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在孤燈清影里照見自己的心里,能在暢懷歲月流失中找到自己的信仰。
或許,對于班婕妤這樣的女子,命運偏偏要跟她開個玩笑。
不然,不會喚起她“文章憎命達”的不甘,不會留下那些輝耀千秋的作品;
讓我們在燦若星河的歷史天空里,看到了一個愿為愛情生、更為愛情死的純潔女子的形象。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班婕妤的故事。
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佳人入塵埃。
九重天闕,皇宮內院,看似光鮮亮麗、璀璨奪目,其實不過孤城一座。
其中困住了多少人的自由,又束縛了多少人的真性。
正如《延禧攻略》中所說,官員要務民生,將軍要打勝仗,后妃自然也要爭寵。
不管你原本是怎樣的模樣,入了宮后,你便只剩下了一個模樣,那便是爭寵的模樣!
爭寵,是后宮女子的人生目標,也是她們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
但總有一些人與眾不同,在漢成帝的后宮中便有一位“不爭寵”的奇女子。
她不爭寵,不慕名,才貌雙全,浮華半生;
她攻詩書,善屬文,淡泊純正,一世無悔。
千年之后,當大才子納蘭若容讀到她感人至深的辭賦時,不由得感嘆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個女子就是班婕妤,一個以才學驚艷大漢,以團扇聞名遐邇的才女。
辭賦成名,內外兼修
班婕妤出身于名門望族,她是春秋時期楚國名相子文的后人,父親班況也曾在漢武帝時抗擊匈奴,立下過汗馬功勞。
她自幼聰明伶俐,秀色聰慧,讀書甚多,尤其擅長《詩經》、《女師》等經典著作。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自少時起,班婕妤的身上就透露出一股莊重自持之氣。
用現代的話來說,班婕妤簡直就是集“智慧與美麗”于一身的知性優雅女神。
她不僅喜讀辭賦,還將自己的所感所得寄情于辭賦之中,是中國文學史上少見的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很多,可惜流傳下來的極少,其中最有名的作品當屬那首《團扇歌》了。
南朝鐘嶸曾在《詩品》中評價班婕妤道:
“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
如此有才,如此完美,班婕妤的名聲很快便傳了出去,最后“一朝選在君王側”。
班婕妤在16歲的時候被選入皇宮,做了一名少使,也就是一名下等女官。
雖然地位不高,但卻活得自在,她沒有想著去爭寵,而只是行為端莊地過著自己的日子。
當時的許皇后早已色衰愛弛,好色的漢成帝也正四處尋覓著美女佳人。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漢成帝發現了才貌雙全的班婕妤。
長得不錯,也有氣質,而且自己無聊時,還能讓她作詩解悶,嗯,這個很新鮮,很不錯。
就這樣,入宮沒多久的班婕妤便落入了漢成帝的魔爪,并深得寵愛。
當時,在漢宮中,“婕妤”可是僅位列于皇后和昭儀之后的高位。
從少使到婕妤,班婕妤連升八級,可見,有實力的女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與其他人的恃寵而驕不同,得到漢成帝青睞的班婕妤,依舊內斂自重、低調做人。
她尊重許皇后,也尊重其他妃嬪,她以談吐不凡的優雅氣質、淡定穩重的行事作風,很快就贏得了后宮女子對她的尊重。
能讓皇帝愛你,不算本事,能讓皇帝和后宮嬪妃都愛你,才是真本事。
很顯然,班婕妤就有這樣的本事。
不慕名利,用心良苦
對待后宮姐妹,她以誠相待,對待漢成帝,她則以禮侍奉,并時常規勸漢成帝勤政愛民。
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命人制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游,但不料遭到班婕妤的嚴詞拒絕。
漢成帝沒有節制的寵愛,換作任何一個妃子都會喜出望外。
然而,班婕妤是個異數。
她自幼熟讀經史,對君主的得失可謂了如指掌,比起個人的情愛,她更愿看到自己的丈夫成為后世稱頌的有道明君。
于是,她對漢成帝說道:
“看古代遺留下的圖畫,但凡圣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
只有像桀紂那樣的昏君,身邊才總有嬖幸的妃子相伴。
我如果和您同車出進,那豈不是有損圣德嗎?”
