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山水畫,尤其是水墨山水畫進入了成熟階段,畫家體味生活,將所見自然環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現,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展示祖國山河的多姿多彩。在北方,以荊浩、關仝師徒為代表,素稱“荊關”;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師徒為代表,素稱“董巨”。
荊浩 《匡廬圖》
荊浩為五代后梁時代的儒生,因避戰亂隱于太行山洪谷,陶情林泉,寄趣丹青,人稱“洪谷子”。所作筆墨并重,常繪云中山頂,四面峻原,氣勢磅礴,山巖蒼蒼,峭峰危立,深得北方氣象。傳作他的代表作《匡廬圖》,成功地運用堅勁而密集的皴法,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山石的凹凸明暗和紋理結構,并以虛實濃淡變化多端的水墨,創造出富有質感的畫面,表達了既雄偉又深遠遼闊的意境,有“全景山水”之稱。
《山溪待渡圖》五代 關仝
其弟子關仝,用筆簡潔,善于畫秋山寒林、村居野渡,雄渾之中平添北方山水蕭索蒼涼之氣,代表作有《關山行旅圖》等。
董源 《夏山圖》
董源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人稱“董北苑”。他的山水,好以淡墨輕嵐寫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尤擅長用披麻皴,線條圓潤細長,如麻線下披;并綴以點子皴,描繪出江南山巒土厚林茂、草木華滋的特色。
巨然 《溪橋高隱》
其弟子巨然,則善用長披麻皴,焦墨苔點,更在山頂上多累礬頭,或水邊巖下布以煙云嵐氣,以通密林群峰的壅塞之氣,明潤郁蔥,寄托隱于林泉的逸致。
與山水畫“北有荊關,南有董巨”相仿,五代的花鳥畫也產生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西蜀的黃筌和南唐的徐熙。
黃荃《寫生珍禽圖》
黃筌最擅長用勾勒法作畫,即以細淡的墨線勾畫出所畫花鳥的輪廓,然后填以色彩,以著色為主,給人以富麗工巧的感覺;同時他愛畫名花異草,珍禽奇鳥,寓有富貴吉祥的含義。其子黃居采稟承家風,宏揚工細、逼真的勾勒填彩畫法,因此黃氏父子的畫風被稱作“黃家富貴“,而且風靡后代畫院,流風不絕。
徐熙(款) 飛禽山水圖
徐熙出身名門,雖未出仕,卻高雅自許,自稱“江南布衣”。所畫花鳥以平常所見為多,如禽魚蔬果、蟬蝶蘆雁等,富有平淡自然之趣;而且他以落墨為主,著色為輔,色彩淡雅,給人以樸素縱逸之感,評為“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