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娘說:
因為家里有混世大魔王啊
不管是爆改還是軟裝搭配,以往二姑娘發文之后,在大家或驚艷或羨慕或理智對照家里情況作出判斷的留言聲中,有一種聲音一直在我眼前,那就是媽媽們的煩惱。
@Phebe G
搭配的很好真的很厲害…特別是各種擺件瓶瓶罐罐真的好美…可是如果有寶寶,這個家里大部分的擺設都需要收起來…不然就要一刻都不得閑緊盯著孩子有沒有拿到危險易碎的東西,現在我家光禿禿的,不好看但是好實用。
@YONA
趁沒生孩子前多享受享受,一生孩子就全完蛋,所有美物統統讓位!
@小二感冒嗨不動
我家那位爺能讓你3小時打掃好的房間在一分鐘之內變豬窩,我已經絕望了,什么都是假的...
我午夜夢回的不是麻辣香鍋鹵雞爪,是你們“絕望吶喊”的身影;白天寫稿時揮之不去的不是胡歌櫻井翔,是你們深切憂愁的嘆息:“二姑娘,求拯救啊!”
盡管二姑娘還是一只單身狗,但我詢問了身邊一些媽媽的心得,再結合自己的“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居家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適合有孩子家庭的整理法則,希望能給各位有孩子的家長朋友一點幫助啦~(出現迷之教師語氣...
)
就算你家有混世大魔王,翻天孫猴子,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有人會說,理論性的東西看起來枯燥又乏味,隔靴搔癢毫無用處!不如來點實際的具體做法啊!
巴特,你安排的井井有條架不住你孩子的天性綻放...指標還得治本,給你孩子“洗洗腦”,必須觀念入手,叨逼幾句,之后會有具體方法哈。
以下建議針對已經具備一定認知力和實踐力的寶寶,好了,趕緊進入正文!(恨不得通篇感嘆號,二姑娘激動體!!!)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有時父母說了真不算
孩子的東西一多起來,粑粑麻麻就方了。
好多東西要扔扔扔,再這樣堆下去,家里要成垃圾場了。然后一言不合斷舍離,孩子只能哭唧唧。
鼓勵孩子說出來,當他自己做決定啊,誰沒小時候,想想你寄幾小時候被不懂事的父母扔掉的寶貝,簡直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別讓你的孩子經歷你當年的痛苦!(麻麻,我真的沒有怪你在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扔掉了我的一盒橡皮,鬼知道我偷偷省早飯錢攢了多久...)
孩子是天然的收藏家,他們撿貝殼,撿石頭,撿樹葉...很多你覺得無用的垃圾,在他們眼里是心愛的寶貝。在你眼里這就是一張廢紙,在孩子眼里這是他的天啊!
先斷舍離做選擇,再收納,是保持家清清爽爽的秘訣!!!
當你準備斷舍離的時候,可以準備一個收納箱,要讓一旁的孩子加入進來。聽聽孩子的意見,舍棄一些使用頻率低的玩具啊,舊衣服啊...
當空間有限的時候,要通過取舍才能留下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教會孩子選擇。
當把多余的雜物去除以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小小的告別,感謝這些東西曾經為我們的生活添彩,順便上了一堂感恩教育課。
在以后購買物品的時候,還會自然而然更多考慮到實用性,不要盲目從眾,減少不必要開支和物品采購。
親子時光不只是玩
培養習慣,寓教于樂
【參與感】
你總說要多陪陪孩子可惜沒時間,白天上班,晚上做家務,忙啊!
你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啊!!!
事實上,更多人家里的場景是:
媽媽在忙,寶寶你乖,先去邊上玩一會兒,過會兒陪你玩。
哎哎哎,你別動,不給我添亂就謝天謝地了,不指望你幫上忙。
哎呀,叫你老老實實待一會兒怎么就那么閑不住...又把這弄亂了,我才搞收拾好這里啊少爺!
在孩子想要參與的時候,你的一句話已經把這個參與機會剝奪。
創造一點機會給孩子好伐,就像當初拼命給你老公獻殷勤的機會一樣!哪怕就是讓他幫你遞塊毛巾~
不要想著孩子還小,觀念習慣的培養就是一點一滴從小養成的呀~
【專屬時光】
當孩子已經參與進來,一開始最好確定一個屬于你們的親子時光,比如每晚7點到8點。
人總是喜歡新鮮事物,就像二姑娘小時候剛學會洗碗就不愿意洗碗,老想著洗衣服一樣,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倦感。
這時就需要悄悄地讓他習慣,堅持21天一個習慣也就養成了,不要小看父母的榜樣力量。
這段時間可以和孩子邊玩耍邊整理,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在陪我,有被重視的感覺,你還可以借機讓他明白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義務為這個家的整潔貢獻一份力量。
開辟一片小天地
孩子需要獨立空間
【小角落】
接下去就是具體的實踐,跟上進度啊,上面的都學會了嗎?
開辟孩子的專屬區域,你下意識的一定以為是兒童房。其實不是啊,你難道就待在你的臥室嗎?
