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京東的年會上,連年虧損的京東終于開始想要盈利了。這個愿望,似乎從今年第一季度,就顯現了一種實現希望。
今天,京東集團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京東20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3.557億元人民幣(約5170萬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為14億元人民幣(約2.1億美元),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為凈虧損為8.673億元人民幣和2億元人民幣。
這是京東上市以來,首次在兩個會計標準下都實現了盈利(此前GAAP下一直虧損),在此前的幾個季度,京東仍在持續的虧損,雖然大家都知道只要其停止投資和發展新業務,就能盈利,但這家公司就像是好十幾年前的亞馬遜,誰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才打算考慮利潤。不過,今年京東的年會上,劉強東卻終于轉變了口風,說:
最最關鍵的不只是收入,而是我們的利潤,凈利潤也必須進入(全球前500強的)TOP10。
京東的自營業務向來的京東收入的大頭,但自營業務主要盈利模式是賺取利差,跟阿里和亞馬遜等業務比較多元的電商相比,前者利潤空間很薄。因此,京東也需要豐富自身業務,謀求轉型。
無論是從劉強東的年會演講與京東近期的動作來看,京東集團在擴大收入規模的同時,也在增加自身的盈利點。
最近,京東除了剝離京東金融之外,也在四月宣布正式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 向全社會輸出京東物流的能力,為行業客戶提供供應鏈服務和物流服務。
自建的物流體系,因為需要巨大的倉庫和快遞員等重模式的投入,向來是京東重點投入的業務之一。如今他們將相關的能力輸出,能利用自己自有的物流能力,優化平臺商家的服務的同時,也能增加其自身的收入點,其在美國的對標亞馬遜,同樣也依靠對外輸出物流服務FBA增加了收入。
此外,京東最近也提高了免運費服務的標準,推出了類似亞馬遜的Prime免運費功能,增加了增值的物流服務,這也能看出京東的物流服務正在逐漸從單純的投入項目逐漸往盈利的方向過渡。
從京東的財報也能看出,其線上自營業務的收入增速為40%,而其他業務的收入增速有62%,明顯高于前者。
2017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762億元人民幣(約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1%。2017年第一季度線上自營業務的凈收入同比增長40%,來自于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同比增長62%。剔除京東金融,2017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752億元人民幣,與2016年第一季度的538億元人民幣相比,同比增長40%。
2017年第一季度經營利潤為8.431億元人民幣(約1.225億美元),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為8.649億元人民幣。2017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利潤為17億元人民幣(約2.4億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利潤率為2.2%。2016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虧損為2.957億元人民幣。
20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3.557億元人民幣(約5170萬美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8.673億元人民幣。2017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為14億元人民幣(約2.1億美元),去年同期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虧損為2億元人民幣。
2017年第一季度交易總額(GMV)達到1841億元人民幣(約267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交易總額12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2017年第一季度線上自營業務交易總額為1079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2%。2017年第一季度第三方平臺交易總額為762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
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訂單量為4.771億,與2016年第一季度的3.421億訂單量相比,同比增長39%。2017年第一季度通過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約占總完成訂單量的81%,同比增長56%。
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365億,較去年同期的1.691億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40%。
京東預計,2017年第二季度凈收入介于880億元人民幣至905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約為35%至3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