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5分)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dāng)年豪舉?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 與①!
【注】①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去還鄉(xiāng),玄宗曾下詔將與鏡湖相連通的一個小湖賜給他以示矜恤。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3分)
【答案】: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前三句將難忘的戎馬生涯與現(xiàn)在無人記起的寂寞凄涼形成對比(或答“第一、二兩句追憶當(dāng)年的豪舉與現(xiàn)在獨作江邊漁父的閑散形成對比”),表現(xiàn)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涼(或答“失落”“落寞”“惆悵”等);后兩句中將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侯與志存恢復(fù)的有志之士卻被閑置不用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對世道不公的憤懣不平之情。(3分;答對手法給1分,內(nèi)容分析1分,情感1分)
注意:學(xué)生如答出對比和虛實結(jié)合,并分析合理,同樣給分。
(2)請結(jié)合對全詞的理解,說一說“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一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這兩句的意思是:這鏡湖風(fēng)月本來就只屬于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賜與嗎?表達了詞人對官家的輕蔑(或答“蔑視”“不屑”等)之態(tài)和內(nèi)心的憤慨不平之情。(內(nèi)容1分,情感1分)
8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6分)
塞外雜詠①
林則徐
天山萬笏②聳瓊瑤③,導(dǎo)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注釋:①這是林則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寫下的一首詩。②笏,古代大臣朝會時所拿的手板,長方形。③瓊瑤:美玉。
(1)請簡析首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2分)
(2)簡析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4分)
(1)本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萬笏”為喻,描繪了天山山峰眾多連綿的景象;用“瓊瑤”比喻天山山頂積雪。
(2)作者前兩句描繪了天山雄偉壯麗的的景象,寫自己被謫貶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現(xiàn)了寂寞孤獨之感。后兩句寫“笑”寫“難消”,表面上寫開朗曠達,實際上流露出身處逆境的無奈,表達了年事已高、壯志未酬的傷感之情。
8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guān)。榆關(guān),即今山海關(guān)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疊用兩個“一程”的作用。
(2)這首詞風(fēng)格婉約,請從思想感情與語言特點兩個方面對此作簡要分析。
(1)疊用兩個“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遙遠和行程的艱辛又突顯本次韻律之優(yōu)美。(3分,“路途的遙遠和行程的艱辛”2分,“韻律之優(yōu)美”1分)
(2)從思想感情方面說,本詞描寫了夜深人靜,風(fēng)雪交加,遠在塞外宿營的詞人思念遠方的親人,輾轉(zhuǎn)反側(cè),臥不成眠,感情細膩,主要是抒發(fā)詞人小我之情。(2分)從語言風(fēng)格來說,本詞音律諧婉,自然清新,有著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風(fēng)一更,雪一更”。(2分)
8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題。(6分)
早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xiāng)夢不多成。
[注]①覺:醒。
(1)對本詩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分)()
A.首聯(lián)用“晨光”與“開門鼓”交代時間之早。
B.頷聯(lián)以犬和鳥的表現(xiàn)描繪清晨興旺之景。
C.尾聯(lián)“鄉(xiāng)夢不多成”呼應(yīng)“心空”,點明主旨。
D.本詩語言淺顯平實,給讀者清新自然之感。
(2)詩人善于從細微處表現(xiàn)生活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畫線句。(3分)
(1)B(頷聯(lián)告訴我們的是“那在臺階上貪睡的小狗兒也擺擺尾巴,懶洋洋地爬起來;而一向活潑的小鳥更不會放過這可愛的時光,正在窗前嘰嘰喳喳不停地歡叫著,”)
(2)“新脫冬衣”以動作暗示季節(jié)更替:“體乍輕”寫出猛然間的輕松感受;“乍輕”呼應(yīng)“新脫”,描寫入微,抒發(fā)了詩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一點1分)
8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夜泊牛渚①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無片去。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②。
余亦能高詠 ,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釋:①牛渚:今安徽當(dāng)涂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磯(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②謝將軍:東晉謝尚,官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守牛渚時,曾于秋夜乘月泛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1)清代汪士縝評價這首詩“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對頷聯(lián)的一個“空”字極為贊賞,認為意蘊豐富,請簡析。(6分)
