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真審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靈魂。
作文時如果沒有弄懂題目,那么寫出的文章就會文不對題,這樣的文章,無論材料多么充分,詞匯多么豐富,也不會有好的分數。如:作文題目是:“我與老師”,而有的考生由于沒有正確的理解題意,把“我與老師”寫成“我的老師”,由于在組織材料時沒能在我和老師之間架起橋梁,寫出的東西偏離了主題,使得失分慘重。因此,審題可以說是作文成敗的關鍵。
而要想做到審好題,首先,要弄懂題目中每一個字的含義,不放過所給的任何要求。而有的同學在審題時只草草地看一下,然后提筆就答,結果因不認真,漏掉一些關鍵性詞語而使所寫文章不合要求,如:作文試題是根據寓言《鳥的評語》寫一篇200字左右的鳥的對話,不少考生精力集中在對話二字,忽略了“評”字,由于內容不合要求,失分甚多。其次,要做到審好題不僅要看到文題的表面寓意,還應能理解題目的引伸涵義,這樣才能真正抓住文章的中心,寫出高水平的文章。關于這一點,我們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故事,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北宋后期,畫壇上流行以詩情入畫的風氣,當時皇家宣和畫院在選拔畫師時,常常以詩句為題進行考試,有一次畫院的考題是"野渡無人舟自橫",許多應試者覺得很簡單,不假思索,揮筆便畫,有的畫江邊停留著一只小舟,有的畫一只烏鴉在船尾呱呱亂叫,等等。都以為抓住了“無人”的題旨,結果此類畫全部落選,被選中的一幅畫的是一個船工在船尾吹笛子,這就抓住了關鍵,因為詩中意思“無人”是指沒有要擺渡的客人,沒有渡客,就突出了野渡的荒涼,突出了船工的寂寞,可見,我們在作文時也應象作畫一樣,不僅要看到問題的表面意思,還要能夠領會其中的深刻的寓意,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二、先想后寫,理清思緒
作文實際上是“先想后寫”的過程,而且“想”是更重要的一步,只有“想”得好才能“寫”得好。所謂“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構思,即在提筆寫作之前心中要有一個關于這篇文章的大致輪廓,必須寫一個簡單的提綱,圍繞提綱組織材料,這樣才會使文章結構清晰,中心突出。
三、精心選材圍繞中心精心選材,材料是為中心服務的。在材料的選擇上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力爭所選的材料有時代感,有個性,讓讀者感到不落俗套,很新穎。
好的材料來自平日的有心、細心的觀察。
四、注重材料的組織
通過構思考生已架起了文章的框架,然后就需依據中心組織材料了。在這一環節中考生應盡量挖掘出頭腦中的材料,豐富的材料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說明問題,但同時也要注重材料的典型性,類似的材料該舍就舍,否則,材料過多不僅篇幅不允許,還會使文章顯得過于繁雜,且有畫蛇添足之感。
常用的構思方法有:
1、一字(詞)貫穿構思法
一字(詞)貫穿,是提在構思文章時,選擇一個和中心思想緊密相關的關鍵字或詞連接文章的所有材料,從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詞貫穿構思法,文章從始至終以“背影”一詞不達意貫穿全文,使讀者深深體會到一顆慈父心,體會到父子之間的深情。運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緊一個字或詞來寫,只有這樣,才有條件以此為輻射點,進行多角度的思維,才有利于有層次地、深入地進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豐滿而有韻味。
2、片斷組合構思法
片斷組合,是指在題目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生動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斷組合成文來表現一個主題的構思方法。用這種方法構思的記人、敘事、寫景的文章,可以在較短的篇幅內,多角度、多側面地表現人物、敘述事件、描寫景物。
運用片斷組合的構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組合的片斷的形式要統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斷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斷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斷組合等。
B、片斷本身的敘述必須是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
C、片斷可以是橫向排列,也可以是縱向排列。橫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實虛的關系,縱向的排列要注意時間的先后順序。
3、懸念設置構思法
懸念設置,是指在選材構思時,把情節安排得含而不露,讓讀者以焦慮的心情期待著它的發展,有“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構思方法。
4、縱橫對比構思法
縱橫對比,是指將對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來敘寫的一種構思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構思,形成鮮明的反差,給讀者留下極深的印象。或動靜對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襯,或善惡對立,或冬夏對比,或天地對照等等。
