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的作用
臍帶概述
正常臍帶的聲像表現
臍帶的縱切面在羊水中呈長條繩索狀,形似麻花。兩條臍動脈繞臍靜脈螺旋走行。臍帶包膜和血管壁呈強回聲,管腔為無回聲。橫切面為“品”字型排列的三個暗區,靜脈較大,動脈有波動。橫切面直徑約為1—2cm。彩色多普勒檢查可顯示彩色圖和動靜脈頻譜。
臍帶異常
1.臍帶纏繞:
超聲掃查手法常規檢查可疑臍帶纏繞時:
(1)在該部位探頭順胎體縱軸掃查,并向兩側轉動探頭。
(2)以該部位為軸心,盡可能大幅度地滑動探頭做弧形掃查,
(3)探頭橫置于該部做上下兩側的補償掃描。在臍帶纏繞部的胎兒體表可見明顯壓跡,壓跡上方圓形或扁圓形的低回聲小包塊;包塊內部有短條狀或等號狀回聲。
在頸部臍帶繞1周,皮膚壓跡呈“U”型,上方1個小包塊;繞2周則呈“W”型,上方可有2個小包塊;如3周以上,可表現為鋸齒形或波浪形,上方包塊常呈串珠狀,但如胎兒頸區缺少羊水,則顯示很困難。頸部U形壓跡要與稍胖胎兒頸肩交界處皮膚皺褶形成的V形相鑒別,并注意近場聚集和防止偽像的干擾。
單純出現頸背部U行壓跡和彩色血流尚不足以確定診斷。要同時在胎兒腹側出現彩色血流或有W形壓跡方可肯定。因為臍帶可由面頰、眼眶前和肩部繞過,并非繞頸。
與臨床的關系:
臍帶纏繞,其結果類似于“上吊”,對胎兒的影響,與纏繞的周數及松緊度、臍帶的長短、羊水量有關。同時還與是否臨產有關,臍帶在該部向后方對側延伸。確定為臍帶纏繞時,如臍帶呈漂浮狀與該部胎體表面有距離,其它部位有迂曲漂浮的臍帶回聲說明纏繞較松。臍帶緊貼纏繞部,羊水中不易探及臍帶回聲,或臍帶呈伸直牽拉狀,應視為纏繞過緊或臍帶過短。臨產后,胎頭往下分娩,會造成原先纏繞較松的臍帶逐漸拉緊。一般來說,被臍帶纏繞一周或臍帶搭頸的胎兒,因臍帶纏繞及壓迫程度較輕,是不會發生臨床癥狀的,這種纏繞對母兒危險不大,母親仍可經陰道將其順利分娩。即使是臍帶繞頸,由于胎頭的活動性較小,只要臍帶沒有被勒緊,通常就不會危害胎兒健康。在孕期,如果發現有臍帶纏繞現象,只要胎兒繼續在活動,孕婦就不需要太擔心。然而纏繞周數多及壓迫程度重的胎兒,因臍帶纏繞可導致相對性臍帶過短,纏繞得緊,就會影響臍帶血流,首先就會影響到胎兒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謝,使胎兒出現胎心減慢;嚴重者,可能出現胎兒缺氧,甚至胎兒死亡,處理較為被動和棘手,不管纏繞在什么部位,只要超過限度,造成血循環阻斷,都可致死胎。
2.臍帶血管缺少:
超聲表現:正常由兩根臍動脈和一根靜脈組成的正常,異常表現臍帶的橫切面膀胱右側顯示兩無回聲并行排列,由僅含一根臍動脈和一根臍靜脈組成的,品,字結構消失,一般膀胱左側未見明顯血流信號。
與臨床的關系:多為臍動脈減少,僅有1條臍動脈,稱為“單臍動脈”,其管腔可與靜脈相等,約25%—50%合并其他畸形。單臍動脈的胎兒1/4者伴有心血管畸形,或其他部位畸形,流產、早產、死亡率也明顯升高。單臍動脈的孕婦多數曾有過人工流產、不孕史,少數人有染色體異常的疾病。
3.臍帶囊腫:
超聲表現:為圓形,表面光滑,內為無回聲,包膜完整,內部透聲好,發生在近臍輪部,臍帶可附于囊腫上,并漂浮于羊水中,囊腫內部無血管,CDFI示囊腫內部無血流信號。大者可壓迫臍帶改變,影響胎兒發育。臍帶一側發現圓形的囊性腫物,臍帶擠向一側,胎動時與臍帶關系不變。
與臨床的關系:臍帶囊腫可分為真性囊腫和假性囊腫。
真性囊腫囊壁有一層上皮細胞,包括臍腸系膜管或尿囊管。累及羊膜的囊腫有一層羊膜上皮。臍腸系膜管或尿囊管囊腫發生在臍帶的胎兒端,常合并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畸形,這可能與它們存在胚胎發育上的聯系有關,特別是尿囊管囊腫常與臍膨出、開放性臍尿管有關。假性囊腫無上皮覆蓋,由于包繞臍帶的華騰膠局部水腫或局部蛻變形成的囊腔內粘液,較真性囊腫更為常見,文獻報道認為其與臍膨出及18-三體有關,在早期妊娠,臍帶囊腫很可能是一種正常現象,大部分可自行消失,也有持續存在整個妊娠期。有研究發現囊腫持續存在者胎兒畸形的發生率較囊腫早期消失者明顯增高。另外,囊腫位于臍帶的胎兒端或胎盤端即囊腫位置相對臍帶長軸呈偏心分布時,胎兒畸形的風險也明顯增大。