(2)結(jié)合全詩,談?wù)勎猜?lián)是如何表達作者無盡情思的?(5分)
(1)答:空:白白的,徒然。(1分)。詩人登舟望月吟詩,聯(lián)想到袁宏乘月泛舟詠詩遇知音,受到謝尚的賞識,名聲大著。(1分)而自身空負袁宏之才,卻謝尚不復(fù)可遇。(2分)“空”字抒發(fā)了知音難覓,懷才不遇的感慨。(2分)。
(2)最后兩旬離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虛實結(jié)合)(1分),想象明天秋風(fēng)蕭瑟,楓葉飄落,掛帆遠去(2分),以寂寥、凄清的環(huán)境氛圍,烘托了詩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8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 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菩薩蠻
李清照
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1)這兩首詞的上闋都有寫景的句子,“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2)兩首詞的主題是否相同,風(fēng)格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1)“山映”三句:傍晚,夕陽映照在遠處的山巒,碧色的遙天連著秋水綠波,凄凄芳草,一直先遠處延伸,隱沒在斜陽照映不到的天邊,表達出鄉(xiāng)思離情。(2分)“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微弱,但風(fēng)已變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樣剛猛,天氣已經(jīng)漸漸暖和起來,使人心情愉悅。抒發(fā)了欣喜之情。(3分)
(2)兩首詞的主題相同,都抒發(fā)了鄉(xiāng)思離情。(2分)但范詞的抒情比較直接,(結(jié)合賞析2分)李詞的抒情是委婉含蓄。(結(jié)合賞析2分)
賞析:[范詞: “黯鄉(xiāng)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fā)出“休獨倚”之嘆。
李詞:早春又是乍暖還寒時節(jié),小睡起來,微寒侵膚,剛才插到鬢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詞人不說心情的轉(zhuǎn)變,只用天氣的輕寒和梅花的凋殘,暗示其意識流程。詞人沒有說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長醉不復(fù)醒的醉夢中,只說醉臥時所燒的沉香早已爐滅香消,而詞人還宿酲未解。而醉醒時鄉(xiāng)思的凄苦,盡于言外可見。
8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6分)
浣溪沙
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
(1)這首詞按照什么順序來鋪敘景物,請結(jié)合內(nèi)容具體賞析。(3分)
(2)詞的下片以“人間有味是清歡”作結(jié),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來描寫,表達了什么樣的情趣?(3分)
(1)這首詞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從清晨風(fēng)斜雨細,曉寒頓生,寫到雨停風(fēng)住,煙云淡蕩,沐浴在晴暉之中的中午。(時間為序得1分,早晨和中午的特色景物能結(jié)合原詩分析的得2分)
(2)“人間有味是清歡”,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這兩件有特色的事物來表現(xiàn)。清歡的意趣表現(xiàn)在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也是對寧靜無憂的田園生活的向往。(茶1分,蔬菜1分,意趣情感1分)
87、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1)有人認為"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句寫得極妙,請簡要分析它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4分)
(1)此句描寫寒秋時節(jié)夜晚,秋葉紛紛墜地的景象,營造了寂寥悲涼的意境,體現(xiàn)了作者孤寒處境的感受。
(2)這首詞上片從夜靜葉落寫起,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寫出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愁情。
8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然后回答問題。(8分)
春日(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fēng)。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1) 頸聯(lián)中“逆、私”二字極為精妙,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其妙處。(4分)
(2)“幽情”在詩中指什么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愛的意思。(1分)頸聯(lián)使用擬人手法,(1分)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昵之狀,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傷春之情。(1分)一是憂國之情。(1分)盛春已經(jīng)過去了,而南宋也是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故這“幽情”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著憂國傷時的隱痛。(2分)
