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全國核心期刊編輯部協商好,都以頭條位置發表了拙作《與青年教師談如何寫科研論文》。今天又獲悉,該文被《云南教育》全文轉載。迄今為止,共計有10多篇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復印中心等報刊收錄或轉載。現轉帖如下,以饗讀者。
跟青年英語教師談如何寫教研論文[1]
【摘
【關鍵詞】科研論文,論文寫作
寫作的主要目的是記錄研究過程,表達所思所想,總結研究成果,并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業務水平。但是,自己撰寫的文章如果能在報刊上發表,那就不但可以滿足晉職、評優之需,而且還可在更大范圍內交流和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發現。我從1997年從事英語教學以來,陸續在《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教學月刊》、《中小學教材教學》、《教學與管理》、《中學文科》、《試題與研究》等期刊上發表了五十多篇英語教研論文和教學隨筆。部分一線英語教師來電來函,咨詢英語教研論文的寫作方法。現特撰寫本文,與大家分享我寫作英語科研論文的心得體會。
一、做研究,搞課題,寫論文
在不少人眼里,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做研究、搞課題、寫論文是專家教授們的專利,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然而,善于觀察、樂于寫作、敢于投稿卻是我從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淺談課文教學中問題的設置》得到的啟示。這篇文章寫于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按常理說,我那時候根本不具備寫科研論文的有利條件,一方面教學理論知識匱乏,另一方面教學經驗也不足。但是,我樂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觀察、思考和總結。
當時,我教授的是中英合編新教材(SEFC),課文具有閱讀量大、話題廣泛、信息量多、教學難度大等特點,不同于自己讀高中時所使用的英語教材。帶著這一問題,我常去聽老教師的課,參與集體教研,查閱相關文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英語教師該如何出設置出質量高、針對性強的問題,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加以科學引導、監控和檢測。
初生牛犢不怕虎,文章一寫好后,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文章投遞給中小學英語教學權威雜志《中小學外語教學》。時隔不久,我意外地收到稿件錄用通知書和修改意見。在編輯部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對文章的某些語言表達和文章結構,做了相關修改和調整。該文發表于該刊的2000年第3期上。這篇文章的成功發表一方面要感謝該編輯部“認稿不認人”、嚴肅認真的發稿原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自己勤學善思、樂于動筆的科研精神。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一線英語教師要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新理念,立志通過行動研究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新的形勢要求教育科研不能停留在專家引領和教授指導的被動層面上,一線教師應該行動起來,去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去研究學生和課堂,成為科研的主體。中小學英語教師處于教學一線,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原始案例、數據和材料,更具備從事教學研究的有利條件。
扎根于教學實際的“草根式”科研是寫出好文章的基礎和源泉。我們絕不能僅僅出于晉職和評優的需要,為寫而寫,更不能憑空想象,弄虛作假和抄襲剽竊。我們寫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記錄和交流自己對英語教學的切身體會、鮮明觀點和獨到思考。因此,備課、上課、聽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輔導、考試和試題等教學過程就是我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研究方向。
1.研究課堂
課堂是教師科研的主陣地。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做課堂教學行動研究,來引發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解決英語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的問題。課堂教學研究包括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材的處理等方面。例如,我通過觀摩和研究一次高中英語教學評優課,發現聽力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于是就積極思考了幾點應對策略,最終寫成兩篇文章《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常見問題分析》和《科學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聽力訓練效率》,分別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年第3期和《教學月刊》2005年第5期。課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主題,哪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小環節。例如,我曾對板書設計做一些思考,寫成一篇文章《英語課文教學的幾種板書設計》,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年第7期。
2.研究學生和學情
