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窮人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增加財富,富人也可能頃刻之間破產。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出一個大趨勢:窮人一直窮著,而富人卻越來越有錢。拋開空洞的機遇和環境來說,其實在很多方面,窮人一直窮下去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一個故事告訴你,為什么會有窮人富人之分,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距離是怎么拉開的:
從前有個窮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他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么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你要怎樣才覺得公平?”
窮人急忙說到:“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和我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
并給了他們各一座礦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干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余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所以,賺大錢并不是靠一己之力,一個人能力再大也沒有團隊的力量大,你要做的就是整合你身邊的資源組成團隊,借他人之力賺錢。
下面再來看看,窮人和富人思維之間的差距:
1、自我認知
窮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永遠都不會有機遇,所有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相信會有什么改變。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已是他血液里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
2、對待財富
窮人:經典觀點就是少用就等于多賺。比如開一家面館,收益率是100%,投入2萬,一年就凈賺2萬,對窮人來說很不錯了。窮人即使有錢,也舍不得拿出來,即使終于下定決心投資,也不愿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
富人:富人的出發點是萬本萬利。同樣的開面館,富人們在獲得2萬收益以后會想到擴大面館的規模,增加產品的品類,提高質量,以獲得更大的利潤。只有資本利用起來才能實現錢生錢。
3、交際圈
窮人:窮人的圈子大多是窮人,也排斥與富人交往,以免傷害自己卑微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心態、思維、眼界也越來越局限。大家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節約技巧,雄心壯志被瑣事逐漸消磨掉了。
富人:相比窮人喜歡結交酒肉朋友,富人更喜歡結交那種對自己有幫助,能提升自己各種能力的朋友,擴大自身人脈,交換資源。接受不同的觀念,借鑒別人的經驗和長處來提升自己。
4、自信
窮人:窮人的自信要通過武裝到牙齒,要通過一身高級名牌的穿戴和豪華的配飾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這種自信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誠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說:“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其實就是一種富人特有的自信,一種強大的心理素質。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確的決定。
5、互聯網思維
窮人:上網聊天。窮人聊天,一是時間多,二是嘴天生就不能閑著。富人講究榮辱不驚,溫柔敦厚,那叫涵養。窮人就顧不了那么多,成天受著別人的白眼,積攢的窩囊氣必須要吐槽出來。說說都不行?聊天有理!
富人:上網查看最新信息找投資機會。富人上網,更多的是利用網絡的低成本高效率,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和項目,把便利運用到自己的生意中來。
6、關于理財
窮人:窮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理財,把多余的存款存到銀行就行了,搞不懂那些到處投資理財的人是什么心態。
富人:富人會想方設法將自己的資本實現收益最大化,會玩轉資本的人才能賺大錢。富人會花時間去研究各種理財模式現貨、外匯、股票等等。去投資基金、債券、信托、股票,了解資金流向,平臺風控能力,能夠合理配置資產,努力讓自己的財富增值。
那么問題來了,窮人該如何改變,才能脫離“窮”這個字眼呢?
就給大家舉一個很簡答的例子吧:
一個人用100元買了50雙拖鞋,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后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貧窮者的問題就在于,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所以,貧窮者就只能一直窮下去.