8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寒閨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規(guī)定,兵士自備甲仗、糧食和衣裝,存入官庫,行軍時領(lǐng)取備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損,就要由家中寄去補充更換,特別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細讀此詩,談?wù)勗娭兴坍嫷拈|中女子心有何“怨”?(2分)
(2)從表達技巧上看,此詩后兩句妙在哪里,請簡要賞析。(4分)
(1)答①天寒歲暮,征夫 不歸,內(nèi)心思念、寂寞孤獨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慮。
(2)答①女子燈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連手也覺得涼了。②詩人于此不直接寫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凄涼之意,而捕捉這一絲細膩的心理感受,表達女子內(nèi)心之“怨”,雖簡實豐,含蓄蘊籍,余味無窮。(答“手先知”為擬人也可適當(dāng)?shù)梅郑?/p>
90、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后面的問題。(8分)
水調(diào)歌頭
葉夢得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拼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注]靖康之后,葉夢得隨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親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夢得被調(diào)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于是上疏告老,隱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詞即作于其間。
(1)詞的上片前四句寫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本詞表現(xiàn)了詩人復(fù)雜的思想情感。請簡要指出是哪幾種。(4分)
(1)①詩人選用秋色、秋霜、黃花、房屋(小窗低戶)、小路等意象,描繪出秋季來后詩人隱居之處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為后文抒發(fā)情感作鋪墊。(2分)
(2)①對朝政的不滿;(1分)②壯志難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
③想以山水自娛,(1分)
④但又無法忘懷國家的安危,時刻惦念著抗金戰(zhàn)事的矛盾、痛苦(1分)。
9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6分)
九日渡江
明·李東陽 ①
秋風(fēng)江口聽鳴榔②,遠客歸心正渺茫。萬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風(fēng)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③,城上山形繞建康。直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火宿維揚。
【注】①李東陽: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禮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與機務(wù),后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這首詩是詩人主持應(yīng)天鄉(xiāng)試時所作。在鄉(xiāng)試放榜后,詩人從南京渡江經(jīng)揚州北上,恰逢重陽,佳節(jié)思親,因賦此詩。②鳴榔:捕魚時敲打船舷所發(fā)出的聲響。③瓜步:鎮(zhèn)名,東臨長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維揚,分別是今南京、儀征和揚州。
(1)填空:首聯(lián)交代渡江的時令、景色和;頷聯(lián)以萬里長江之永恒
(2)頸聯(lián)、尾聯(lián)連用四個地名,流轉(zhuǎn)自如。比較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比較兩者所抒發(fā)的感情的異同。(4分)
(1)心境反襯
(2)同:都抒發(fā)了歸鄉(xiāng)的喜悅之情。異:杜甫之喜既是個人之喜也是家國之喜,且長期離鄉(xiāng)背井,故思歸急切;李東陽之喜純是個人之喜,且只是小別妻孥,故思歸舒緩。
9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8分)
謫嶺南道中作
李德裕
嶺水爭分路轉(zhuǎn)迷,枕榔椰葉暗蠻溪。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臺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不堪腸斷思鄉(xiāng)處,紅槿花中越烏啼[注]。
[注]:《古詩十九首 》有“越鳥巢南枝”句,意謂南方的鳥北飛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樹枝,
(1)清人沈德潛 評第二聯(lián)是“一語雙關(guān)”,請對此簡要說明。(4分)
(2)“紅槿花中越烏啼”一句是怎樣表現(xiàn)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的?請簡要分析。(4分)
(1)(4分)一方面寫出貶謫途中處處提心吊膽的情狀,表明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環(huán)境的惡劣,表明小人當(dāng)?shù)溃菊唠y行的現(xiàn)實(2分)。(語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詩人被貶異地,聽到越鳥在枝頭啼叫,聯(lián)想飛鳥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現(xiàn)自己的故園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詩人描繪了“紅槿花”開,“越鳥”啼嗚的景象,表現(xiàn)(反襯)出自己被貶南方后的思鄉(xiāng)之情(2分)。(答出一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語意相近即可)
