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學科的起始階段,教師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才能使學生記得快,記得牢?除了學生個人的內部因素即所謂的“記憶力”以外,外部因素即所謂的“記憶方法”有時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記憶是以識記、保持、再認和重現的方式對經驗的反映。“記”是外界信息在大腦中貯存、編碼的過程,“憶”是在頭腦中提承信息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記”,以及有效地“憶”,武漢長平中學龍成濤、天津安維志等老師總結了以下幾種化學記憶方法,實踐證明,對提高教學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1.理解記憶法
感性的記憶雖使學生停留在表面的、個別的、外部的認識上,這種記憶雖然重要,但只能是初始的記憶,只有把它提高到理性分析能力這一水平,就會獲得清晰、持久、牢固的記憶。例如在記憶“氣體摩爾體積”這個概念時,學生往往記不全,用不好,關鍵是不理解這個概念,可把它剖析、分解、記憶。這一重要概念是由“任何氣體”——說明只適用氣體,對固體和液體不適用,“標準狀況”——指的溫度為0℃,壓強為1.01×105Pa,決不是其它溫度和壓強,“1摩”—物質的量必須是1摩氣體,“約為22.4升”——是專指1摩任何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占有體積四部分構成。只要把這四部分弄清楚了,對氣體的摩爾體積概念也就掌握了。通過6個小題的練習幫助記憶這一概念:(1)1摩硫酸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約為22.4升。(2)1摩二氧化碳占有體積約為22.4升。(3)在標準狀況下氧氣占有體積約為22.4升。(4)在2.02×105Pa下N2所占的體積一定比22.4升大。(5)25℃時氯氣所占的體積一定比22.4升大。(6)1摩一氧化碳在標準狀況下占有體積為22.4升。由于反復理解,這樣較難的概念便記憶清楚,運用自如了。
2.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把待識記材料根據韻律改編成歌訣的形式來記憶的方法。例如,課本上的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表,可記為:
正一銅氫鉀鈉銀,正二銅鎂鈣鋇鋅;
三鋁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為正;
碳有正四與正二,再把負價牢記心;
負一溴碘與氟氯,負二氧硫三氮磷。
再如,酸與活潑金屬起反應的規律性,可記為:
氫前少用鉀鈣鈉,鎂鋁鋅鐵常用它;
氫后統共一百斤,稀硫鹽酸不反應。
“氫前少用 K、Ca、Na”,因為K、Ca、Na都與水反應?!癕g、Al、Zn、Fe常用它”,意即經常用Mg、Al、Zn、Fe與稀硫酸、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皻浜蠼y共一百斤,稀硫鹽酸不反應”,氫后金屬Cu、Hg、Ag、Pt、Au與稀硫酸,稀鹽酸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運用歌訣記憶法應注意:(1)不難記的不需編歌訣。(2)歌訣一定要準確簡煉。(3)歌訣最好自己編寫,對現成歌訣要認真領會。
3.原始記憶法
這一類記憶可以說是純粹的死記硬背,并無“訣竅”可言,也無捷徑可走。
一種是事物的固有特性。如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等。這類型的記憶一般來說是無方法可循,也很難依靠做深入的解釋來幫助學生記憶。如上述“為什么原子由這三種微粒構成?”“為什么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等等,起碼在中學階段是無法解釋的。
另一種是一些人為的規定,主要是些符號的規定。如元素符號。對付這一類記憶,做法是反復強調學生多讀、多寫、常記、常背。實踐證明這是有效的。
4.借助現象法
中學化學的學習內容經常接觸到許多生活實際和自然現象。教師若能啟發學生結合人們極為熟悉的日常現象來記憶某些有關知識,往往可以起到“一拍即印,一印即牢”的效果。
如記憶氧氣的物理性質,在學生已掌握了空氣成分中有近1/5體積氧氣后,提示學生:我們通常看不出空氣的顏色、聞不出空氣的氣味(污染了的空氣另當別論),學生則很自然地記住氧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再提示學生:人與用肺呼吸的多數動物不能長時在水中潛匿,而用鰓呼吸的動物卻能生存于水中,學生又立即可記住氧氣微溶于水這一物理性質。
又如:從啟開汽水、啤酒瓶塞后氣泡溢濺、炎熱的夏天池塘和水坑內常泛起氣泡這樣一些學生極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又可使學生牢記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力增大而增大,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
5.知識關聯法
