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70分??荚嚂r間:45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甲、乙兩圖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圖。讀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圖中河流三角洲的
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
2.甲乙兩圖所采用的比例尺
A.甲乙相同 B.甲大于乙 C.乙大于甲 D.無法判斷
【答案】
1.C
2.C
【解析】
試題分析:
2.甲圖中經度差、緯度差都是4°,乙圖中經度差、緯度差都是2°,兩圖圖幅相同,但乙圖代表的實際面積小于甲圖,那么比例尺大于甲圖,故選C。
【考點定位】經緯網的應用
【名師點睛】利用經緯網定方向:
理論依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方格狀經緯網圖
(1)確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兩點,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緯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緯度值大者在南。
(2)確定東西方向:
同在東經度,經度值大者在東,同在西經度,經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別在東西經,如圖所示:
若下圖中A、B兩點經度差<180°時,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圖中A、B兩點經度差>180°時,A在B的東北方向。
2.弧線式經緯網圖(以極地經緯網圖為例)
(1)如圖中A、B兩點位于同一緯線上,根據自轉方向判斷B在A的正東方。
(2)B、C位于同一經線上,根據極點位置判斷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經線上,也不在同一緯線上,根據以上方法分別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可確定C在A的東南方。
3.從甲地(50°N,80°E)到乙地(50°N,150°E),若不考慮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東方向走 B.先向東南,再向東北走
C.先向東北,再向東南走 D.先向東南,再向東北走
【答案】C
【解析】
【考點定位】經緯網上兩點的最短路線。
【名師點睛】利用經緯網定最短航線:
1.確定最短距離
球面最短距離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進方向即為最短航線,該弧線的確定可分兩個步驟進行:
(1)確定“大圓”:“大圓”即球面兩點所在的過球心的平面與球面的交線,如圖所示:
①在地球儀上,三種情況下“大圓”是確定的:一是赤道(圖A),二是經線圈(圖B),三是晨昏圈(圖C)。
②非赤道的緯線上兩點,所在“大圓”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圓向北極方向傾斜(見圖D、圖E中的PQ);
南半球——大圓向南極方向傾斜(見圖D、圖E中的P′Q′)。
(2)確定“劣弧”:大圓上兩點間的最短距離具體應該是哪一段弧線,是由“劣弧”來決定,所謂“劣弧”即兩點間的弧度<180°,如圖D中PQ間的劣弧為上側一段弧,P′Q′間的劣弧為下側一段弧。
2.沿劣弧的行進方向即為最短航線
如圖E中從Q到P沿最短航線的航向是先向東北再向東南。從P′到Q′沿最短航線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4.一架飛機從甲地(40°N,116°E)出發(fā),以111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北方向繞經線圈飛行,若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8小時后到達乙地,則乙地為
A.(40°N,64°W) B.(60°N,64°W) C.(40°N,64°E) D.(60°N,116°E)
【答案】B
【解析】
【考點定位】利用經緯網定兩點間距離
讀“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5.設A、B兩地和B、C兩地之間的最短距離分別為L1和L2,則
A.L1和L2相等 B.L1約為L2的一半 C.L1約為L2的1.5倍 D.L1約為L2的兩倍
6.若飛機從圖中B點飛往C點,沿最短航線飛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東 B.一直向西 C.向東南→東→東北 D.先向正南,再往正北
【答案】
5.A
6.D
【解析】
試題分析:
5.同一條經線上每相差一個緯度,實地距離大約相差111千米。AB位于同一條經線上,相差60個緯度。球面上兩點之間最短航程為過這兩點大圓的劣弧,BC經度相差180°,即位于同一個經線圈上,且都在60°S,那么最短航線是過南極點,也是跨60個緯度,所以L1和L2相等,故選A。
6.球面上兩點之間最短航程為過這兩點大圓的劣弧。B、C位于同一經線圈上,經線圈即為大圓。經過這兩點的大圓的劣弧需要過南極點。那么從B到C點的最短航線的方向為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故選D。
【考點定位】利用經緯網定兩點間最短距離和最短航線
讀下圖,回答問題。
7.圖中①②③區(qū)域面積相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無法比較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海平面均一,③區(qū)域海面到地心的距離比①稍長 B.③區(qū)域位于①區(qū)域的西北方向
C.③區(qū)域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D.東北航向是②區(qū)域向③區(qū)域飛行的最近航線方向
【答案】
7.B
8.B
【解析】
試題分析:
7.讀圖,①②③區(qū)域經度差、緯度差相同。①②區(qū)域所處半球相反,但緯度值相同,面積相等。②區(qū)域緯度低于③區(qū)域,因此面積較③區(qū)域大。故選B。
【考點定位】經緯網定范圍、定方向、定最短航線
【名師點睛】利用經緯網確定范圍:
(1)相同緯度且跨經度數相同的兩幅圖,其所示地區(qū)的面積相等。
(2)跨經度數相同的地圖,緯度越高,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
(3)圖幅相同的兩幅圖,則跨經緯度越廣,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圖中A、B兩區(qū)域相比,實際區(qū)域范圍大小為A>B。當A、B兩區(qū)域的圖上面積(即圖幅)相等時,則比例尺大小為A
