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語文老師注重基礎的練習,字、詞、句、詩的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而初中的語文老師不同了,更注重理解文段、分析表達方法和寫作三方面等的能力。
學好語文最關鍵的就是培養語感。你可以多做做閱讀訓練,加強作文,語文成績就自然而然的上來了.做閱讀訓練:不要急于求成.慢慢來,當你做對一個題就自己鼓勵自己一次(受鼓勵對學習語文有很大幫助),過上一個星期你的閱讀水平就能提高,語文語感也能逐步加強。
作文:至關重要。
1.鍛煉自己口才,在生活中的一個以故事都可以拿來訓練組織語言,不論你想象力豐富不豐富,要善于聯想作文才能提高。
2.多積累。小秘訣:可以多看看名著導讀,那里面有對人物個性,故事情節的概括語句,有助于豐富詞匯量,很實用。
作文提高,語文成績就會有個質的飛躍(作文比閱讀更重要)
3.樹立自信,大聲讀出你的作文!要有決心,信心和耐心!
課前要預習。
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上課時要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課后認真完成作業,自覺復習,溫故而知新。
注意課外積累,提高閱讀能力。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初中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養成閱讀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鬃釉疲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要多思。通過看一些文學名著,或是報刊雜志,可以培養語感,還能學到不少文學常識,以及一些新鮮有趣的觀點?,F在的語文考試,閱讀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僅有文言文閱讀,還有現代文閱讀。要想在課堂上把所有這些能力統統培養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功夫在詩外,只能靠課外的努力.在閱讀中,鍛煉自己理解文章的能力。因為在現在的考試中,閱讀理解的分值太大。在平時時間不太多的時候,看一些比較短的文章?!蹲x者》、《意林》、《格言》上都有很多好文章。在閱讀的同時,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新的詞語,這時弄明白新詞語的讀音、意思也是一種詞匯的積累。所以,閱讀是積累知識的最好方法?!?br>加強寫作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除了多看書看報外,還可適當鍛煉文筆,久而久之,就會越寫越順。一些喜歡聽歌的同學常常會記些喜歡的歌詞,在寫作時用一用,還真不愧為一種好辦法,最起碼在語言上就占了不少優勢。當然,也可以背一些優美的句子,使它們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常記常用,寫作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br> 我想我們班上的同學都應該學會有發散性思維,老師講一個要點,我們會舉一反三,而不是每一道題都需要老師牽著鼻子走。老師只能是授漁,而不能授魚。大家應該記住:要想學好語文,必須多寫作,多閱讀,多思考!
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何事,興趣是最重要的。兩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于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如果你現在暫時對語文,并不感興趣,沒關系,你可以從“0”開始。培養興趣,可以去背誦,抄錄一些精彩的片斷,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課外知識都可以。這樣,慢慢積累,在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原來當一個才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學者就是如此容易。你還可以參加一些關于語文方面的活動,比如演講、征文等等。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葉圣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成的。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學習實踐中,文章作品中去領會?!抖Y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要“學”“思”結合的警鐘。“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筑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筑材料。
語文其實是不難的,學好語文關鍵在于積累。 每天多讀課文,而且多借鑒別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并且多練習寫作功底,多讀優秀的文章。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也不同,所以要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要把學習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就可以取得進步。學習的方法應該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從基礎開始——熟悉技能——應用。一定是經過無數次的練習。了解學科的特點,熟記公式,多思考,多挖掘多做題,學習永遠都沒有捷徑,只有練習,練習,再練習。
怎樣學好初中語文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我們不妨先對什么是語文學習的“漁”,它到底該由哪些東西構成,作些探討。
筆者以為,語文教學中,教師所要授給學生的“漁”,應是學生今日學好語文,有利于將來各方面發展并終生受用的最基本的功夫,大致有以下內容。
一、漢語拼音。
二、文字書寫。
文字書寫應規范、清晰并力求美觀。標點符號也應達到這一要求。
三、朗讀與背誦。
朗讀語言材料應做到正確、清晰、富有情感色彩。背誦的對象應是優秀的經典文本,而不應是眼下所盛行的教師課堂講解筆錄和習題答案之類毫無背誦價值的東西。
四、查閱工具書。
中小學生主要應學會熟練使用四本語文工具書:《新華字典》(小學低年級)、《成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小學高年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初中)。這些詞典應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配備并學會使用。
五、作筆記。
語文筆記大致可分書頭筆記、閱讀摘記和日記三類。其中,作書頭筆記是最簡便、最實用又是最不可缺的功夫。閱讀摘記可由“讀書綱目”筆記本與卡片兩者結合,前者用以記錄所讀書籍/文章中較有價值者的題目、出處和內容提要,后者用以摘錄精采的片斷、佳句、格言等。日記寫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觀察與思考等。
六、收集、整理和積累資料。
七、課外閱讀。
課內閱讀僅是個例子,課外閱讀才是目的和根本。閱讀應是大閱讀,除書刊以外,還應包括影視廣播的觀看/收聽。
八、關注、參與、體驗和感悟人生。思考、分析與質疑。
九、語言表達。
語文表達分為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兩者同樣重要。對于書面表達,目前一般只強調準確、連貫和得體。我以為還應加上簡明、真實。契訶夫說過:簡明是天才的姊妹。而真實,更是一個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