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十好”標準
耿西強
作文,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重頭戲。歷來為廣大語文教師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師所重視。如何快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很多教師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筆者通過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優秀作文,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寫好作文必須具備的十個要素。我把它稱為作文的“十好”標準。下面具體談一下:
一、審好題
即審清作文的要求,理解命題人的意圖。審題要求做到:細、準、全。細即細心、細致;準即準確;全即全面。具體做法是做法是:
1、整體閱讀、咬文嚼字(審出體現命題人思想的關鍵詞句)
2、弄清褒貶、分清主次(找出體現命題人情感的詞語,把握寫作重點。)
3、聯系生活、把握意旨(將作文提供的材料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明確立意角度。)
只有把題意理解透了,把命題人的意圖把握準了,才有可能把作文寫好。審好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高度重視。
二、立好意
意,文章的核心和靈魂。可以說立意決定著文章的高度,所以立意要務求深刻。具體而言,記敘類的文章要求做到:形象生動、思想深刻;議論類的文章要求做到:說理透徹、論點深刻。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明確提出鼓勵見解深刻。其實,好文章也應該有深度,否則一望到底,清如白水,便淡而無味。要想立好意:
1、要善于學習。學習優秀作品的成功經驗。
2、要善于思考。思考自己怎樣學以致用,提高水平。
3、要善于感悟。感悟生活,感悟社會,從凡人凡事中悟得哲理。
三、選好材
不論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由素材組成,因此選材對寫好作文很重要。那么應如何選材呢?經驗是作文選材要盡量做到豐富、新穎、有時代感。具體來講即
議論文要內容豐富:旁征博引、理論引證、事實例子、類比事例、數字資料要較多,且有確切說服力;
記敘文要形象豐滿:塑造人物要生動形象、敘事要具體完整、情節要曲折有致、細節描寫要細致逼真;
散文詩歌要做到:意、境很好的融合,或情景交融、或含蓄幽遠、或詩情畫意。
四、分好段
文章的段落猶如人的體形身段,體現的是文章的形式美,是文章給評卷人最直接的印象。高考作文的字數要求為800至1000字。這樣,段落從形式上講,分五至七段較為合適,太多太少都不美;從結構上講,要符合“鳳頭、豬肚、豹尾”的要求即開頭在扣題的情況之下,要盡量寫的有文采,能吸引住閱卷人的眼球;中間要充實豐滿;結尾要在扣題的基礎上,做到簡潔有力。
五、定好體
體,指文體。進幾年高考作文對于對于文體一般沒有太多的限制,所以學生的選擇空間較大。但媒體對高考滿分作文的熱炒,對學生有個誤導,好象文體越新越怪,越能得高分。其實并非如此,好文章必須形神兼備。若只學其表面,不得其神。便會有東施效顰之感,令人倒胃。正確的做法是:若題目規定了文體,必須使用規定文體;若沒有規定文體,要選擇貼合題意的、自己拿手的、規范的文體。對于新、奇、偏、怪的文體要量力而行,否則會弄巧成拙。
六、列好綱
綱即提綱。做好了上述準備,就該動筆開寫了,再實際寫作中,很多同學往往是匆匆下筆,隨欲而書。這樣的文章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很難得高分。避免跑題的最好方法,是寫前先進行構思,理清思路、列出提綱。順暢的思路是好文章的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得高分的基礎和保證。
七、開好頭
平時的寫作練習,最直接最現實的目的,便是為考試臨場作文做好準備,希望在高考時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評卷老師青睞得高分。所以作文必須能吸引、打動判卷老師。這樣才可能得分、得高分。高考閱卷時間特別緊張,所以閱卷者不可能把每個學生的文章都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一遍。一篇作文最先進入閱卷人眼簾的是文章的題目和首段。所以開頭很重要,一定要做到要做到:緊扣題意、語言簡潔、主題明確。既讓判卷人明白你的寫作目的,又讓他欣賞到你的才華。只有征服了判卷人的心才會得高分。
八、結好尾
在實際的高考閱卷中,每篇作文的評卷時間大約40秒。所以閱卷人往往重兩頭而輕中間。有了好題目和好開頭,為得高分打下了基礎,結尾是劃分前最后關注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視重視。結尾一定要做到:用語簡潔、緊扣中心、回應要求、富有文采。讓人感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九、表好情
情,即情感,作者的思想傾向。表好情的意思是:用準確簡潔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清楚、準確、全面地表現出來。這需要有豐富的詞匯,良好的語言基礎,較強的表達能力。能熟練的運用語言,做到清楚、準確、全面地表情達意是作文的出發點和歸宿。要做到表好情,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到:勤積累、勤反思、勤練筆。
十、寫好字
作文的字好比商品的包裝。包裝精美,有利于提高商品在人們心目中的價值,所以在寫作文時一定要把字寫好。作文對字的要求:清楚、工整、大小適中(字占格的三分之二)。若字寫的很亂,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文章再好也不可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更別談的高分了。
以上是個人的經驗總結,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