下圖為等高線圖(圖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問題。
9.四幅圖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關于四幅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A.四幅圖的地勢均為東北高西南低 B.反映的區(qū)域面積甲圖最大
C.反映實際地形最詳細的是丁 D.甲圖的比例尺是丙圖的3倍
【答案】
9.D
10.C
【解析】
試題分析:
9.圖幅相同、等高距相同、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則坡度越陡。讀圖可知,丁圖比例尺最大,坡度應最陡,故選D。
【考點定位】比例尺
【名師點睛】地圖上的比例尺
(1)比較比例尺大小的幾種方法:
①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所表示范圍越大的地圖,其比例尺越小。
②圖幅和經緯網格相同的情況下,相鄰兩條經線、緯線度數差值越小的地圖,其比例尺越大。
③同一個地理事物(如某個湖泊等)在圖中顯示得越小,則該圖的比例尺越小。
④直接比較比例尺數值的大小,數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縮放: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數。
例如,將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變大。
③縮放后圖幅面積的變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圖幅面積=原圖面積×放大到的倍數之平方。如將比例尺放大到原圖的2倍,則放大后圖幅面積是原圖的4倍。
比例尺縮小后的圖幅面積=原圖面積×縮小到的倍數之平方。如將比例尺縮小到原圖的1/3,則圖幅面積為原圖的1/9。比例尺縮放后,原面積之比變?yōu)榭s放倍數的平方。
讀圖,回答問題。
11.①②③三地中位于綿陽(104°E,31°N)東北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12.圖中①②③區(qū)域面積相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無法比較
13.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海平面均一,③區(qū)域海面的地心距離比①稍長 B.③區(qū)域位于①區(qū)域的西北方向
C.③區(qū)域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D.①②區(qū)域位于熱帶,③區(qū)域位于寒帶
【答案】
11.C
12.B
13.B
【解析】
試題分析:
11.綿陽位于(104°E,31°N),圖中①地經度位于40°W—20°W,位于綿陽的西方,緯度位于0°—20°S,位于綿陽的南方,所以①位于綿陽的西南方向。同理推算,②位于綿陽的西南方向。③地經度位于160°E—180°,位于綿陽的東方,緯度位于40°N—60°N,位于綿陽的北方,所以③位于綿陽的東北方向。故選C。
12.讀圖,①②③區(qū)域經度差、緯度差相同。①②區(qū)域所處半球相反,但緯度值相同,面積相等。②區(qū)域緯度低于③區(qū)域,因此面積較③區(qū)域大。故選B。
【考點定位】經緯網的應用
下圖為我國東南某地區(qū)等坡度線(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圖,圖中數字代表坡度(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讀圖完成問題。
14.圖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圖示區(qū)域
A.P地坡度最陡 B.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
C.適宜發(fā)展果林業(yè) D.Q地位于背風坡,土壤水分條件差
【答案】
14.A
15.C
【解析】
試題分析:
14.等坡度線為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等坡度線數值最大,即其坡度最大,圖中甲、乙、丙、丁四處中甲處坡度最大,河流落差最大,所以甲段河流流速最快。故選A。
【考點定位】等值線的判讀及應用
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
16.圖中等高線所表示的景觀是
A.高原 B.平原 C.沙灘 D.梯田
17.若甲、乙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為40千米,要在邊長為2米的圖幅中完整繪制該區(qū)域圖,所選用的比例尺應為
A.1∶40000 B.1∶200000 C.1∶4000 D.1∶20000
【答案】
16.D
17.D
【解析】
試題分析:
16.讀圖,圖示出現(xiàn)相鄰兩條等高線相等的情況,表示的是梯田景觀,故選D。
17.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已知圖上距離為2米,實際距離為40千米,均化厘米為單位為200:4000000,計算出比例尺為1∶20000,故選D。學科網
【考點定位】特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的計算
18.讀南美洲東南沿海某地等高線圖,下列針對圖中信息所作出的判斷,正確的是
A.b點水能比a點豐富 B.甲村缺水,從乙村引水比較合理
C.甲村無法看到乙村的車輛行人 D.一般地,甲村落要比乙村落大
【答案】C
【解析】
【考點定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
下圖示意我國黃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狀況,圖中相鄰等高線之間高差均為30米。讀圖回答問題。
19.林木生長與土壤水分條件相關,圖中林木密集區(qū)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頂
20.圖示區(qū)域內東、西兩側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 米 B.178米 C.220 米 D.255 米
【答案】
19.B
20.C
【解析】
試題分析:
20.根據公式(n-1)d<H<(n+1)d,n是兩點間的等高線條數,d是等高距,H是圖示區(qū)域東西兩側的相對高度。圖示區(qū)域東西兩側等高線條數相差最多是7,圖示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差d為30米,則東西兩側的相對高差在180米-240米之間,故選C。
【考點定位】等高線地形圖局部地形的判讀和相對高差計算
【名師點睛】估算某地形區(qū)的相對高度:
(1)公式計算法:如圖所示,求A、B兩點間的相對高度:A、B兩點之間有3條等高線,等高距為100 m,利用公式(n-1)dm
(2)直接計算法:根據圖中各點的海拔計算相對高度,如圖中A點海拔為300~400m,B點海拔為0~100 m,則A、B的相對高度為(300-100)m