4.臍帶缺:
超聲表現:如胎兒臍輪與胎盤緊緊相連,或臍帶帆狀附著于胎膜處,彎彎曲曲呈蜘蛛網狀,無明顯臍帶輪廓呈現。
與臨床的關系:無臍帶的胎兒常伴有多種畸形,如無腦畸胎、內臟脫出、臍疝等。
5.臍帶過短:
超聲表現:(1)從各個角度掃描,發現羊水中臍帶回聲少。(2)臍帶短而伸直牽拉狀。(3)跟蹤觀察常發現難以矯正的胎位不正。
與臨床的關系:臍帶的長度短于30厘米,稱“臍帶過短”。臍帶過短可因受牽拉引起臍帶血管受壓、痙攣、缺氧,胎兒營養與排泄均受到影響,引起發育不良,甚至梗塞、斷裂,危及胎兒生命。臨床上多見于有婦科炎癥疾病史的孕婦。臍帶長短往往在分娩時才能表現異常。因此,產時要細心觀察胎兒情況,配合B超及胎心監護檢查,及時發現異常胎心,及時結束產程,解救胎兒。臍帶過短可致胎兒下降困難,臍帶緊張血循環受阻而致胎兒窘迫,胎盤早剝或滯產。
6.臍帶過長:
超聲表現:(1)羊水中看到很多臍帶回聲,呈漂浮迂曲狀。(2)在羊水中蜷曲堆集成團塊狀。(3)臍繞頸2周以上或有肢體、軀干等多處纏繞。(4)具有上述兩種以上特征診斷準確率高。
與臨床的關系:臍帶長度超過70厘米,稱為“臍帶過長”。臍帶過長,胎兒容易發生臍繞頸,纏繞肢體,臍帶打結、扭曲、栓塞,引起胎兒宮內缺氧,發育遲緩;分娩時影響產程的進展,臍帶脫垂,導致死胎、死產。這些孕婦多有不孕或宮內操作史。發現臍帶過長時要注意有無羊水過多,臍帶先露。孕晚期胎先露高浮時,要提醒孕婦預防臍帶脫垂。
7.臍帶過粗:
又名臍帶“腫脹”。臍帶過粗的孕婦,臨床上常會出現胎盤早期剝離、胎膜早破、胎兒畸形、死胎、死產等意外情況,其原因是孕婦多患有糖尿病或有生殖器官感染(子宮內膜炎)史。
8.臍帶過細:
正常臍帶的直徑為1~1.5厘米,常有螺旋狀扭轉。胎兒的臍帶細主要是在胚胎發育時期發育異常造成的,正常發育的臍帶大約成人的大拇指那么粗細,充分供應胎兒所需要的養份;過細的臍帶可以造成胎兒宮內發育遲緩,不良或者缺氧。但是臍帶發育異常是胚胎宮內著床和發育決定的,很多產前才能通過B超顯示出來。有礙于胎兒的營養和排泄運轉,導致低體重兒出生,甚則出現胎兒宮內窒息與死亡。這些情況多發生于有宮內操作史的孕婦。
9.臍帶血腫:
超聲表現:早期為稍高回聲,晚期為無回聲區,內部無明顯血流信號,回聲的改變跟血紅蛋白下降率有關。
與臨床的關系:非常罕見,多因臍帶靜脈穿刺造成,也可因臍靜脈曲張破裂引起。血液流入華通氏膠質內形成血腫,可表現為不規則局部突出的液性包塊,嚴重者可致胎死宮內。
10.臍帶扭轉:
超聲表現:(1)對臍帶做縱向掃描時,臍帶呈繩索樣回聲。(2)臍帶堆集成團狀時,則呈雜亂堆集的短珠狀。(3)從各個角度掃描均難以顯示迂曲的長管條狀臍血管回聲。(4)有臍帶纏繞時,有的纏繞部雖無扭轉,但近胎盤端可發生節段性扭轉。(5)宮腔內觀察難以計數臍帶扭轉周數,但只要查見一段緊密排列串珠狀臍帶回聲,即提示扭轉。(6)過度扭轉時臍帶一般較細,胎兒發育較小(因循環受影響,胎兒營養不良所致)。(7)過度扭轉時可造成臍帶扭結,呈麻花狀假結樣回聲。
與臨床的關系:臍帶扭轉雖發生率明顯低于臍纏繞,但其引發的胎死率及死產率較高。
11.臍帶打結:
臍帶打結是超聲觀察臍帶的一個薄弱點,既不易診斷,也不易區分。超聲可顯示臍帶扭轉形成的麻花樣扭結。如發現臍帶結樣堆集,要注意其兩端有無臍扭轉。
總結:超聲檢查已成為產前檢查的重要手段,的確實用,對優生優育起到重要保障。超聲可看到胎兒是否有臍帶繞頸、纏繞周數及松緊度如何,以及有無其他異常,超聲還可以測量臍帶的S/D比值,是其他輔助檢查不可替代的,因此臍帶的評價超聲作為首選。
中國婦產科網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