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Pruritus)是一種無明顯原發性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瘙癢”,歷代中醫文獻根據不同皮損及發病部位有不同名稱,如“癢風”“陰癢”等,現統稱之為風瘙癢。《外科證治全書·癢風》記載“遍身瘙癢,并無疥瘡,搔之不止”。
1臨床表現
皮膚陣發性瘙癢,癢無定處或局限于身體某些部位,以陰部、肛門周圍、頭皮、小腿較為常見。無原發皮損,反復搔抓可見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和苔蘚樣變等繼發皮損,甚至繼發感染引起毛囊炎、癤、淋巴結炎等。易反復發作。有發于秋末冬季,因寒冷干燥誘發;亦有發于夏季,因潮濕多汗誘發。全身性瘙癢癥包括老年性瘙癢癥、冬季瘙癢癥、夏季瘙癢癥等。局限性瘙癢包括肛門瘙癢癥、陰囊瘙癢癥、女陰瘙癢癥等。
2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根據皮膚瘙癢,無原發皮損,常見抓痕、血痂等繼發皮損診斷。嚴重程度可根據瘙癢評分、繼發抓痕條數等進行評分。
3鑒別診斷
3.1 疥瘡
疥瘡好發于指縫、大腿內側、陰囊等皮膚薄嫩皺褶處,皮損有丘皰疹、小水皰、隧道等,檢查可見疥蟲或蟲卵。
3.2 虱病
虱病可有全身瘙癢,但是主要在頭部及陰部,檢查可找到蟲卵或成蟲,有傳染性。
3.3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皮損以苔蘚樣變為特點,好發于頸項、肘部等摩擦部位,劇烈瘙癢。根據好發部位、皮損特點可鑒別。
4辨證分型
4.1 風熱血熱證
皮膚瘙癢,遇熱或飲酒后加重,搔破后血痕累累;伴心煩,口渴,小便黃,大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數。
4.2 濕熱內蘊證
瘙癢不止,抓破后滲液結痂;或外陰肛周皮膚潮濕瘙癢;伴口干口苦,胸脅脹滿,納差,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4.3 血虛風燥證
以老年人多見,病程較長,皮膚干燥瘙癢,血痕累累,伴頭暈眼花,兩目干澀,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5治療
5.1 中醫治療原則
以祛風止癢為原則,應根據患者體質、皮損特點、自覺癥狀、舌脈,辨證選用中藥或中成藥內服、外用。
5.2 分證論治
5.2.1.1 風熱血熱證治法:清熱疏風,涼血止癢。主方:消風散(《外科正宗》)加減常用藥物:荊芥、防風、苦參、浮萍、生地黃、當歸、牡丹皮、知母、蟬蛻、生甘草。
5.2.1.2 濕熱內蘊證治法:清熱利濕止癢。主方: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加減常用藥物:龍膽草、苦參、蒼術、生地黃、黃芩、梔子、車前草、白鮮皮、地膚子、生甘草。
5.2.1.3 血虛風燥證治法:養血平肝,祛風止癢。主方:當歸飲子(《重訂嚴氏濟生方》)加減。常用藥物:熟地黃、生地黃、當歸、黃芪、天冬、麥冬、雞血藤、首烏藤、刺蒺藜、黃芩、生甘草。
5.3 中成藥治療
防風通圣顆粒:解表通里,清熱解毒。適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用法:口服。膚癢顆粒:祛風活血,除濕止癢。適用于風熱證。用法:開水沖服。療癬卡西甫丸:清除堿性異常黏液質,燥濕,止癢。適用于濕熱內蘊證。用法:口服。金蟬止癢膠囊: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適用于濕熱內蘊證。用法:口服。潤燥止癢膠囊:養血滋陰,祛風止癢,潤腸通便。適用于血虛風燥證。用法:口服。2 周為1個療程。烏蛇止癢丸:養血祛風,燥濕止癢。適用于血虛風濕熱邪蘊于肌膚所致。用法:口服。
5.4 藥物外治療法
5.4.1 溶液 皮損搔抓后滲液結痂、局部潮濕瘙癢,常用苦參、茵陳、馬齒莧、蒲公英、地丁、黃柏、蛇床子等藥物煎湯外洗,可選用復方黃柏液涂劑、皮膚康洗液等。皮損干燥瘙癢,肥厚、苔蘚樣變,常用大皂角、蒼術、杏仁、桃仁、當歸、地膚子、白鮮皮等藥物煎湯外洗。
5.4.2 洗劑 適用于各型皮膚瘙癢癥,如甘霖洗劑、川百止癢洗劑等。
5.4.3 霜劑 適用于皮損干燥瘙癢,可選用羌月乳膏、膚舒止癢膏等。
5.4.4 軟膏 適用于皮損干燥瘙癢,甚至肥厚、苔蘚樣變。可選用青鵬軟膏、冰黃膚樂軟膏、丹皮酚軟膏、除濕止癢軟膏等。
5.5 非藥物治療
5.5.1 藥浴 各型瘙癢癥,可用淀粉浴或中藥藥浴、熏蒸、熏洗,如苦參片、白鮮皮、百部、蛇床子、地膚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湯;水溫37 ℃~40 ℃,2~3 次/周。
5.5.2 針灸 適用于各型瘙癢癥患者。常規皮膚消毒后用一次性毫針根據辨證選取不同穴位。
5.5.3 刺絡拔罐 適用于局部瘙癢劇烈的瘙癢癥患者。方法:選定治療部位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先用梅花針、三棱針快速點刺局部,以皮膚紅潤稍有滲血為好。將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著后,留置時精心觀察出血多少決定拔罐的時間。血少可時間稍長,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10 min。起罐后,用消毒紗布擦凈血跡,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6預防和調護
皮膚瘙癢癥的容易診斷,但是治療關鍵在于尋找病因,去除誘因。如果病程反復者,需要進一步做相關的檢查,除外糖尿病、肝腎疾病等引起的皮膚瘙癢。外陰肛周的瘙癢也要注意真菌、寄生蟲的檢查。積極治療原發病,有利于本病的緩解和痊愈。此外,注意保濕潤膚,忌強堿性皂液清潔,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等,貼身穿純棉內衣,忌食辛辣發物,還要調暢情志,避免勞累。
原文來源: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