世界某區(qū)域6月6日8時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回答問題。
21.甲地的氣壓最可能是
A.1005 hPa B.1007hPa C.1008 hPa D.1011 hPa
22.圖中乙地的風向是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
23.此時,天氣晴朗的地區(qū)最可能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21.B
22.D
23.D
【解析】
試題分析:
23.讀圖,①地位于準靜止鋒面上,出現(xiàn)連綿陰雨天氣。②地位于低壓天氣系統(tǒng),氣流上升,成云致雨。③地位于暖鋒鋒前,形成陰雨天氣。④地受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故選D。
【考點定位】風向的畫法、天氣系統(tǒng)與天氣
【名師點睛】鋒面系統(tǒng)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比較項目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
氣團勢力
冷氣團強,
暖氣團弱
暖氣團強,
冷氣團弱
勢力相當
移動方向
與冷氣團的
移動方向一致
與暖氣團的
移動方向一致
來回擺動
鋒面剖面示意圖
鋒面符號
氣團位置
冷氣團在鋒下,暖氣團在鋒上(冷氣團密度大,暖氣團密度小)
鋒面坡度
較大
較小
很小
降水區(qū)的位置
(過境前后)氣壓、氣溫變化
我國典型的鋒面天氣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或沙塵暴天氣;冬季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場春雨一
場暖
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天氣;冬半年,貴陽多陰雨冷濕天氣
下圖為四個海峽圖,讀圖回答問題。
24.四幅圖中位于低緯度并聯(lián)系兩大洋的海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兩側屬于同一大洲,并聯(lián)系同一大洋的兩個海域的海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關于③海峽西側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被歐洲、非洲和南北美洲所包圍
B.面積在四大洋中最大,約占世界海洋面積的1/4
C.表層平均水溫僅次于印度洋
D.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其深度超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答案】
24.B
25.A
26.D
【解析】
試題分析:
26.麥哲倫海峽西側是太平洋,被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所包圍,A錯。太平洋面積在四大洋中最大,約占世界海洋面積的1/2,B錯。太平洋的表層平均水溫在四大洋中最大,C錯。大平洋西部有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其深度一萬多米,超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D對。故選D。
【考點定位】世界主要海峽的特征
讀“亞洲地形剖面(沿30°N)示意圖”,完成問題。
27.關于該大洲地形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以平原為主,海拔低,地勢平坦 B.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C.自西向東,山地、平原、高原相間分布 D.平原眾多,甲地為華北平原
28.甲乙兩地降水差異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離海洋距離差異大 ②乙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
③甲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明顯 ④地形差異明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27.B
28.C
【解析】
試題分析:
27.30°N大致橫穿亞洲中部。亞洲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外流河下游地帶,A錯B對。自西向東,有山地、平原、高原分布,但沒有形成規(guī)律性的相間分布,C錯。亞洲東部30°N附近是長江中下游平原,D錯。故選B。
【考點定位】亞洲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下圖為四個大洲輪廓圖,讀下圖回答問題。
29.有關D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B.是各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C.周圍直接瀕臨四大洋 D.全部位于南半球、東半球上
30.關于世界各洲分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C洲和D洲的分界線是麥哲倫海峽
B.亞洲和A洲的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
C.A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土耳其海峽
D.B洲和C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答案】
29.B
30.D
【解析】
試題分析:
29.根據D大洲輪廓判斷,D為南極洲,全部位于南半球,是各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橫跨東西半球,AD錯,B對。南極洲周圍直接瀕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錯。故選B。
【考點定位】各大洲特點和分界線
【名師點睛】大洲主要分界線:
大 洲
分 界 線
亞洲與歐洲
A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
B巴拿馬運河
非洲與亞洲
C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
白令海峽
南美洲與南極洲
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非洲
F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
丹麥海峽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