學生作為英語教學主體,理應是我們最重要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從教學實際出發,去思考如何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實現英語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用英語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例如,我在實際教學中觀察到,一些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不科學,效率低下。我就認真研讀美國心理學家Miller所提出的記憶組塊概念方面的資料,并利用它總結出多個方法幫助學生記憶英語單詞,該總結文章《記憶的組塊效應與英語詞匯教學》發表于《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7期。
3.研究評價方式
評價對中小學英語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調控作用。我們要研究新課程對教學評價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導向、激勵、反饋、調控及鑒定等多種功能。這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可以給予我們寫文章的靈感。例如,在2000年,江蘇省率先進行全省大范圍的中學生英語口語測試試點。我作為參與者,認真總結了感受和認識,該總結文章《科學、公正地評價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年第2期,首篇。值得一提的是,中學英語教師還要研究中考和高考命題的原則和方法,使日常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省時高效,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如,發表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1期的文章《NMET2001(含聽力)試卷評析與展望》一文,就對我后來的教學起了很大幫助。
4.研究文獻和著作
教師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注意平時資料積累,對針對性強、理論價值高、對教學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文章內容,要加以剪輯或摘抄,并裝訂成冊,建立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資料庫。在資料的積累和研讀中,我們肯定會受到很大啟發,正所謂“采眾家之長,成一己之見”。例如,在英語課程標準出臺之際,我就及時仔細研讀,并與以前的英語教學大綱加以比較。此外,為求得全面了解和觸類旁通,我還參閱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的課程標準。最后,水到渠成,寫成《新標準·新特色·高要求》一文,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5期,首篇。
5.研究微觀課題
英語教師要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等課題的研究。如果沒有條件或機會,我們也可以自力更生,選擇教育教學中的某一實際問題作為研究方向,做“個人課題”研究。個人課題雖然不被社會和教育行政部門承認,但還是有很多好處,例如,教師自己有很大的自由度,課題選擇和課題運作不受他人、學校、其它部門的牽制;靈活性大,課題研究的主動權在教師自己手里,進度的快慢和方法的選擇由自己決定,包括課題的調整和修訂。我剛參加工作時,也沒有資格參與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課題研究。于是,我就自立爐灶,選擇當時比較受爭議的雙語教學為研究目標,做了一個微觀課題。逐年累月,我個人微觀課題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到了2006年,我就以個人課題為基礎,成功申請了江蘇省“十一五“教科規劃青年專項課題《利用雙語教學發展中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研究》,并在《教學月刊》、《21世紀英文報》英語教育周刊等報刊上發表多篇關于雙語教學方面的文章。
二、多角度,選好題,立好論
周邊的英語教師常問我:眼下什么論題最時髦?寫哪方面的文章容易發表?其實,我們身邊的學生、同事、課堂、教材,都是很好的論題,那就看你會不會善于觀察和發現了。英語教研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英語語言、英美文學、英語教學、英美文化和英漢互譯等。鑒于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實際情況,我認為英語教學是最適合我們探討的專題。
選題既要緊跟當前學術進展的宏觀態勢,又要扎根于自己的教學實際。為確保選好題,大家可遵循三個原則:求實、求小和求新。首先,我們要務實,要重視理論價值或實踐意義,要選擇那些在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矛盾和疑難來作為研究方向。其次,選題要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小題大做,尤其在剛開始做研究和寫文章時的時候,更要切忌貪大求全、面面俱到和泛泛而論。當然,選題也要有一定共性,得出的結論要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最后,選題要有新意、有創意,不能停留在簡單重復、人云亦云、機械模仿的低層次上。相反,我們要通過把握研究動態,選擇新角度,運用新方法,做出新發現,提出新見解,推出新結論。以下幾種方法和途徑可以使我們的選題和立論有所創新,與眾不同:
1.用參照法立論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選用有關英語教研會議、相關教學組織或機構、報刊所提供的科研論題。例如,在一次英語學術會議上,當我聽到“英語詞匯附帶習得”這一術語,頓時就產生幾點聯想:一是,在母語學習過程中,很多中文詞匯及其用法不是通過有意識的學習獲得,而是在完成其他學習任務時附帶習得的;二是,當時我所任教的高二學生在閱讀英文報刊時常遇到大量生詞;三是,我能不能設法利用詞匯附帶習得的相關原理,幫助學生在閱讀英文報刊的同時,也能附帶習得大量的英文詞匯呢?會議結束后,我馬上動手去查閱相關資料,積極思考,并嘗試著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教學實踐中付諸實施,不斷總結改進,最后終于水到渠成,寫成《高中生報刊閱讀中的詞匯附帶習得》一文,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6年第2期上,首篇。該文發表后,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不少高中英語教師對文中的觀點都表示認同。