93、閱讀下面這首明詩,根據(jù)要求,完成賞析。(5分)
湖上梅花歌(第二首)
王稚登
山煙山雨白氤氳,梅蕊梅花濕不分。渾似高樓吹笛罷,半隨流水半為云。
(1)詩人采用了什么寫法來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的分析。(3分)
(2)請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獨特藝術(shù)構(gòu)思。(2分)
(1)比喻。全詩描寫的是一個春雨迷蒙的天氣,山上云霧繚繞,細雨霏霏,煙氣、雨氣和那滿山開放的梅花,形成氤氳的白氣。梅花和梅蕊粘在一起,也分不出彼此。這樣的梅景,朦朧縹緲,輕盈如煙,潔白似云,澄凈似水。全詩一個比喻轉(zhuǎn)折三次,用笛聲比喻梅景,又用白云流水比喻笛聲,曲折婉轉(zhuǎn),清新雋永。
(2)“渾似高樓吹笛罷,半隨流水半為云。”笛聲悠揚悅耳,陶人肺腑,高樓吹笛,其聲恍若天際傳來,更能啟發(fā)人的遐思遠想。古人形容音樂的美妙,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而詩人卻說半隨流水半為云,笛聲又轉(zhuǎn)換成春水和白云。古人描寫音樂用視覺增加音樂的形象性,這首詩反其意而用之,用音樂的聽覺形象,通過通感讓讀者不僅去想象景象,而且去感受景象。
9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然后回答問題。(7分)
春日
[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fēng)。
一窗草逆濂溪老 ②,五畝園私涑水 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1)頸聯(lián)中“逆”“私”二字極為精妙,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其妙處。(4分)
(2)“幽情暠在詩中指什么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3分)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愛的意思。(2分)頸聯(lián)使用擬人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昵之狀,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傷春之情。(1分)一是憂國之情。(1分)盛春已經(jīng)過去了,而南宋也是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故這“幽情暠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著憂國傷時的隱痛。(1分)
95、閱讀下面的宋詞和元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
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獻
蘇軾
霜隆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fēng)力軟,颼颼,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jié)若為酬?但把清樽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蟾宮曲·九日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
注:①九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思鄉(xiāng)習(xí)俗。
(1)蘇詞和張曲都有了“明日黃花”的典故,其含義是否相同?請結(jié)合詞曲簡要分析說明。(4分)
(2)張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描寫的是什么情景?是否與主題有關(guān)?(4分)
(1)蘇詞的“明日黃花蝶也愁”因“萬事到頭都是夢”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難久,正因為如此,今日對此盛開之菊,更應(yīng)開懷暢飲,盡情賞玩。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云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于懷。表現(xiàn)了蘇軾的曠達情懷。張曲的“蝶愁來明日黃花”因“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而引起。作者感嘆時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懷。
(2)“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xiàn)實中人老白發(fā)的凄涼,表現(xiàn)了游子不再留念他鄉(xiāng),而是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這恰是主題的歸好表達。
96、閱讀下面的唐詩與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送李端
盧綸
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 外,人歸暮雨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fēng)塵何處期。
蝶戀花 (送祐之弟)
辛棄疾
衰草殘陽三萬頃。不逢飄零,天外孤鴻影。幾許凄涼須痛飲。行人自向江頭醒。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不是離愁難整頓。被他引惹其他恨。
(1) 兩首詩詞中寫一個“孤”字,其內(nèi)涵與作用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試加以簡要分析。(3分)
(2) 兩首詩詞最后兩句都直抒胸臆,但所抒之情與寫法上均有區(qū)別,試簡要說明。(4分)
(1)答:相同:均寫出了詩人心中的孤獨與寂寞。(1分)
不同:盧詩之“孤”直言自己少年喪父、身世不幸,交代了后文“為客早”的原因。(1分)辛詞之“孤”運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漂泊失群的鴻雁。(1分)
(2)答:盧詩主要是抒寫離別之情,詩人還在抹淚,而友人已經(jīng)走遠了,所以只能期待不可預(yù)知的下次相逢了,從而反襯離愁之深。(2分)辛詞則抒發(fā)了離愁及其引發(fā)的各種情感。詞人認為,離愁不難整頓,關(guān)鍵是由它引發(fā)的年華已逝、功業(yè)難成、國土難收的復(fù)雜情感難以排遣。(2分)
