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寫“公交車上人多擁擠”,你可以一句話寫完,也可以像如下去寫:
此時人們之間便無了高低貴賤,緊緊“團結”在一起:筆挺的西裝和骯臟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亂地踏在黑亮的大頭皮鞋上,人們之間也沒有了禮貌謙讓:身體高大的在盡情發揮高空優勢,身體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層空間,上車的人氣急敗壞,下車的人敗壞氣急,滿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滿耳叫聲、喊聲、罵聲和小孩的哭聲。
兩相比較,當然是添加了這種想象性體驗的描寫更加生動。通過想象使作者直接進入特定的場景中,幫助我們生成無窮無盡可寫作的精彩內容。當然這種清晰強烈的寫作體驗,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具備的,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觸發學生的生活體驗,真正做到“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從而打開學生寫作的閘門。
2、
如表達“媽媽長時間看著我”之意,有的同學簡單寫成一句話:“媽媽長時間盯著我,看了很久、很久……”。而另一位同學不但寫出了媽媽看的動作,還寫出了我對媽媽眼神的猜想:
“媽媽眼睛看著我,我分明地感覺到她的目光在我的頭發上撫摸,媽媽好長時間沒有愛撫我的頭發了,她在回憶那逝去的歲月嗎?媽媽的目光撫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覺地轉動了幾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兒時她那雙溫柔的手,輕輕地按摩著我的眼瞼,我知道她在讓我好好睡眠。媽媽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臉頰上,似乎在找尋著什么,媽媽在找尋她自己的影子嗎?又似乎在欣賞著什么,還是在欣賞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藝術品?”
3、
前人評說先秦諸子文章,贊其“深于比興”、“深于取象”,諸子文章即使議論一般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比喻。這樣才能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有形,達到繪聲繪色,從而增強表達效果。如今,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更是令文章增色添彩。例如下面文段:
“當一個美麗的飛天曳著長長的衣帶繞樓穿窗而過時,我們的靈魂也跟著飄飄悠悠,仿佛魚鱔從水中一滑而過。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帶子舞成這樣,像一條河,像一道綿長的波浪線,像沙丘上飛舞的風。一個民族用它的靈魂在這根帶子上舞過千年。”
這段文字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將靜態的畫面賦予了動態美,強烈的語勢表現了對生命的張揚和自由的渴望。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就拿魯迅作品中對人物描寫中的比喻來說:清國留學生盤的辮子像富士山,豆腐西施叉開著兩腿像細腳伶仃的圓規,柳媽打皺的臉笑起來像一個核桃等等,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4、擴展句子補充細節。
如擴句練習:她罵他混蛋。
①她罵他道:“你真是一個混蛋!”(添加語言)
②她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混蛋!”(添加動作)
③她早已被氣得渾身顫抖,臉色鐵青,怒目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混蛋!”(添加神態)
④其實,她早已被氣得渾身顫抖,臉色鐵青,但她還是在不斷地告誡自己:不要失態!不要罵人!最終她實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睜杏目,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混蛋!”(添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