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記住某一方面的知識以后,可以幫助記住其它一方面甚至幾方面的知識。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攻其一點,遍及其余,擴大戰果,從而提高記憶效率。
學生在初三年級時記元素的化合價往往感到很吃力,當學完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后,教師應十分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電子排布與化合價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許多化合價,特別是主族元素的化合價。
又如物質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這是一條極為重要的普遍規律,教師必須重點引導學生在掌握物質結構的基礎上來順理成章地推導出某些物質的性質,這就避免了學生去死記每一種物質的性質,從而提高記憶效率。同理,在有機化學知識部分的教學中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提倡學生記住官能團的化學性質,再根據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團推知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質,也就不必讓學生孤立地去死記每一種化合物的性質了。
對有些化學知識,如元素符號、物質的俗名、反應條件、儀器名稱、反應類型、物質的物性等,可展開豐富的聯想,把它們記牢。
例如記憶“王水”性質時,可以聯想聰明的科學家(丹麥)玻爾,將諾貝爾金質獎章溶在其中,躲過了德軍的搜查;記憶金剛石、木炭是同素異形體時,可聯想英國化學家戴維當眾將托斯卡那伯爵戒指上鑲嵌的鉆石化成氣體,氣體又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成牛奶狀的趣聞。
6.提綱挈領法
讓學生記住一句簡潔的而又是綱領性的話,等于幫助學生記住了不少知識內容;或者學生感到記憶很吃力的一大堆文字,教師幫助他們歸納為簡單(但必須是明確)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使學生的記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初中學生記憶化學反應方程式,教師的功夫應下在讓學生掌握無機物的相互關系上,學生記住了“酸加堿生成鹽和水”、“酸加金屬生成鹽和氫氣”這樣較為簡單的一句話,就能順手寫出不少個化學方程式來。當然上述這些無機物之間相互反應規律要受到一些限制,教師應對學生加以說明,以免學生生搬硬套寫出錯誤的方程式。如“金屬加酸生成鹽和氫氣”就只限于活潑金屬與非氧化性的酸。
再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教學中,有的學生對“失去電子的元素被氧化,含有該元素的物質是還原劑,得到電子的元素被還原,含該元素的物質是氧化劑”這一段內容經常記反,而上述內容記反一處,其規則跟著全部記反??蓪⑸鲜龊荛L一段話歸納“失氧得還劑反”六個字來幫助學生記憶。簡單說這六字的含義是“失去電子被氧化,是還原劑(劑反),得到電子被還原,是氧化劑(劑反)”。這樣歸納后學生記憶很輕松,而且再不會記反。因為當學生將上述六個字誤記為“失去電子是氧化劑,得到電子是還原劑”時,則“劑反”兩字就無法解釋了,于是學生就立即能判斷是否記反了。
7.系統記憶法
對于主族元素、各類化合物及其轉化關系等可采用系統記憶。
例如:復習有機物化學知識時,可抓住烴及烴的衍生物之間關系的相互轉化進行記憶。
8.對比記憶法
對于易混易錯的基本概念、化學實驗操作、制備裝置、實驗現象等可采用對比記憶。
例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概念,通過對比,找出概念間的異同點,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9.推理記憶法
對于有機物分子式推導方法(解題思路)、實驗操作步驟,可采用推理法記憶。
例如:通過計算確定有機物分子式可有以下圖示的途徑:
10.連鎖記憶法
例如,對于同周期元素(除惰性氣體外)自左至右原子結構和化學性質的遞交關系為:
核電荷數遞增→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增大→原子半徑減小→得電子能力增強→氧化性增強→非金屬活動性增強。
例如,有機物的官能團和化學性質的連鎖記憶。以乙醇為例:根據結構特征可以斷“C—O”鍵(即脫羥基),也可以斷“O——H”鍵(即脫氫),因此,就記住了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與羧酸作用都是脫氫,而乙醇與氫鹵酸反應,乙醇脫水就屬于脫羥基,而乙醇部分脫水就必然既有脫氫,又有脫羥基而生成乙醚了。
11.網絡記憶法
網絡記憶法就是利用知識的網絡性對教材進行記憶的方法。例如:
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的關系,可記為:
物質—元素—種類—組成;
分子—原子—個數—構成。
氫氣的制法和化學性質,可記為:
氫氣的制法 化學性質
網絡記憶的特點是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和條理性。
怎樣運用網絡記憶法呢?
