查生字,查到半夜兩點鐘,第二天再用生硬的英語講授中國古典詩詞,難得跟在地上爬行一樣。
不過,葉嘉瑩每次講課都傾囊相授,她自己的全部感情投入其中,這份真誠吸引了不少學生,剛開始她帶的班只有十六七個學生,一個學期后增加到了六七十個。
半年后,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直接聘她為終身教授。
那些年葉嘉瑩用言行、實踐來傳播中國文化,讓外國人從她的行為、她的身上看到中國文化中美好的東西。
難以兼顧
由于忙于工作與學習,葉嘉瑩自然顧不上家庭,便雇了一個保姆,幫著洗衣做飯,可這讓趙鐘蓀不樂意了,他開始在家里發脾氣,每到下午五點鐘,他就會一個電話打到妻子辦公室,質問道:該做晚飯了,你怎么還不回來?
葉嘉瑩只能小聲說:對不起,我還在跟一個研究生討論問題,還沒有討論完。
有時講課稍晚,回家后,趙鐘蓀就摔鍋砸碗的。而葉嘉瑩因顧及工作沒有做好家事,懷著負疚的心情,面對夫權的責怨,默默地去收拾一地摔碎的鍋碗,她也不敢吵架,收拾好,就去燈下查生字。
“我如果吵架不查生字,明天誰去教書,誰養活一家人,我就是這么過來的。”葉嘉瑩的隱忍退讓,讓丈夫變得更加不可理喻。
一天,趙鐘蓀把院子里種的樹用剪刀把枝葉全部剪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一次圣誕節,他看著家人把圣誕樹裝飾的美美的,突然暴怒,把禮物毀了一地。心里扭曲的趙鐘蓀,他就是要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毀掉。
晚年,葉嘉瑩提到丈夫說:“我所遇到的人是一個完全無法理喻的人,是你們一般人所難以想象出來的一種人?!?/span>
“弱德之美”
那她為什么不離婚呢?
一方面,葉嘉瑩成長于舊時的古老家庭,受到了舊道德、新知識的教育,你可以學習現代的新知識,可是你遵守的禮法,你的行為生活要符合舊道德的標準,這讓她形成了遇事退讓不怒不爭的性格。另一方面,葉嘉瑩立身處世的準繩是“弱德之美”。
什么叫“弱德之美”?意思是一種自我約束和收斂,以委曲求全的品質。
因此,那些年,葉嘉瑩在思想上沒什么覺悟,只是覺得一切都該逆來順受,以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為美德?!拔掖蟀肷鷽]主動追求過什么,面對不公和苦難,只有盡力承擔,把我丟到哪里,我就在那個地方盡我的力量做我應該做的事情?!币虼?,哪怕在婚姻里吃盡暗虧,她也只會默默忍耐。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為了兩個女兒。
痛失愛女
這時命運給葉嘉瑩來了個致命一擊,讓她開始醒悟。1976年3月,葉嘉瑩飛去美國參加一個中國文學研討會,飛機起飛的那一刻,她蹦出來一個念頭,我一輩子辛勤勞苦,到晚年我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我想我將來可以樂享余年,我可以從溫哥華飛到多倫多去看望我的大女兒;到匹茲堡,看望我的小女兒。
而將來我的女兒有了孩子,我可以幫她們照顧孩子,跟現在所有的外婆一樣。
然而在多倫多看完大女兒后,她飛到小女兒家才三天,就接到一通電話,告知大女兒和女婿出了車禍,雙雙罹難。
葉嘉瑩以為早年的苦難都應該過去了,萬沒想到命運又跳出來捉弄她,作為家里的支撐,她還不得不強忍悲痛,立即趕去多倫多為孩子料理喪事,她一路流著淚飛往多倫多,又流著淚,回到溫哥華。
回到家后,她把自己關進房間,閉門不出,日日哭泣,整整十天。
這十天里,她寫下十首《哭女詩》,其中有“萬盼千企一旦空,殷勤撫養負飄風,回首強褓懷中日,二十七年一夢中。”大女兒言言,就是那個從小跟著葉嘉瑩吃苦,跟著她在親戚家打地鋪的孩子,好不容易長大,成家立業,一剎那間就都成了空。
十天之后,葉嘉瑩回到講臺,繼續教外國學生們詩詞。但是當她講到杜甫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傷”時,她突然愣在原地小聲啜泣起來。
那一刻,她嘆命運不公,反思勞瘁一生的意義?!澳赣H去世的時候,我在北平淪陷區,家國的苦難,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無常。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再也沒有一個長輩的家人了。我一輩子吃苦耐勞,為了我的家,我什么苦難都忍受了,沒想到我的苦難還不夠,垂老之年還給我這么大的打擊。”
人生開悟
葉嘉瑩痛定思痛后突然覺悟:“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我要從“小我”的家中走出來,我愿意自費回國教書,我自己出旅費,不接受國家一分錢,講課也分文不取。我要把我的余熱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我要把古代詩人的心魂理想傳達給下一代。”
她的一生,很多事情沒有選擇的余地。但是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動爭取,也是這一選擇,讓她青史留名。
1978年,葉嘉瑩回到了北京大學教書,不久又接到了南開大學的邀約。
她講中國古典文學,從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的作品,講到詩詞大道,從溫庭筠、晏殊、姜白石的小詞長短句解讀人性之美。
從那以后,他在加拿大和中國兩地跑,如此奔波三十多年,終于用母語講述古典詩詞,這讓他感到精神奕奕。
一天,趙鐘蓀在電視上看到葉嘉瑩上課的模樣,只見他的妻子素衣華發神采飛揚,一邊意氣風發地講課,一邊連連打起手勢,仿佛發著光,他覺得非常新鮮,非常驚喜:
“這是你在講課嗎?這真的是你嗎?”