自投機市場發展百多年來,圍繞投機發展了無數派別、無數理論,歸納下來無非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多年來兩派爭吵不休,但誰也不能取代誰。其實就我們看來,基本分析也好、技術分析也罷都是投機的工具,我們作為投機者千萬不可預判立場,因為偏愛某工具而忽略了我們要真正對付的東西——市場,給我們帶來利潤不是某工具,而是市場本身。
客觀看待工具本身,有助于我們以中性的目光對待投機本身。不能因為我們認為技術分析對,就抵制基本分析,反之亦然。
在主力吸籌階段這一階段,一些精明的投資者可能會對主力的動向有所察覺而及時跟進,這是主力所不能容忍的,莊家只能讓這些跟風短線客有圖小利,不允許他們在主力的費力拉升中坐享其成,因此,莊家必須通過洗盤把短線客的籌碼洗出來。
因此,投資者只有了解了莊家的洗盤的目的,在遇到洗盤時,才不會手忙腳亂,只要大家保存良好的心態,抵擋住了蠅頭小利的誘惑,即使暫時被莊家的洗盤策略套住,不去理睬莊家的各種洗盤騙術,那么在后期的拉升中,將會獲得更多豐厚的利潤。
第一規律:賣在買先——賣買平衡律
“賣在買先”是股票的原是天性,任何一支股票,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具備了“賣在買先”的特殊天分。首先必須有人賣出,才會有人買進,如果沒有人賣出,你想買也買不到。除非你自賣自買自欺欺人。例如有這樣一支股票,上市時是1000萬股,被1000個人持有,只要這1000個人不賣,任何人也買不到這支股票,那么,這支股票的成交量必然是零。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量柱都是“賣出來的”,無賣必然無買,無賣必然無柱。這就是有些股票“無量攀升”的內在規律。
持有這支股票的人什么情況下才會賣出這支股票呢?除了急等用錢或擔心股價下跌的情況下之外,必須是“價格如意”才會賣出,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二個規律。
第二規律:價在量先——價量平衡律
“價在量先”是股票的交易天性。假如某只股票的發行價是10元,當前的市場價也是10元,除了急等用錢者出手兌現之外,肯定沒有人愿意按10元賣出去。如果報價11元沒有人賣,就會報價12元、13元……直到“價格如意”時才會有人賣出,于是,可能在15元成交100手,在18元成交300手,在20元成交500手,由此可見,有價才會有量,無價必然無量。價與量的暫時平衡,才能形成一定的量柱。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股票的量柱都是特定時段特定價位的“價量平衡”標志。
在特定的情況下,什么樣的價造就什么樣的量。價與量的對立統一,是股市永恒的主題,是“價在量先”的規律鑄就了量柱的靈魂。價漲可以制造“賣出的欲望”,價跌同樣可以制造“賣出的欲望”,誰是欲望的制造者呢?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三個規律。
第三規律:莊在散先——莊家導向律
“莊在散先”是股票的投機天性。“莊”就是“莊家”、“機構”、“大資金”的簡稱,“散”就是“散戶”、“大戶”、“中小投資者”的簡稱。在股市中,任何一個散戶不可能主動的拉升和打壓某只股票,只能被動地跟隨和適應市場的某個價位,而價位的制造者首先是欲望的制造者,他們在制造“投機欲望”的同時,也制造者“投機數量”。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量柱是莊家的標志。任何一根量柱上都鐫刻著莊家的實力、莊家的性格、莊家的意圖、莊家的謀略……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把握、去分析、去適應這個莊家。
這種建倉方式最為常見,主力一般采取和前期走勢非常相似且比較溫和的走勢,隱藏潛伏建倉的過程。股價在這段時間會在一個箱體里面運作,主力會在其中不斷的進行高拋低吸來降低自己的成本,同時不斷消磨散戶的耐心達到籌碼的目的。