參考賞析:1《送李端》以一個悲字貫穿全篇,首聯(lián)寫送別的環(huán)境,從衰草落筆,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次句雖平直、刻露卻因承上句而無平淡之感,倒為全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diào)。二聯(lián)寫送別的情景,但仍是緊扣悲字,融入濃重的依依難舍的惜別之情。寒云給人以沉重陰冷之感,烘托了悲涼的心境。三聯(lián)回憶往事感嘆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將惜別、感世、傷懷合在一起,形成全詩思想發(fā)展的高潮。四聯(lián)仍歸到悲字遙望遠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寫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2、辛棄疾寫過許多登山臨水,友朋聚散的詞,每當(dāng)他目窮千里或送往迎來之際,總有著一股不可遏止的悲憤情。這悲憤情他曾明確表白過:“不是離愁難整頓,被他引惹其他恨”(《蝶戀花·送祐之弟》)。所謂“其他恨”者,實即“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之恨,是一個原本是中原壯士的憤懣情懷。
97、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后面的問題(共8分):
虞美人
李煜
風(fēng)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dāng)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注】尊罍(léi),盛酒的器皿。
⑴ 詞的上片所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對此詞人有怎樣的感受?請簡要分析。(4分)
⑵ 清代學(xué)者譚獻評價這首詞說:“后主之詞,足當(dāng)太白詩篇,高奇無匹。”請以“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與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為例,從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效果兩方面簡要分析。(4分)
⑴ 詞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回蕩的東風(fēng)、泛綠的小草、吐芽的嫩柳。(2分)面對盎然之景,詞人沒有欣喜激動,而是倍感失落惆悵,孤獨痛苦。(2分)
⑵ 李白“白發(fā)”句用夸張的手法,通過寫白發(fā)之長抒發(fā)內(nèi)心深長的愁緒。(1分)而李煜則用比喻,把白發(fā)比喻成霜雪,用白發(fā)之多來表現(xiàn)愁恨之多。(1分)李煜和李白都用“白發(fā)”寫愁,化無形的愁緒為有形的白發(fā),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鮮明。(2分)
9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蘇軾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fēng)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1)上片運用多種手法描寫彈箏女,請選擇其中一種作具體分析。(6分)
(2)下片重在寫音樂,最后三小句詩意味深長,試作簡要評析。(5分)
(1)雙關(guān)--“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寫花的美麗輕盈,其實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一語雙關(guān);襯托--“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或許是因為仰慕美人,或許是因為音樂動聽而停息,以此襯托彈箏女的美麗或音樂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2)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縱的手法,未正面寫人、寫音樂,反而寫曲終人散,只見青翠的山峰仍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音樂仍蕩漾在山水之間,縈繞在人的心頭,言有盡而意無窮。(要扣信音樂評論,點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意。
99、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水村閑望
俞紫芝①
畫橈②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③。翡翠④閑居眠藕葉,鷺鷥別業(yè)⑤在蘆花。
溪云淡淡迷漁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繃⑥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注釋:①俞紫芝:篤信佛教,得其心法,終身不娶不仕。②橈:船槳,指代船。③賒:語助詞。④翡翠:翠鳥。⑤別業(yè),指白鷺棲息的地方。⑥繃:布幅。
(1)有人說本詩是以“望”組織題材,請你結(jié)合全詩概括詩人“望”到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并分析詩人描繪畫面時運用的表達技巧。(6分)
(2)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1) 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圖(1分):畫船靜泊沙灘,隔岸衰草迷蒙,翠鳥閑居荷葉之下,鷺鷥棲息于蘆花叢中,溪云淡淡,漁屋籠罩在煙霧之中,酒旗招展,顯出一派沉寂安寧幽靜朦朧的意境。(2分)
②本詩在描繪畫面時,運用動靜結(jié)合、擬人的手法(1分)。首聯(lián)的“枕”字擬人化的寫出畫船的靜泊之態(tài);頷聯(lián)的翠鳥、白鷺的“眠”與棲息,動物不動,依然寫靜,一個“閑”字表達出閑適之情;頸聯(lián)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來寫景,溪云、魚屋,酒旗,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2分,不必面面俱到,分析合理即可)