(1)掌握識記材料相互之間的關系,對識記內容進行系統組織,從而為編織網絡提供主干線條。
(2)對知識進行分析,加工,使其條理化。
(3)經常自己總結,自己動手編織網絡。
12.歸納對比法
歸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記憶。如,在學習“鹵素”時,將氨氣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進行歸納,得出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復習程序為:
在以后學習氧族、氮族和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時做同樣的歸納,在不斷歸納的基礎上發現學習元素化學的規律性,并制作表格、圖示等以鞏固記憶。然后再進行橫向對比。如,(1)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復習程序與上述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復習程序對比得出:
金屬→堿性氧化物→堿→含氧酸鹽(或無氧酸鹽)
(2)分組對比“F2,Cl2,Br2,I2”“HF,HCl,HBr,HI”,“Cl2,S,P”、“HF,H2O,NH3,CH4”、“HClO4, H2SO4, H3PO4”、“Na2O, MgO, Al2O3”、“NaOH,Mg(OH)3,Al(OH)3”等。
(3)特性對比:“HClO,H2S,H2SO3,H2SO4,HNO3”等的揮發性、氧化性、還原性、消毒漂白作用。
13.比較記憶法
比較記憶法就是對相似的待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其差異點和共同點,用以進行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氫氣的分子式時可將H、2H、2H2放在一起對比記憶。H:氫元素, 1個氫原子;H2:氫分子; 2H:2個氫原子;2H2:2個氫分子。
記元素概念可與原子的概念進行比較:
比較記憶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兩點:
(1)同中尋異,即在識記材料共同點外盡量找出其不同點,多著眼于本質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的特征進行比較。
(2)異中求同,在識記材料不同點外,努力找出它們的聯系。世界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盡管表面不同,卻往往有本質上的相同點或相似點,如能把握住這一些,就會使記憶更扎實。
14.列表記憶法
列表記憶法就是把識記教材歸納為表格的形式以進行記憶的方法。
列表記憶是歸納、綜合教材的一種方法,其類型多種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
一覽表:一覽表就是站在統觀全局的高度對認識材料進行全面小結,掌握其相互關系,以便進行全面記憶。如教材中的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的相互關系表。
比較表:比較表就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比較和分類,找出共性與個性。如,純凈物與混合物的比較(見下表)。
15.歸類記憶法
對于眾多物質的物理性狀,一般可以歸類后記憶它們的特殊性,從而掌握大多數物性的普遍性。
例如,氣體的顏色。只要記住少數有色氣體(如氟、氯、溴、碘蒸氣以及二氧化氮)的顏色就可以了,因為大多數氣體是無色的。氣體的氣味,只要記住少數幾種無氣味的氣體就行了。氣體在水里的溶解性,同樣只要記住少數易溶和溶解的幾種。
例如,氣體種類繁多,它們的密度又是千差萬別,如果記住空氣的平均分子量“29”就可以簡略地掌握各種氣體比空氣重還是輕,如氨氣的分子量為17,因為17<29,所以氨氣在同溫同壓下,等體積的氣體比空氣輕;而氯化氫氣體的分子量為36.5,因為36.5>29,所以氯化氫氣體比空氣重,余類推。