2.用質疑法立論
在聽專家講座、參加教研活動或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我們要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是否贊同別人的觀點和結論?論據是否真是可靠?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材料是否符合教學實際?此外,我們還可以把別人的觀點加以延伸和推廣。例如,2007年5月,我作為市教育局招聘小學英語新教師考核專家組成員之一,對多名來自不同地區和師范院校的英語應屆畢業生進行面試,從中發現英語專業師范畢業生身上存在的不少問題。由此我想起了曾陸谷孫教授的一篇文章《英語教師的各種素養》(《外語界》2003年第2期),該文論述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大學英語教師。從招聘會回來后,我馬上就結合中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對陸教授的文章進行了一些延伸和拓展,從一個中小學英語教學管理者的角度,撰寫了《從一次招聘會談小學英語師范教育的培養方向》一文,發表于全國核心期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1期,首篇。
3.用嫁接法立論
新課程強調綜合化,力求打破不同學科之間“隔行如隔山”和“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英語教師也不妨跨學科,去聽一聽語文、數學等學科的課,看一看其他學科教師寫的文章,從中肯定會受到一些啟發。例如,在我市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我聽了一節初一語文課,發現初一語文閱讀教學和高中英語課文教學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隨后,我又去聽了幾堂小學和初中的語文課,比較這兩個學科的教材編寫,查閱大量語文閱讀教學方面的文章,從中深受啟發,最后把自己的感想總結成《語文教學給英語教學的三個啟示》一文,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年第10期,首篇。其實,小學、初中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英語教師去研究和借鑒的地方。
4.用綜合法立論
我們可以把關于同一論題的若干觀點集中起來,加以綜合研究。這一方法相對比較難,要求我們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積累。其一,我們要收集到大量的相關資料,越全面越好;其二,要會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列出要點,形成綱要;其三,要在研究材料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例如,在面臨新一輪課改時,我收集了大量關于模塊課程的資料,并進行認真研讀,整理成讀書筆記,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模塊課程進行了一些思考,寫了《高中英語模塊課程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一文,發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9期。
三、多閱讀,勤練筆,巧投稿
表達,在英語教學行動研究中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記錄研究過程和相關資料;另外一方面,要梳理和總結研究成果,用以交流或發表。但是,由于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很少開設中文課和教學中很少接觸中文的工作特性,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語文表達水平普遍不好,在寫科研論文時不知道如何遣詞造句和布局謀篇。要改變這一現狀,唯一的辦法就是多閱讀、勤練筆。只有筆耕不輟,才能夯實中文文字功底,寫作時才能做到表達自如。目前,教育研究過程和成果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但是不是所有的表達形式都適合一線英語教師。一般說來,便于操作、與工作實踐相輔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表達形式,才是適于我們教師的。由于篇幅限制,我下面就根據編輯部的稿約要求和個人寫作、投稿經驗,簡單地介紹寫英語科研論文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1.參考書籍的選擇
要寫出格式規范、觀點新穎的優秀科研論文來,我們要參閱大量報刊雜志和著作,一方面,可以積累理論資料,啟迪寫作靈感;另一方面,還可以熟悉英語科研論文的格式、雜志的辦刊特色和偏愛。我認為適合中小學英語教師長期訂閱的刊物有:北師大主辦的《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和(小學篇)、華東師大的《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山東師大的《基礎英語教育研究》等;《教學月刊》、《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小學教材與教學》等綜合刊物的一些英語欄目也值得參考。
等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之后,我們還可以訂閱一些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方面的雜志,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的《外語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外語與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學院的《外語教學》等。