漢成帝聽后,也深受感動,深覺班婕妤明事理,能夠處處為自己著想。
王太后聽說了這件事之后,非常高興,并對左右親近之人說: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這個樊姬是春秋時期有名的賢德女子,為了勸阻楚莊王不要沉迷于打獵,便禁肉食素,以此來打動莊王,使其改過自新。
王太后把班婕妤與樊姬相提并論,其實包含著兩個用意。
一是通過嘉勉與鼓勵班婕妤,為后宮嬪妃樹立一個標桿;二是間接暗示漢成帝要做個有道明君,不要天天沉迷于美色。
班婕妤不僅成了當時后宮的道德標桿,也為后世妃嬪做出了榜樣。
東晉畫家顧愷之也為班婕妤的品行所動,于是便把班婕妤的端莊嫻靜,作為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的模范,畫入《女史箴圖》中。
從此,班婕妤成了夸姣婦德的化身,更有人稱她是我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女性。
班婕妤雖然完美,但她的影響力卻很有限,最起碼,他身邊的漢成帝便沒有被她影響。
盡管班婕妤努力做“漢代樊姬”,可漢成帝終究不是楚莊王。班婕妤的良苦用心,也注定要被辜負。
更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沒有將漢成帝成功改造,反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識時通變,一片冰心
班婕妤莊重自持,恪守禮法,遵循正統思想,力求做一個賢良淑德的后妃。
但這對喜歡新鮮花樣的漢成帝來說,不僅沒有絲毫的促進作用,反倒是一種禁錮。
時間久了,漢成帝也就覺得班婕妤不像以前那么可愛了,于是他開始再次尋找具有新鮮感的妃子。
有一次,漢成帝微服外出游樂,來到陽阿公主府,陽阿公主把養在府中的歌女都叫出來侍奉漢成帝。
其中有一位歌女,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趙飛燕。
對于漢成帝來說,趙飛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麗動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可比班婕妤的辭賦和說教舒服多了。
漢成帝立刻為趙飛燕所傾倒,隨即將她帶回宮中,夜夜臨幸,與趙飛燕一起進宮的還有她的妹妹趙合德。
在這燕舞笙歌中,班婕妤很快就失去了帝寵。
對于班婕妤來說,失去皇帝的寵愛并不是最壞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是最壞的。
趙飛燕兩姐妹深得漢成帝歡心,“俱為婕妤,貴傾后宮”。
然而對于趙飛燕兩姐妹來說,獨得皇帝的寵愛并不夠,她們還想得到更多的權力。
趙飛燕依仗漢成帝的寵愛“譖告許皇后、班婕妤挾媚道,祝詛后宮,詈及主上。”
漢成帝聽信了趙飛燕的讒言,廢掉了許皇后,并嚴厲訓斥了班婕妤。
面對漢成帝的無情拷問,班婕妤從容不迫地答道:
“妾聞死主有命,富貴在天。
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
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
我班婕妤不僅沒有做過,而且也不屑做如此卑鄙不忠之事。
班婕妤的一席肺腑之言打消了漢成帝心中的怒氣,漢成帝為了表達自己的愧疚,不僅對班婕妤不予追究,還厚加賞賜。
此事過后,班婕妤心中已然明白,現在的漢成帝不再屬于她了。
但恪守禮節的內心,并不允許自己去和趙飛燕姐妹爭寵。
為免今后再發生是是非非,她選擇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于此終老。
就這樣,班婕妤悄然隱退在深宮之中。
每天長信宮門一打開,她便開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掃地,生活刻板而單調。
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棄的扇子,孤獨而寂寞,于是有感而發,寫下了名流千古的《團扇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其中的悵然若失,其中的無限悲傷,溢于言表。
然而,班婕妤心中并沒有對漢成帝這個“負心漢”有任何抱怨,甚至在他死后,自愿到成帝陵守墓以終余生。
相伴一冢孤墳,回顧往事歷歷,一年之后,班婕妤終于追隨成帝而去了……
▽
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
從繁華到蕭瑟,班婕妤的人生充滿著必然與無奈。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宮嬪妃生命歷程的一個縮影。
西晉文學家傅玄曾贊她:
“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講辭同輦,以禮匡君,納侍顯德,讜對解紛。”
她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女人,但卻沒能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也許,那個世界本就不屬于她,也許,美好的事物總如流星般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