此外,如記憶堿、酸、鹽在水里的溶解性;金屬活動性順序等都可采用此種方法。
16.聯想濃縮法
例如,過濾實驗操作可有機組合成要訣“一貼、二低、三靠”。其中一貼指:
濾紙貼緊漏斗內壁;二低指: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溶液低于濾紙邊緣;三靠指:
傾瀉液體的容器口靠玻棒,玻棒靠濾紙,漏斗下端尖口靠燒杯內壁。
例如,實驗藥品的取用,可有機組合成要訣“三不”、“三要”。其中“三不”指不用手取,不用鼻嗅,不用嘴嘗;“三要”指:液體傾倒時,標簽要向手心,粉末要用藥匙挖取,塊狀物要用鑷子夾取。
17.諧音聯想記憶法
這種記憶方法好處甚多:其一,妙趣橫生,寓教于樂,會使學習興趣倍增;其二,使記憶快速、牢固、經久難忘;其三,可以起到溫故知新、一箭雙雕的作用。
如,記憶主族元素的名稱:第VIA族:氧(O)、硫(S)、硒(Se)、碲(Te)、釙(Po)??陕撓氲剑簵顦浜土鴺涠疾灰松L在高山上,而喜歡生長在低坡洼地。
由此諧音記憶為:“楊(氧)柳(硫)喜(硒)低(碲)坡(釙)”。
第VA族:氮(N)、磷(P)、砷(As)、銻(Sb)、鉍(Bi)??陕撓氲剑哄憻捝眢w完畢。即可諧音為:“鍛(氮)練(磷)身(砷)體(銻)畢(鉍)”。
第IVA族:碳(C)、硅(Si)、鍺(Ge)、錫(Sn)、鉛(Pb)??陕撓氲剑嘿u炭翁,心憂炭賤愿天寒。若問炭多少錢?答:炭(碳)貴(硅)這(鍺)些(錫)錢(鉛)”。
記憶第四周期的元素名稱:
第四周期元素有:鉀(K)、鈣(Ca)、鈧(Sc)、鈦(Ti)、釩(V)、鉻(Cr)、錳(Mn)、鐵(Fe)、鈷(Co)、鎳(Ni)、銅(Cu)、鋅(Zn)、鎵(Ga)、鍺(Ge)、砷(As)、硒(se)、溴(Br)、氪(Kr)。運用諧音聯想法,可記憶為:“獎(鉀)給(鈣)抗(鈧)臺(鈦)風(礬)的哥(鉻)們(錳)鐵(鐵)姑(鈷)娘(鎳),通(銅)信(鋅)獎(鎵)這(鍺)神(砷)奇(硒)的繡(溴)刻(氪)。
運用此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選擇跟記憶的對象諧音的事物時,要盡量選擇大家都熟知的事物,這樣才會有普遍推廣之意義。
第二,在個人進行聯想記憶時,不必死搬硬套別人用過但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如,在平原地區,有些人對“山巔”一詞并不太熟悉,而對“雷鳴閃電”的印象卻很深刻,因而可以把“山巔一寺一壺酒”改為“閃電一刺一捂頭”。
第三“諧音聯想法”不可濫用。凡事都用,反而會對眾多的記憶對象造成混淆,同時,記憶規律還告訴我們:在單位時間內記憶的材料越多,遺忘的就越快,所以記憶的密度和份量要適當。
第四,用“諧音聯想法”進行記雖然有趣、快速、牢固,但由于直接記憶的事物是從記憶的對象遷移出來的,個別字詞可能不是“諧音”,而是“近音”或輔助成分。因此,必須經過反復對照和練習,才能達到滿意的記憶效果。
18.小結記憶法
小結記憶是每學習完一章知識后,根據本章的知識結構進行概括和歸納,既加強了概念的記憶,還鍛煉了圖式設計的本領,例如在學完了氧族這一章后,要求同學按以下知識結構順序,總結填表:
(1)結構順序。
(2)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通過下列問題加以總結:
①電解質與電離、電離方程式。
②弱電解質及弱電解質的電離。例如:HF、H2S、H2SO3,氨水(NH3·H2O)的電離。
③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舉例說明。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錯例分析。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3)鹵素與氧族元素性質比較:
經過系統小結整理,對本部分知識的記憶更牢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