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從外圍都中心,先介紹東北、西南和西北14個省市區。除了東北之外,其它的11個都屬于中國西部地區,都是12個西部大開發省區之一。
東北三省黑吉遼,它們有很多共同的東西,如緯度高、冬季寒冷,都說東北話等;黑龍江是重要的商品糧基礎,遼寧是重要重工業基地,吉林則兼而有之。
云貴川——四川、重慶、云南、貴州(1997年前重慶是四川一部分),它們都說“四川話”(云貴川語言被統稱為西南官話)。(重慶是抗日戰爭時我國的陪都,云貴川是抗戰大后方。)
大西南還包括青藏高原的西藏與青海,兩省的面積分別排第二、第四位。大西南6省都與長江有關。
陜甘寧——甘肅、陜西及還有很小的寧夏。(陜甘寧邊區是中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
大西北還包括了很大的新疆、內蒙古,兩省的面積分別排第一、第三位。除了新疆的大西北5省都與黃河有關。
二、中國的東南,這里指東北之外的東部地區,包括華北、華中、華東和華南四個分區的20個省市區,是中國的中心區。以上的四分區法比較復雜,通常是按區域特征劃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此則分三個部分加以介紹。
晉冀魯豫——有山西和山東、河北和河南,還有直轄市北京和天津。
京津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與北方的經濟中心,以京津唐為核心的環渤海經濟圈是全國三大經濟圈之一;晉冀魯豫是4個有重要歷史地位的中原省份(著名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就位于四省交界地區)。
以黃河為線(緯度35°N),位于黃河中下游,但河北省現在已非黃河流域。大部分為40°N(北京)以南的暖溫帶,除了河南南部,都屬于北方地區,亦可通稱為華北區。但華北區通常指京津冀晉4個省份(外加內蒙中部地區),河南劃為華中區,山東劃為華東區。
湘鄂贛皖蘇浙——有湖北和湖南、安徽和江西、江蘇和浙江,還有直轄市上海。
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江蘇與浙江都是經濟發達的沿海省份,長江三角洲是全國三大經濟圈之最;湖北、湖南、安徽與江西屬于中部六省(另外兩個是山西與河南),也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大省。
以長江為線(緯度30°N),位于長江中下游,但長江干流不流經浙江。大部分為亞熱帶,是除了嶺南的南方地區,基本包括華中區與華東區。通常的華東區包括贛皖蘇浙滬+山東福建,湖北與湖南屬于華中區三省。
桂粵閩——有廣西、廣東和福建,有海南和臺灣,還有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港澳臺是特殊的省級單位,經濟十分發達;廣東的珠江三角洲,是全國三大經濟圈之一。該區是我國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對外開放區域,廣東、福建與海南集中了全部五個經濟特區,只有廣西的經濟相對落后。
以北回歸線為線,廣西、廣東、海南和臺灣都有熱帶區域(還有云南),大部分為20°N(海口)以北。除了福建臺灣(華東區),都位于南嶺以南,統歸為嶺南地區,或者稱為華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