我們拿最近在操作金螳螂舉例,股價在10月份拉升前橫盤震蕩了半年的時間,如此之久一般人根本扛不住,而且也會錯過行情,對于此種情況的話我們怎么去應對呢,等它低位放量啟動的時候我們大膽跟進,放量突破箱體的時候咱們進場守株待兔,事半功倍,當然得結合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意圖。
2、搶籌式建倉
所謂的搶籌式建倉就是主力以快速拉升漲停板,或者是連續拉升漲停板的形式將籌碼搶到手里,并且迅速封漲停的手法可以讓很多人跟不進來。因為主力動作迅速資金量大,所以它能夠保證資金在相對較低的價位完成建倉。這樣的形態往往出現在有消息刺激的股票,熱點股票,因為消息出現了,就看誰買的快。比如今年的新能源車,鋰電池炒作的時候都是連續漲停板建倉的,像鹽湖股份,這種主力也不能事先知道消息,所以想要快速搶籌就只能以漲停板的形式。
搶籌類建倉股票的特點:
1、股票有漲停板,很多還不止一個;快速漲停板能夠減少跟風盤;
2、漲停放大量;主力并不是提前進入的,大資金都拉升漲停板的時進入的;
3、主力成本高;建倉階段的漲停板都是主力買出來的,主力的成本也會比較高。
3、推高建倉法
這種建倉方式反映到K線圖上,就是走勢陰陽交錯,股價慢慢推高。由于這種建倉手法較為隱蔽,其股價又往往不是處在歷史低位,投資者一般很難看出莊家究竟是在建倉還是在拉高出貨,而莊家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收集到了更多的籌碼。當然這樣的手法一般被運用在中長線牛股比較多,而且這樣的主力極其有耐心,實力也是比較大。
底部讓一點,頭部讓一點,中間多吃一點,操作就是這樣。
做股票:工具要單純;想法要單純。
短線操作靠等待,長線布局靠忍耐。
買進的方式有兩種,逢低接,轉強買,羅威操作法屬于后者。
股票到了高檔,不知道要跑,到最后肯定是白忙一場,紙上富貴而已。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父。
回檔就是找買點。
多空一線間,上漲就是看支撐。
進入這個市場,就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上漲找支撐,下跌找壓力,不要弄錯這個趨勢操作的大原則,操作功力肯定可以大幅提升。
每個人都要有一套自己心中的操作法,不要人云亦云。
怎樣獲利了結?當你滿意的時候就可以走了。以操作來說,個人有個人的操作機制,很難說出好壞。只要合于你的操作循環和個性即可。簡單的方式是:你用什么方法進,就用什么方法出,當你買進的理由消失時,就是很好的出場時機。
漲的時候不要看太好,跌的時候不要看太壞!
瞄準勝率大于70%的時機,有時候一個月出手一次也很夠了。獵人不會看到飛鳥就舉槍射擊,他會把有限的子彈慢慢瞄準,然后,一槍命中。
股票漲跌的浪是主力造的,沒有主力就沒有大的漲跌, 沒有主力,再好的題材,再好的概念,再多的理由,一樣是一潭死水。前進股市第一個思路,就是要知道無風不起浪,浪是莊家主力造的,沒有當莊的主力就不容易有波動,你要想在股市獲利,就要與莊家共舞與主力同進退。思路理清了嗎?
多頭的浪?空頭的浪?與大勢同步的莊就是好莊。
多頭的浪:一高高過一高,低點不破前低。
空頭的浪:一低低于一低,高點不過前高。
跌深會反彈,漲多會回檔,這是股價的慣性,整理有時間整理和空間整理
帶頭的浪先行跟隨的浪后至。看盤要先看大盤,再看板塊,最后才挑個股
知道如何等待,才是股市成功的秘訣,“未贏先想輸”是我們祖先留下的高度智能,看得懂的時候就進場,看不懂的時候就觀望,觀望也是一種策略
還沒有一套讓你有信心的操作模式,你預設了太多的立場,阻礙了在買點出現時沒有勇氣進場,賣點出現時也沒有勇氣出場,錯過好的買賣點后心理掙扎,要不要進出場,這兩點其實是散戶之所以為散戶的通病,改善之道唯有定法、定心而已,定法,為自己找到一種固定的執行方法;定心,看到方法中的買賣點出現,立刻閉著眼睛執行。操作股票不必預設立場,也不要自認非凡能預知高低點,完全依法定法定點操作,就是贏家。
光會看如何是買點、如何是賣點還是不夠的,心態的鍛煉才是散戶投資人最欠缺的,散戶欠缺的是殺手的本質,心性不夠殘忍,該買時不敢買,該殺的時候又遲疑,該抱的時候也沒有堅持。
找浪的技巧,強浪群中找好浪,再精選五檔好浪。
股票不必天天買,功課卻要天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