此外,讀一些與外語教學有關的書籍也有助于我們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對科研論文寫作也大有裨益。在我讀過的書籍中,值得推薦給大家精讀的有: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語教育心理學》(賈冠西著)等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英語課程標準解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束定芳、莊智象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語篇分析概要》(黃國文著)、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課堂教學論》(袁金華著)、外研社和人教社聯合推出的《劍橋英語教師叢書》(共有20本)等書籍。
2.科研論文的類型
科研論文由于內容、結構和表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常見的有:理論闡述式論文、研究報告式論文(包括文獻報告式、調查報告式和實驗報告式)、模式構建式論文、經驗總結式論文和個案案例式論文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我認為最后兩種論文類型最適合中小學英語教師做行動研究時來記錄研究過程和表達研究成果,因為它們對論文寫作格式、數據統計分析的要求不高,容易上手,且有很強的實際意義。經驗總結式論文側重對自己經驗的敘述和提煉,例如,我在第一次上高三畢業班時發現,許多英語教師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在課堂上進行限時閱讀訓練,但是效率卻十分低下。為改變這種局面,我不斷嘗試,及時總結,終于歸納出一些有效的訓練策略,寫成《關于提高高三閱讀效率的幾點建議》一文,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年第1期。
另外,個案研究案例往往是對一節課、一次活動、一項教育措施等的簡單敘述和分析,切入面小,由小見大,容易操作。我在每次聽課、上公開課、參加會議、聽報告等活動后,都要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關于這方面的文章,我寫得最多,被報刊采用發表的也最多。例如,2005年,我參加蘇州市高中英語優質課評比,我就詳細地記載下本節公開課中的教學活動、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總結成一篇文章《課文教學中的任務設計》,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年第6期,首篇。又如,2007年,我校承辦了張家港市基礎教育階段英語銜接教學研討會,我作為組織者之一,記錄下會議中的見聞和思考,寫成《構建中小學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一文,也發表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年第8期。
3.論文寫作的步驟
一般來說,科研論文的寫作要經過謀篇布局、初稿和修改等三個階段。
首先,謀篇布局的意義非常重大,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層次是否分明、條理是否清晰和邏輯是否縝密。簡單地說,謀篇就是編寫提綱,常見的形式有兩種:標題式提綱和句子式提綱。第一種提綱的特點是簡潔醒目,每一部分的內容以短語(尤其是名詞短語)列為標題。篇幅較長、較正式的文章多采用這種標題式提綱。這種提綱有兩個要求:一是標明段落層次,二是同一層次起碼有兩個并列項。在句子式提綱中,每一部分的內容用完整句子列出,詳盡地體現出實質內容和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這些句子實質上是統領每個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題句。例如,我在寫《給新上崗英語教師的三點建議》(《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12期)一文時,就用三個句子列出了本文的綱要:建議一、合理定位,成功轉換角色,學會自我心理調試;建議二、邊模仿邊創新,變知識儲備為教學技能,培養英語教學的組織能力;建議三、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及時高效地處理日常事務,反思自己的教學。
其次,在準備充分材料、巧妙構思和擬定提綱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動筆撰寫文章的初稿了。在寫作時,我們可以先從占有資料最多的部分入手,從自己最熟悉的部分入手,一氣呵成,將思維集中于表達的內容上,暫時不要過多拘泥于語言、語法、措辭等。
最后,精心修改是保證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修改重點應該放在推敲觀點、審視結構、精煉語言、點化主題、規范格式等方面上。我們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請別人修改,多虛心請教他人,集思廣益。我把自改的方式歸納為“一等二誦”。初稿完成以后,最好進行冷處理,先把稿子先擱置起來,一段時間以后再拿出來修改,往往效果更好。在修改時,可以通過朗讀初稿的方式,來推敲語言,發現文中不通順的地方。
4.論文的格式和語言要求
一般來說,一篇稿件構成包括:論文的中文標題、中文摘要、3至5個中文關鍵詞、論文正文、參考文獻、附錄等。我們可以在網上查閱各個編輯部的稿約,了解它們的具體格式,本文就不贅言了。
科研論文的行文要使用消極修辭,不可寫成抒情散文,語言文字以準確簡練為原則,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力,求做到語句通順達意、句子結構完整、詞語搭配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中小學外語教學》編輯部在平時的審稿過程中,總結出英語科研論文稿件中12類常見語言表達問題,具有非常高的實際參考價值,現羅列如下:
⑴不恰當地使用“名詞短語+的+動詞”的結構,如:
病句:要強調閱讀興趣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修改:要強調培養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⑵動詞短語或分句做主語,如:
病句:長期以來,培養高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一直受到教師們重視。
修改:長期以來,高中英語教師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⑶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表達形式,如:
病句:任務型教學要真正實施起來,并不那么容易。
修改: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時可能還有一定的難度。
⑷不恰當地使用“對……進行……”的結構,如:
病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先對規定的材料進行閱讀。
修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閱讀規定的材料。
⑸及物動詞缺賓語,如:
病句: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去接觸、體會和經歷。
修改: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和體驗英語。
⑹錯誤使用“使”字結構,如:
病句: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使培養目標達成的重要依據和手段。
修改: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
⑺動詞與其他詞語搭配不當,如:
病句: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三英語教學中也應予以大膽地啟動和推廣。
修改:高三英語教學也可以大膽地嘗試任務型教學法。
⑻重要信息與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顛倒,如:
病句:高三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高考,這是教師們普遍的看法。
修改:教師們普遍認為,高三英語教學的目標是準備高考。
⑼由于修飾語使用不當而造成句子不通順,如:
病句:任務具有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可能性。
修改:任務應該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
⑽句子中各分句的主語不明確或混亂,如:
病句:在對話中使用語言,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學了才能聯系生活實際。
修改:在對話中使用語言,學生才能感到真實,才能聯系生活實際。
⑾在應該使用主語的情況下不使用主語,如:
病句:重視對話教學,教學任務設計遵循上述五項原則。
修改:教師要重視對話教學,設計任務時要遵循以上五項原則。
⑿句子結構頭重腳輕,如:
病句:如何使任務型教學的模式與現教材內容整合,設計出恰當的任務型教學活動是當前英語教師面臨的實際課題。
修改:當前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具體問題是,如何把任務型教學模式與現行教材的內容結合起來,有效地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
4.論文投稿的技巧
當然,科研論文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稿件質量的高低。但是,如果我們能注意某些細節,了解刊物欄目特點,明確投稿方向,就可以增加稿件的錄用率。在向某刊物投稿前,我們最好先對它做一些研究,弄清楚發行周期、辦刊宗旨、欄目特點、讀者對象等相關信息;也要關注一下該刊物最近所刊登的文章,對照一下別人有沒有寫過相同主題的文章,最好避免雷同。如果是一樣的主題,那就要進一步去比較,看一看你的文章有無創新和發展。
適合中小學英語教師投稿的專業期刊有:《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和(小學篇)、《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1世紀英文報》英語教育周刊、《英語教師》、《基礎英語教育》、《瘋狂英語教師版》、《英語學習輔導報》教研版、《英語周報》教研版、《英語輔導報》教研版、《學英語》教研版等。此外,我們還可以向《中國教育報》、《現代中小學教育》、《教學月刊》等一些綜合性報刊的英語欄目投稿。我們也可以向《上海教育科研》、《江蘇教育》、《吉林教育》等這些由各省教育廳主辦的雜志投稿。雖然這些雜志是面向當地的教師讀者,但有時為體現其稿源的多樣化,也會采用外省的稿件。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提防一些非法刊物通過有償征稿、收取論文評比費等形式來詐騙。識別刊物真偽的辦法有:一是,看名字,這些非法刊物往往冠以“中國”、“中華”、“國際”、“世界”之名,非常唬人;二是,看要不要向作者收取版面費或推銷雜志,因為非法雜志辦刊的宗旨就是騙取錢財;三是,登陸中國記者網(http://press.gapp.gov.cn/)查驗。
投稿時機也是決定稿件能否被錄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效性強、與教學進度配合緊密的稿件最好要提前投稿。正常情況下,如果報刊沒有規定,與教學進度配合的稿件,雙月刊、月刊應提前4—6個月。總的說來,報刊發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應要小些。投稿最忌諱“馬后炮”,這類稿件是很難發表的,除非很出色。另外,當報刊開設一個新欄目或急需某類稿件時,會登載一些“小啟示”或“小消息”。如果我們能及時關注和投稿,肯定能提高文章的錄用率。
投稿的方式通常有信郵和電郵兩種。盡管很多刊物都設有投稿郵箱,但是由于病毒問題,還是偏愛信郵稿件,等決定采用你的文章后,才會通知你把稿件發至另外一個指定郵箱內。但有的編輯部電腦技術力量強,也接受電郵稿件,如《中小學外語教學》。最后看看你撰寫的文章適合于哪些報刊的哪些欄目,投寄時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欄目名稱,以便于編輯人員及時準確地處理稿件。剛開始寫作的人,將稿子投出后總希望盡快得到編輯部的回音。但事實上,由于稿件多、人手緊的緣故,稿件的處理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來說,在三個月內沒有收到編輯部的答復,我們可以改投其他刊物,切忌一稿多投,否則你的名字就會上刊物的黑名單;給編輯部造成撤稿、重復發表等嚴重后果的作者,還要給予公開批評。
結束語
寫論文是我們中小學英語教師從事教學行動研究的一種方式,其最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自我發展。寫作是一個既艱苦又幸福的過程,需要我們具有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寫作態度和頑強拼搏、無怨無悔的敬業精神。上面只是我個人寫作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希望對剛開始寫作的年輕教師有所裨益,也真誠歡迎更多的寫作高手和行家來參加討論。
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中小學外語教學》編輯部.稿件格式要求. http://www.fl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