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是我國歷史上評價最差的王朝之一了。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江山的控制權,曹魏皇帝曹芳淪為了司馬懿的傀儡。隨后,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滅掉蜀漢,孫子司馬炎滅掉東吳,建立了統一的晉王朝。
司馬炎是晉朝(西晉)的開國皇帝,但他去世前,做了一個無比昏庸的決定,他將皇位傳給了智力低下的嫡長子司馬衷。司馬衷是個白癡,沒有能力治理江山和掌控朝政,由太傅楊駿主政。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個野心勃勃的家伙,她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俊,由她掌舵西晉。賈南風是歷史上有名的惡后,掌權期間為非作歹,惡事做盡,還殺掉了儲君司馬遹,這引發了眾怒。趙王司馬倫和齊王司馬冏起兵殺了賈南風,但也讓西晉王朝失去了掌舵人。
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和東海王司馬越,相繼起兵參與了皇權爭奪,史稱“八王之亂”。雖然最后,東海王司馬越笑到了最后,獲得了晉朝大權,但是西晉王朝皇族的內斗,給了周邊的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部落機會,他們乘機入侵,造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時期。
一、匈奴
匈奴在戰國時期就是中原王朝的強敵。
趙國名將李牧曾在雁門郡大敗匈奴,斬殺匈奴十多萬人馬,使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建立秦帝國后,就派蒙恬率兵抵御匈奴,還修建長城來防備匈奴。漢武帝時期,就開始主動派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進入大漠攻打匈奴,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但真正讓匈奴走向衰亡的,是匈奴內部的內斗和分裂。西漢時期,匈奴被漢武帝擊敗后,退居漠北,分裂為了五部。東漢時期,匈奴又分裂為南、北匈奴,其中被匈奴被東漢擊敗。
西晉發生八王之亂后,南匈奴乘機入侵,占領了我國的陜西、河南、山西、湖北等地。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前趙政權。前趙共傳了四任皇帝:劉淵、劉聰、劉粲、劉曜。329年,前、后趙大戰于洛陽城西,末代皇帝劉曜飲酒過量,被后趙擒殺,前趙至此滅亡。
前趙被滅后,匈奴就衰落了。
二、鮮卑
鮮卑的民族起源,史學界還沒有定論,最廣泛的說法是鮮卑源于東胡。《史記索隱》引東漢胡廣云:“鮮卑,東胡別種”,說明鮮卑來源于東胡。《后漢書》等史書也說鮮卑是東胡的余部。
鮮卑原本是一些分散的部落,實力不強。三國時期,軻比能逐漸統一了鮮卑部落,讓其強大了起來。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曾派使臣聯絡軻比能,想和鮮卑前后夾擊曹魏。曹魏為了消除鮮卑的威脅,派人刺殺了軻比能。至此,鮮卑又開始“部落離散,互相征伐”,陷入了分裂。
西晉八王之亂爆發后,鮮卑各部趁機卷入其中。
鮮卑段部跟隨西晉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攻克鄴城,搶掠甚多。段部首領段務目塵被西晉封為遼西公,領有遼西郡。310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同西晉并州刺史劉琨結盟,共同對抗石勒,被西晉封為大單于,代公。315年,拓跋猗盧又封為代王,置百官,建立拓跋代國。
東晉時期,鮮卑各部在北方掀起建國高潮,從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等七個國家。《天龍八部》中的虛構人物慕容復,就是鮮卑族,他心心念要恢復的國家燕國,是鮮卑貴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慕容泓建立的西燕和慕容德建立的南燕。五胡亂華時期,還有個北燕,是高麗人高云(慕容云)建立的國家。
北魏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人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后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并開始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讓其和漢人融合。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但又被北齊與北周取代。577年,北齊被宿敵北周所滅。
557年,西魏權臣宇文護廢黜西魏恭帝,擁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覺為周天王,建立北周。宇文覺是宇文護的傀儡。這之后,宇文護為了掌控北周,連續殺了宇文覺和宇文毓兩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被宇文護扶持上皇位后,他處處聽從宇文護,等其麻痹大意后,一舉除掉了宇文護。
隋國公楊堅,是北周重臣中少有的沒有投靠宇文護的大臣。周武帝宇文邕掌握大權后,就開始重用楊堅,并讓自己的兒子宇文赟娶了楊堅之女楊麗華為妻。宇文赟即位后,將楊麗華冊封為了皇后,這也讓楊堅權勢更大了。楊堅權勢太大,威脅到了皇權,宇文赟一直想要除掉他。宇文赟還沒有動手鏟除楊堅,就因為酒色過度,病逝了,年僅23歲。宇文赟病逝后,楊堅在女兒楊麗華的幫助下控制了朝堂。581年,楊堅廢黜靜帝宇文衍,自己稱帝了,并建立隋朝。
隋朝之后,鮮卑族就衰落了。
三、羯族
羯族是匈奴的一個分支,約于漢朝時期被當時的匈奴族所俘而帶入中國。
五胡亂華時期,羯人石勒滅掉了前趙,并在319年,建立了后趙。石勒統治我國北方地區時期,法政嚴苛,殺人甚多。實行“胡漢分治”,縱容羯人欺壓異族,激化了民族矛盾。333年,石勒去世后,其侄子石虎奪取了政權。石虎更加殘暴,他為非作歹,導致民不聊生。349年,冉閔滅掉了后趙。出于仇恨,冉閔屠殺了不少羯人,導致羯族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衰落了。
四、羌族
羌族,我國西部的一個古老民族,又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
傳說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后其率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而少部分西遷、南遷,與青海、四川、重慶等地的原住民融合,形成藏族、彝族以及羌族。故羌族與漢族、藏族、彝族等民族一樣,都具有一部分炎帝部落血統,為兄弟民族。
西晉八王之亂后,古羌軍閥姚萇乘機建立后秦政權,但只傳了三世三帝,34年,就被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所滅。881年(唐朝末期),黨項羌人拓跋思恭趁亂在夏州建立夏州政權。1031年,李元昊即位后,他派兵攻占了瓜州、沙州、肅州三個戰略要地,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讓西夏達到了巔峰。
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滅。
現在,我國境內大約有31萬羌族同胞。
五、氐族
氐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民族。關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說: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氐族是從羌族分化出來的一個民族;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系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
五胡十六國時期,氐族人楊茂搜建立仇池國,定都清水(今甘肅清水縣),國家在今甘肅地區。371年,前仇池國被前秦所滅后,楊氏后人建立了后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也被史學家認為是仇池國的延續。氐族人苻洪建立前秦,呂光建立后涼,李雄建立成漢等政權。349年,成漢被東晉桓溫所滅。394年,后秦滅前秦。403年,后秦滅后涼。氐族政權覆滅。
南北朝后,氐族逐漸融入其他各民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