5、欲揚先抑構思法
欲揚先抑,是指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諷的態度盡力去貶低或否定它的一種構思方法。運用此種構思法要注意抑少揚多,揚能壓抑。
6、時空推(轉)移構思法
時空推(轉)移,是指在選擇材料后以時間的推移或空間的轉移來組織材料行文的一種構思法。
以上幾種構思法,在一篇文章中常常結合起來使用,希望在作文時細心體會。
五、時間安排得當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構思和寫作象繪畫繡花一樣需要精雕細刻,一般要經過長時間的認真思考,而應試作文時間緊迫,不可能讓考生有充足的時間去仔細醞釀,如果在構思上用的時間過多,成稿時間就可能不夠用。因此,考生在應試作文中要合理安排時間,在規定的時間里必須拿出完整的文章來。
關于時間的安排一般來說:構思過程應占整個作文時間的三分之一,落筆的時間占三分之二,而在這三分之二的落筆時間里,開頭和結尾應占一半的時間,因為一篇文章,如果能有一個好的開頭和一個精彩的結尾,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
六、文字上要力求生動形象
如果說文章的結構是人的骨架而材料是人的肌肉的話,那么文字則是人的五官了,而一個身材再勻稱,但五官不端正的人,也談不上漂亮。因此,考生在應試作文中要力求文字的生動形象,讓人讀了之后不僅明白了你寫的是什么,而且,還應有一種美的享受,這樣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
七、時刻記錄下自己的靈感
我們在寫作文時,常常會產生一些靈感,而這些靈感有的時候與正在撰寫的內容沒有太大的關系,這時可把這些靈感用草紙記下來,待用時可作為很好的材料。如有的考生在寫中間部分時,會突然想起結尾應該怎樣寫,這時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待寫結尾時可能又想不起來了,所以,及時記錄下思想的火花,可以讓你的文章更精彩。
敘述有多種方式:
(1)順敘常見。從前到后,線索清楚,但易于寫成流水賬。這就需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倒敘
(3)插敘
(4)補敘
敘述要定好基調,要有起伏跌宕,場面不易多,語言要生動形象有個性最好口語化。
描寫
描寫是事物狀貌的描繪,重在形象性。
(1)人物描寫
(2)環境描寫
(3)場面描寫
(4)細節描寫
描寫法又可以分為:白描(無比喻修飾,以敘述代替,重在傳神)、細描(細膩深刻、修飾較多);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通過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圍事物來描寫)。
抒情
抒情是抒發和表現感情。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考試記敘文主要分為敘事、記人和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議論抒情)三種。
1.敘事模式(在考試題中最多)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事情。②議論這件事對我的啟發意義。如“這件事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中間】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在發展的高潮部分最好點出啟發意義即主題。
【結尾】重申意義,照應開頭,發出感慨。
2.記人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的關系,重點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即主題。如“他是一個勤奮的好同學”。一般寫熟人:老師或者同學、親友。
【中間】寫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在發展的高潮部分最好點出主題。
寫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記敘文寫作(40分)
一、
有付出就應有回報。社會、學校、家庭、他人也許為你(或他)付出過許多,你(或他)是如何回報的
你(或他)也許為別人付出過許多,你(或他)得到了怎樣的回報。
請以“回報”為題,自選角度,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
①
二、題目:合作
社會生活中的人,必須學會與別人合作。生活中,你是不是能夠和別人互相配合做事,或共同完成任務?在與別人合作方面,你也許感受過成功的喜悅,也許感受過失敗的苦惱……在與別人合作方面,你的情況是怎樣的?請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選取一兩件事或幾個片段,以“合作”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內容具體,中心明確,寫出自己與他人合作的經歷和感受。2.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語言通順,在敘述、描寫的基礎上,恰當運用議論、
三、題目:一次難忘的實踐
要求:每個同學在生活中,無論是在家庭、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有過自己的實踐。請選擇難忘的一次,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在敘述、描寫的基礎上,恰當運用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