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葉嘉瑩除了是他的受氣媳婦,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講師,一位充滿生命力和熱情的人,而趙鐘蓀的外甥偶然得知舅媽竟然有這么高的成就,說道:“我覺得不可思議。在我的印象中,舅媽只是一個在家里洗衣擦地,架著竹籠為女兒烘烤尿片,在廚房里洗菜的婦人?!?/span>
2008年,趙鐘蓀在溫哥華去世,他臨終前伸出手來,要與妻子相握,“他伸出手來要握手,我就也伸出手來與他相握,希望他走的平安。
以前朱疆村曾有一句詞說,“身后牛衣怨亦恩”,(可以百度查原詩和詩意)我現在可以說對此深有體會。面對丈夫的離世,葉嘉瑩無悲無喜,只寫下一句:“一握臨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凈塵埃?!?/span>
后來她坦然的告訴世人:“我從未體驗過愛情的滋味。如果要說陪伴和甜蜜,那也都是詩詞給的。”
定居南開
2015年,91歲的葉嘉嘉瑩接受南開大學的邀請,從此定居南開大學。
一些詩詞愛好者出資為他在南開蓋了迦陵學舍,名字取自她的號迦陵。
“他們說,我年歲大了,不能老坐著飛機跑來跑去,希望我回來能夠定居。所以給我蓋了迦陵學舍?!?/span>
2018年,94歲的葉嘉瑩將變賣房產所得1857萬元,全部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支持中國古典文化研究。
2019年,95歲的葉嘉瑩再次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一個將近百歲的老人累計捐贈3568萬。
這樣的善舉轟動了全國。然而,有記者好奇道,當老師有這么賺錢嗎?
葉嘉瑩面對質疑,淡然一笑。我本來是想和你談談文學,談談詩詞,沒想到你只是關心我的錢。
葉嘉瑩變賣家產將過千萬的財產全部捐獻,自己卻粗茶淡飯勤儉度日。多年來,他不講究吃穿,晚上請保姆做頓飯,第二天中午就吃點剩飯剩菜。
一天,魯豫去拜訪葉嘉瑩,一進門就呆住了,一室里堆滿各種書籍,冰箱里只有一點綠葉蔬菜和幾罐腐乳。她的午飯是清水煮幾片菜葉,蒸幾個饅頭,一頓飯就過去了。
魯豫感嘆:“我實在想象不到,這是一個九十多歲老人的生活狀態。老實說,如果是我我做不到。” 對此,葉嘉瑩淡淡地說:“人的精神品格能夠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內心的一份快樂。他不會每天總是為追求現實的那一點金錢或什么東西而丟掉了人生最寶貴的價值。”
寸心如水
2021年2月,葉嘉瑩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名聲愈隆,很多人通過她對古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學習古詩詞到底有什么用?研究古代文學又有什么意義呢?
葉嘉瑩是這樣回答的:“我國古代那些偉大的詩人,他們的理想、意志、操守、道德時常感動著我。尤其當一個人處在一個充滿戰爭、邪惡、自私和污穢的世道之中的時候,你從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的詩詞中,看到他們光明俊偉的人格與修養,你就不會喪失你的理想和希望。我雖然平生經歷了離亂和苦難,但個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而古代偉大的詩人,他們表現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意志是黑暗塵世中的一點光明。我希望能把這一點光明代代不絕地傳下去?!?其實葉嘉瑩自己的一生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她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磨難,早年喪母,青年漂泊、缺愛,晚年又痛失愛女。然而,盡管經歷了這些巨浪般的打擊,葉嘉瑩并沒有被擊垮,反而在古詩詞中找到了力量,她一世多艱,卻寸心如水。
“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感發生命與人生的智慧,支持我度過了平生種種憂患與挫折,我的心像水一樣,可以經過打擊,然后仍然保持內心的方向?!?/span>
因此她要將詩詞中那美好高潔的境界傳遞給年輕人。
古典詩詞這么好的東西不講,我尚對不起古人,更對不起青年。
雖然葉嘉瑩的感情世界如白開水一般單調,但她的內心卻充滿了詩詞的熱情和力量。
她用一生的堅韌和強大詮釋了學習古詩詞,古代文學的意義和價值。很多人說她一生沒有什么故事,其實詩詞就是她全部的故事。
新華路時光
音樂欣賞頻道 許仰東看世界《時代逸飛》
點擊視頻下圖標可全屏收看
- END -
新華路時光
xinhualu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