(共2道大題,請全部做在試卷上)
31.讀“某庫區(qū)等高線圖”,完成有關小題。
(1)甲、丙兩地可能存在河流的是 地。
(2)若在A—B處修建水壩,水壩的圖上距離是0.4厘米,則壩長是 米,最大壩高(壩頂到壩底)不超過 米。
(3)暑假到了,小明到庫區(qū)附近游玩,乙、丙、丁、庚四地最適合宿營的地點是 。
(4)夏季,乙和丁地降水較多的是 ,原因是
。
(5)大壩工程建設沿線主要預防 等地質災害。
【答案】
(1)丙
(2)80、100
(3)庚
(4)丁地 丁地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5)滑坡
【解析】
試題分析:
(1)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河流的位置。讀圖可知,甲處等高線凸向低值方向,地形是山脊,不可能有河流發(fā)育。丙處等高線凸向高值方向,地形是山谷,可能有河流發(fā)育。學科網
(2)考查等高線地形圖比例尺、相對高度的計算。若在A—B處修建水壩,水壩的圖上距離是0.4厘米,比例尺是1:20000,壩長是80米。圖中壩頂的海拔是150米,壩底的海拔是50—100米,最大壩高(壩頂到壩底)為50—100米,不會超過100米。
(5)考查修建水庫可能引發(fā)的地質災害。大壩修建在峽谷中,兩岸地區(qū)坡度陡峻,易發(fā)生滑坡等地質災害。
【考點定位】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
【名師點睛】等高線地形圖的主要應用:
1.判斷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嶺(山脊線)。
④山谷常有河流發(fā)育(山谷線)。
⑤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彎曲,等高線在山脊處向低處彎曲。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資源豐富,在陡崖處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qū)域面積)有關。
③河流流出山口處常形成沖積扇(洪積扇)。
2.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積
(1)流向: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發(fā)育于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積:根據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
3.判斷氣候特征及差異
(1)判斷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應結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陽坡氣溫高,蒸發(fā)強;陰坡氣溫低,蒸發(fā)弱)等因素。
(2)氣候差異及判斷:
①氣溫差異:求出高度差,再用氣溫垂直遞減率0.6℃/100 m計算溫度差,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②降水差異:迎風坡降水多于背風坡。
③光照差異:陽坡多于陰坡,同一種植被在陽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陰坡。
4.地形狀況與區(qū)位選擇
(1)選點:
水庫建設
壩址
應選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其次還應避開地質斷裂地帶,并要考慮移民、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來源:學|科|網]
庫區(qū)
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等深線密集的海灣地區(qū),即陸域平坦、港闊水深的避風港灣
航空港
①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開闊、坡度適當、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質條件好;③注意盛行風向且保持與城市適當的距離等
氣象站
應選在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點
療養(yǎng)院
應建在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的地方
(3)選面:
①農業(yè)生產布局:地勢平緩的地區(qū)發(fā)展種植業(yè),地勢陡峻的地區(qū)發(fā)展林牧業(yè)。
②工業(yè)區(qū)、居民區(qū)選址:一般選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處。
32.下圖為“1271-1295年馬可·波羅東行路線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fā),東行途中經過A、B、C三地,其所屬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A ,B ,C 。其中A地的氣候特征是
。
(2)馬可·波羅乘船返回途中,途經的D處為 海峽,E處位于 板塊和 板塊的交界處附近。途經的F處比E處的海水鹽度 (高、低),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3)馬可·波羅途經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的喀什時,得知當地“有美麗的花園、果園、葡萄園,棉花、亞麻產量十分豐富”。請簡要分析當地棉花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
【答案】
(1)地中海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2)馬六甲 亞歐 印度洋 高 F處降水較少,蒸發(fā)旺盛
(3)光照條件好;熱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勢平坦。
【解析】
試題分析:
(2)考查世界地理區(qū)域的位置和成因。D處為馬六甲海峽。E處為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匯處。F位于波斯灣附近海域,海區(qū)較封閉,降水較少;緯度低,氣溫高,蒸發(fā)旺盛,海水鹽度高。
(3)考查西北地區(qū)農業(yè)自然區(qū)位優(yōu)勢,包括氣候(光照、熱量條件)、灌溉水源、地形特征等??κ矊儆诘湫偷臏貛Т箨懶詺夂?,晴天多,光照條件好、熱量充足。該區(qū)周圍高山環(huán)繞,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便利。盆地邊緣,地勢平坦,利于發(fā)展種植業(yè)。
【考點定位】亞洲主要地理環(huán)境特征對生產活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