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
人面網紋盆,直徑44.5厘米,出自陜西省半坡村,
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左右)
雙眼鑲玉陶面具,
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玉豬龍,高11厘米,
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龍山文化(公元前2600年-1900年)
黑陶高柄杯,高19.2厘米,出自山東濰坊
2
早期青銅器時代:商和西周
1928年,中研院在安陽展開一系列重要的發掘,第一次用確鑿無疑的考古學材料證明商代確實存在。青銅禮器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這個遙遠時代的權力和活力。
商朝
青銅卣,高36.5厘米,晚商
青銅方鼎,高42.5厘米,
出自河南安陽婦好墓
商周青銅器表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原封不動地繼承了商代銅器傳統,最主要的變化發生在銘文上。
西周
青銅簋,高30.4厘米
銘文斷年為前825年,西周
青銅壺,高60.6厘米,銘文斷年為前862年或前853年,西周
3
東周和戰國時代藝術
正如歷史上常常發生的,數世紀塵囂日上的政治動蕩卻伴隨著社會和經濟改革、思想的發展和藝術上的偉大成就。
青銅壺,高118厘米,出自河南新鄭,東周,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不管其國力如何,諸侯不僅將青銅器看成權力的標志,也將其當成向對手或鄰國展示財富和文化高度的證據。
湖南長沙楚墓出土帛畫,高37厘米,前3世紀
楚國不僅擁有這個時代最優秀的詩歌,現存時代最早的帛畫也出現在楚國。
洛陽類型銅鏡,直徑16厘米,戰國晚期
大量銅鏡出現在北方和古代楚國勢力范圍之內。《莊子》提到,“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監也,萬物之鏡也。”鏡子可以反射陽光,驅趕墓葬中的邪惡,照亮永恒的黑暗。
龍紋雙環璧,外緣直徑16.5厘米,戰國時期
東周時期的制玉工藝是集復雜的設計、充滿動力的韻律和強勁的輪廓于一體的藝術形式,當被視為中國工藝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個時代,玉器不再專門用于對天和地的崇拜或者用于喪葬,它最終成為人們生活的用具之一。
4
秦漢藝術
前221年,強秦最終掃蕩了古代封建制度的殘余。中國一統于秦的鐵腕之下。秦始皇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盡管暴政殘酷壓迫了知識分子,但也統一了分崩離析的族群和割據勢力,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實現了政治和文化的高度統一。
跪姿射手俑,出自陜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1號坑
前202年,項羽兵敗自殺,劉邦成為皇帝,建都長安,史稱高祖,從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王朝。
交談圖局部,高19厘米,出自河南洛陽,東漢
漢文化中豐富多彩甚至常常是相互沖突的元素——本土的和外來的,儒家的和道家的,宮廷的和民間的——使漢代藝術極具活力,形式和主題變化無窮。
青銅鍍金長信宮燈,高48厘米,可能制作于前173年,出自河北滿城竇綰(前113年去世)墓,西漢,現藏于河北省考古與文物研究所
青銅馬踏飛燕像,長45厘米,出自甘肅武威雷臺漢墓,
西漢
5
三國六朝藝術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里,中國的書畫家和詩人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美學的概念出現了。
王羲之行書《遠宦帖》,西晉,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黃庭堅(1045—1105)書司馬遷《史記》選文,北宋,現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絹本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高24厘米,12世紀摹本,
現藏于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弗利爾美術館
《洛神賦圖卷》運用了連環畫技巧,同一個人物在情節需要時可能會多次出現。這種設計應當是佛教從印度傳入后出現的,因為在漢代藝術中幾乎看不到連環畫的淵源。
佛陀傳法圖,甘肅敦煌249窟壁畫,北魏
佛教的傳入導致新的畫派的產生,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顯示出異域風情。
6
隋唐藝術
這是一個統一的時代,一個取得重大成就的時代,一個充滿自信的時代。對于所有唐代藝術而言,我們都可以體察到一種樂觀主義、一種活力和坦然接受不可捉摸的現實的態度。
菩薩立像,高98厘米,8世紀中期刊造,
現藏于蘇黎世李特伯格博物館
據傳吳道子曾繪制了長安、洛陽一帶寺廟中300余幅壁畫。但這些畫作無一保留下來。也許,通過敦煌第103窟壁畫中由一位不知名的8世紀畫家所繪的印度高僧維摩詰頭像可以反映出吳道子對后世人物畫的深遠影響。
維摩詰坐像,甘肅敦煌103窟(伯希和編號137窟)壁畫局部
韓幹《照夜白》,紙本,高29.5厘米,唐代,
現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唐三彩雙耳瓶和鳳首壺,高28厘米、31.2厘米和27厘米,
唐代,現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
灰陶加彩仕女俑,唐代,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未完待續
下一期,史上最全中國藝術史圖鑒!(下)
??
藝術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種延伸。毫無疑問,閱讀藝術史是了解藝術最好的方式。本期為大家推薦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經典藝術史書籍,它是:
中國藝術史
作者: [英]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