(2)詩歌前三聯(lián)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現(xiàn)了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2分)尾聯(lián)抒懷,可惜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沒有人畫了寄到京華去,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寄情山水,喜愛無羈絆的自然生活,與世無爭的情懷。(3分)(意思對即可)
100、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3)題。(17分)
早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注】①覺:醒。
(1)對本詩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 本詩語言淺顯平實,給讀者清新自然之感。
B.首聯(lián)用“晨光”與“開門鼓”交代時間之早。
C.頷聯(lián)以犬和鳥的表現(xiàn)描繪清晨興旺之景。
D.尾聯(lián)“鄉(xiāng)夢不多成”呼應(yīng)“心空”,點明主旨。
(2)同是寫春天的景致,白居易的《早興》與李華 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3)、《早興》一詩中無一“春”字,但全詩字里行間處處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請結(jié)合全詩具體分析一下詩人究竟是怎樣體現(xiàn)春天的。不少于200字。(10分)
(1)【參考答案】C描繪的不是清晨興旺之景,而是以犬和鳥的不同表現(xiàn)寫出了“天由雨轉(zhuǎn)晴”的變化,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2)【參考答案】《早興》通過晨曦、鼓聲以及對春天極為敏感的兩個動物--活潑的小狗和小鳥的傳神刻畫烘托出早春的氣息(1分),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即將來臨時內(nèi)心的激動喜悅之情(1分)。而李華的《春行即興》則是借城下的萋萋野草、城外的澗水、枉自開落的山花和徒然鳴囀的春鳥(1分)襯托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感物傷時的深沉慨嘆。(1分)
(3)【參考答案】這首小詩,反映了詩人在春天即將來臨時內(nèi)心的激動喜悅之情。詩人沒有直接寫春天,而是從晨光寫起,有道是“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詩人一大早就醒來了,此時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開始咚咚地敲響;大概是天氣轉(zhuǎn)暖、大地變得潮濕的緣故吧,那在臺階上貪睡的小狗兒也擺擺尾巴,懶洋洋地爬起來;而一向活潑的小鳥更不會放過這可愛的時光,正在窗前嘰嘰喳喳不停地歡叫著,似乎是在向人們報告著美好天氣的到來,催促著人們早早起床。這四句通過晨光、鼓聲以及對春天極為敏感的兩個動物--犬、鳥的傳神刻畫,在緊扣“早”字主旨的同時,又隱隱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詩歌的后半部分表現(xiàn)了詩人在這樣春天氣息越來越濃郁的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輕松愉快之感。“半銷宿酒頭仍重”,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樂事,以致詩人忘了自身的酒量,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來尚有頭重腳輕之感。“新脫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氣候,脫去冬衣會令人輕松爽快,所以說“體乍輕”。“體乍輕”而“頭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際,當(dāng)有頭重腳輕、飄飄無定之感。這既是實寫酒意未消時身體真實的感覺,同時又何嘗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詩人陶醉了呢?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在這樣的境界中,他忘記了一切憂愁和煩惱,以致于“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xiāng)夢不多成 ”,這兩句照應(yīng)詩題,寫夜間因為沒有鄉(xiāng)夢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詩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氣息所感染,他又迎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
全詩無論是前四句寫詩人在早晨的所聞所見,還是后四句抒發(fā)對早春氣象的感受,都筆致輕靈素淡,充滿著情趣,字里行間,融注著詩人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
10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兩個小題。(8分)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1)通觀全詩,是什么原因讓詩人產(chǎn)生“春半如秋”的感覺?(4分)
(2)詩中的“共”和“亂”用得精當(dāng),耐人尋味,請作簡要分析。(4分)
(1)一是春天,雨后榕葉落滿庭院,讓人錯以為秋風(fēng)掃落葉。二是自己仕途不順(被貶柳州),遠離故鄉(xiāng),心中凄苦,雖是春日卻感覺如秋天一般。注:必須答出意思;答對一點得2分,兩點得4分。
(2)“共”字說明“凄凄”之感是雙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羈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亂”字寫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鶯啼本無所謂“亂”,是聽鶯啼之人的心緒煩亂,所以才有“鶯亂啼”的感受。注:分析一個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