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OS里面把SATA模式切成AHCI后進系統藍屏這種情況通常都系統是在IDE模式下安裝的,然后系統的SATA驅動還是IDE的,直接切成AHCI模式的話是絕對會藍屏的,所以我們通常會建議在安裝系統之前就在BIOS內把SATA模式改成AHCI,現在許多主板都是默認AHCI模式的,然而用Ghost鏡像直接覆蓋過去的話還是很容易中招的,萬一陣的中招了怎么辦呢?
首先你先去BIOS內把SATA模式改會IDE模式,現在你就可以進系統了。
然后在系統里面Win+R,運行那里輸入regedit,回車打開注冊表編輯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 \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Msahci,雙擊“名稱”列中的“Start”,在“數值數據”框中,鍵入“0”,然后確定并退出,重啟電腦,有些時候你還得卸載原來的IDE驅動。
重啟的過程中進入BIOS把SATA模式再次改會AHCI,這時你進入系統后就不會藍屏了,系統會自動安裝好對應的AHCI驅動,安裝好后可能還會重啟一次,這樣你的SSD就可以在AHCI模式下正常工作了。
目前的主板都會在BIOS中提供SATA工作模式通常會有AHCI、IDE和RAID三個可選。其中IDE模式是將SATA硬盤虛擬成傳統的IDE通道來使用。而AHCI通過包含一個PCI BAR(基址寄存器),來實現原生SATA功能,可以實現包括NCQ、熱拔插在內的諸多功能。為什么要SSD工作在AHCI模式下呢?我們先來看看SSD在AHCI模式和IDE模式下的性能差距:
可見同一個SSD在AHCI和IDE模式下性能差距甚遠,AHCI模式下速度不會超過400MB/s,而AHCI才是SSD的正常發揮水準,而且IDE模式不支持NCQ,隊列深度只有1,而AHCI是支持的,所以高隊列深度的隨機性能AHCI是IDE模式的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