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是經過殺青、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青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
青茶沖泡后,葉片上有紅有綠,傳統工藝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郁,具有獨特的韻味。
青茶種類
烏龍茶主要產自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因品種上的差異,烏龍茶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廣東烏龍和臺灣烏龍四類。
閩北烏龍:產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帶,主要有武夷巖茶、閩北水仙、閩北烏龍。
閩南烏龍:閩南是烏龍茶的發源地,由此傳向閩北、廣東和臺灣。產于福建南部的烏龍茶,最著名、品質最好的是安溪鐵觀音。
廣東烏龍:主要有廣東潮州地區所產的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最出名。
臺灣烏龍:主要有凍頂烏龍、阿里山烏龍、文山包種、東方美人等。
大紅袍和鐵觀音分別是武夷巖茶和閩南烏龍的代表。
大紅袍
大紅袍系武夷巖茶之王,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
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韻味。
鐵觀音
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也是全國名茶黃金桂的發源地,又是福建省烏龍茶出口的基地縣。安溪產茶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茶葉品質優良,馳名中外。葉呈青蒂、綠葉紅鑲邊、湯色橙黃明亮、帶蘭花的幽香、茶味醇厚、回甘力強的觀音韻……這些均為傳統安溪鐵觀音茶的美譽。
鐵觀音向受閩南及粵北一帶人仕所愛戴,并喜用宜興泥所制的水平壺(一種圓型的小茶壺)或瓷蓋碗沖泡,配以小杯品茗,甚講究泡茶技術的功夫,故稱“功夫茶”。十多年前,憑其獨有的風格,品茗鐵觀音的風氣在全國開始流行,成為其中一種最受歡迎的名茶。
首先是望,即看其外形。把茶葉捧在手心對著光線看,上好的春茶顏色應該是墨綠,若帶點砂綠白霜更佳。如果茶色灰暗枯黃,則為劣品。再老到點的,可以仔細觀察茶葉是否隱存紅邊,有則表明發酵適度。
其次是聞,即聞其味。手捧干茶,鼻子貼緊茶葉,吸三口氣,如果香氣持續甚至愈來愈強,便是好茶;反之,聞起來香氣不足,甚至帶有雜味,那就不是好茶了。
再次是摸,即看茶葉手感如何。烏龍茶分球形和條形兩種,前者放在手中抖動,要感覺分量適中,太輕滋味淡薄,太重易苦澀;后者,如果感覺葉尖刺手,是因為茶青太嫩或退青不足,喝起來會有苦澀感。
最后是沏,即開湯沖泡。這也是試茶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準備一只瓷杯、5克茶葉,沖150毫升的開水,靜置5分鐘。然后取一個小湯匙,撥開茶葉看看湯色。若湯色渾濁、淡薄,葉片焦黃碎裂,或是湯匙聞起來有草青味,都表示這茶葉“先天不足”。好茶湯顏色應該明亮濃稠,即使茶湯冷卻,香氣依然存在。
青茶的品飲
青茶在各地有不同飲法,比如安溪泡法、潮州泡法、宜興泡法、詔安泡法等,各有特色。這里簡單介紹下基本步驟:
1.擺具: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并排置于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并列而立。電茶壺置于左手邊。
2.賞茶: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溫壺: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4.溫杯: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后,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5.投茶:將茶荷的圓口對準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左手執茶壺,將100℃的沸水高沖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茶湯注入茶盅,分于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聞香。
7.高沖:執茶壺高沖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盡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鐘,1分鐘后,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內,雙手端起杯托,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嘗。
9.聞香: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后將茶湯置于品茗杯內,聞杯中的余香。
10.品茗:聞香之后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后重復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青茶的功效
青茶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堿、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茶類。
青茶作為我國特種名茶,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青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癥、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1.防癌癥
1998年6月15日《健康報》報道:不久前,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學研究室副研究員韓馳和她的助手徐勇,進行茶葉在動物體內的抑癌試驗。他們分別給大白鼠喂安溪鐵觀音等五種茶,同時給予喂人工合成的純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亞硝膠。三個月后,大白鼠食道癌發生率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數為2.2-3個。而未飲茶的大白鼠食道癌發病率為90%,患癌鼠平均瘤數為5.2個,五種茶葉抑癌效果為安溪鐵觀音最佳。與此同時,他們還進行另一種試驗,即用亞硝酸納和甲基卡膠做致癌前體物,結果發現,飲茶組的大白鼠無一發生食道癌,未飲茶組發生率為100%。這一結果證明,茶葉可全部阻斷亞硝膠的體內內源性的形成。
2.降血脂
1981年,日本和洋女子大學宮川豐美和川村一男教授,就青茶對動物脂肪代謝的影響進行試驗,證明能顯著抑制血中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的增加。
1983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觀察了一組血中膽固醇較高的病人,在停用各種降脂藥物的情況下,每日上下午兩次飲用青茶,連續24周后,病人血中膽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進一步的動物試驗表明,青茶有防止和減輕血中脂質在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飲用青茶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紅細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微循環。
3.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進行抗衰老試驗表明,他們分別加喂青茶和維生素E的兩組動物,肝臟內脂質過氧化均明顯減少,這說明青茶和維生素E一樣有抗衰老功效。人體試驗還表明,在每日內服足量維生素C情況下,飲用青茶可以使血中維生素C含量持較高水平,尿中維生素C排出量減少,而維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證明。因此,飲用青茶可以從多方面增強人體抗衰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