除了兒童房,家里每個地方,孩子都有玩的權利,給他們一個角落足矣。 “怎么整理都還是亂的家”,不就是因為,“ 整個家都變成孩子房”。
和孩子約定好,在家里可以肆意玩耍的地方,玩的時候痛快玩,但之后就要管理好你的小天地。
比如在客廳,給他一個限定區域作為玩具角,媽媽們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客廳的整理上來,適時地給予一點獎勵,提高他們的熱情,家人一起出力,家才能整潔干凈呀。
【定位管理】
對孩子來說,一點重要原則就是:定位管理
讓孩子學會把東西放回原位,是整理的第一步!毛絨玩具就要放到床邊的藤編筐里,繪本就要放回墻上的小書架上,告訴他什么可以放在什么地方,孩子做得對就要鼓勵他,讓孩子得到自信并養成一種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這樣你收拾起來就減少了繁復的收納整理動作。
一開始,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孩子的較低的抽屜,在抽屜里在劃分一塊塊區域,跟孩子說好每件東西的擺放位置,可以做一些記號幫助孩子記憶。
對癥下藥才有效
不同物品收納大不同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要想保持家里整潔,請考慮孩子的身高,在他們可及之處放置他們的物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收納系統。
在衛生間,給孩子專門的位置擺放他的牙刷毛巾,那這塊刷牙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獨立收納系統區域。
家里要是有好幾個娃,就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
其實,孩子的東西無外乎四類:玩具(大頭),書籍,衣物,手工品,我們見招拆招~
東西越分散,越多出現在你視線里,就越覺得亂,所以第一步就是多準備幾個收納盒,給物品一個統一外包。
你家的玩具日常應該就是這樣亂,孩子玩了這個要那個...
原本散亂的玩具霸占著浴缸,有了收納盒,洗完澡就順手讓孩子擺回原位。
【玩具】
玩具分很多種類,毛絨玩具,積木玩具,男孩子的小汽車,女孩子的芭比娃娃等等。
這些玩具要根據它們的性質好好區分,一股腦兒扔進同一個框里,只會讓下一次的玩耍現場變成災難現場。
對孩子來說,簡單有直接的收納方法才是舒服的方法,最好是一個舉手之勞就能完成。
“觸手可及,敞口方便,清晰分類”是三個關鍵詞。
如果是毛絨玩具,具備一定的裝飾效果,那就布置專門的擺放區域少量放置,孩子玩好就可以物歸原位。
其他的,可以準備一些無蓋的儲物箱,方便孩子把毛絨玩具“丟”進去! 像是藤編筐,牛皮袋,敞開無口,方便孩子動作。
如果是常玩的毛絨玩具,那收納筐不要買太深。不然孩子下一次要玩的時候不方便拿出來,最好讓娃娃們的頭要露在外面。
如果是樂高一類的積木玩具,那就要準備抽屜式的收納盒,把零零碎碎的積木玩具放進去,在每個收納盒上都做好標記,清楚里面的玩具樣子。
或者直接采取拍照的方式,在每個玩具收納盒的外面貼上了內部玩具的合照,更加一目了然。
男孩子的小汽車,歸置歸置,找幾條吸鐵石或者做個架子,分分鐘玩具櫥窗即視感!
幾個壁掛式收納籃,讓玩具在孩子夠得著的高度上墻。
【書籍】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媽媽們可喜歡給孩子買書了!繪本名著故事書...不知不覺就積了一堆...
就跟我們平時整理書柜那樣,要么丟掉,要么裝起來!
木制的小書架更有質感。但你也沒必要做那么大一面墻啊!孩子夠不著啊喂!
稍微做幾個小書架就好啦,整面墻就是留著積灰啊!
書本填滿以后,自然成為了房間裝飾的一部分。孩子也可以輕松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當孩子每次將書本送回原處又會有一種送它們回家的體驗。
或者是這種無蓋的小柜子書本放進去整整齊齊不糟心,記得留有空隙讓孩子拿取更方便,還可以和孩子定期更換不同的書籍。
帶輪子的儲物箱超級好用,孩子拉著小車四處收玩具,估計都不用你催,玩具就收的干干凈凈了!
如果收納箱帶輪子的話,拉根繩子,就變成了一個天然玩具車!
【衣物】
孩子衣柜也可以由自己整理。
把衣柜功能區劃分好,告訴孩子哪一種衣物放在哪一格。每當孩子放置好一件東西,記得及時送上你的鼓勵,讓整理衣服也變成孩子的一個小樂趣。
為了方便孩子整理衣柜以及拿取的便利,儲物設施一定太高。
準備一個小衣架,孩子可以自己搭配想穿的衣服。比如他選好了明天的衣服,就可以從衣柜里拿出來放在外面的衣架上,方便有序。
那種不是穿一次就洗的隔夜衣也可以放到衣架上,孩子自己動手放置更有當小主人的榮譽感。
【手工品】
孩子不僅是天然的收藏家,還是天生的藝術家。寫寫畫畫,動手能力的培養這么都不能忽視!
但對孩子的手工品,紀念品,我們要怎么辦???
可以有一面小小的藝術展現墻,在上面掛上孩子的畫作或是手工品,可以不定期更新,輪番展示~
其他手工創作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紀念下來,實物則收納起來,減少暴露在外的鋪設混亂
相冊可以不定期觀看,邊翻相冊,和孩子一起回憶成長過程中的趣事。
請尊重孩子的選擇
鼓勵他們參與家的點點滴滴
跟二姑娘說說
你家會專門開辟兒童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