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除了清明節和中元節,還有一個專門用來祭祀祖先的日子,那就是“寒衣節”。清明節的時間在公歷的4月4日至6日,中元節的時間在農歷七月十五,而寒衣節的時間在農歷的十月初一。
《詩經》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寒衣節來源于周朝時期晚秋時節授衣,晚秋天氣轉涼,婦女們要拿出棉衣送給親人,由于十月才入冬,九月授衣會顯得相對比較早,于是宋朝時期把這一習俗改到十月初一,在給親人送寒衣的同時,人們也一并給祖先送寒衣,這就有了寒衣節。
寒衣節當天最重要的習俗自然是給祖先送“寒衣”。我國是個重視孝道的國家,古人認為人去世后還有感知需求,在寒衣節當天人們要把提前準備好的紙衣、紙鞋燒給先人,這包括家祭和墳祭,家祭也就是天黑后燒到路旁邊,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這天的十字路口我們能發現有人燒衣或者地面上有灼燒過的痕跡;而墳祭就是把準備好的祭祀用品燒到墳墓旁,以顯示對祖先的思念。
寒衣節在我國民間是非常重要的節日,這天的禁忌自然有很多,下面3個禁忌我們要早點了解,老祖宗的講究不能忘!
按照古人的說法,燒寒衣的時候必須燒得干干凈凈,不能留下任何殘留物,如果寒衣沒有完全燒盡,亡者也無法取走,這樣便會影響亡者的“接收”,這雖然看起來迷信,但是反映了逝者和生者之間的血脈親情,這也是后人追孝的一種方式。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寒衣節時草木已經枯黃,如果寒衣燒得不夠干凈,就會留下“后患”,很可能會引發火災,山火猛于虎,寒衣燒干凈人才離開的做法反映了古人對逝者的尊重和對環境保護的關切。
寒衣節是我國傳統的“鬼節”,按照古人的說法,如果在“寒衣節”這天搬家,可能會一些亡靈跟隨,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因此,在“寒衣節”期間,最好避免搬家。
搬家是人生中的大事,很多人會選擇一個吉利的日子進行搬家,主要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希望新的生活能夠順利、幸福,這也是一種傳統習俗和文化習慣。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搬家有很多的講究和忌諱。比如,在選日子方面,一般會避開與自己屬相相沖的日子,同時也會避開一些不吉利的日子,如楊公忌日、窮日、清明節、端午節、寒衣節,春節等。此外,還會考慮到家人的生辰八字和風水等因素,選擇一個適合的日子進行搬家。
除了選日子之外,搬家還有很多其他的講究。比如,在搬家的時候,要準備好一些物品,如新枕頭、新掃帚、新碗筷等,寓意著新生活的開始。同時,在搬家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打破東西,不要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以免帶來不好的影響。
結婚嫁娶是一個充滿喜慶的場合,而寒衣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寒衣節舉辦結婚嫁娶活動被認為是對逝去親人不敬的行為,慶典活動與祭祀活動相沖。因此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應避免舉辦喜慶的活動,以示尊重和肅穆。
結婚嫁娶通常會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選擇一個好日子結婚能夠為婚姻帶來幸福。這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是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在我國很多地方,人們結婚一般會避開父母生日,以避免對長輩造成不敬。
總結,寒衣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祭祀節日,人們用紙做成衣服,在寒衣節這天燒給先人,以表達對祖先的思念。同時,寒衣節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我們注意,如忌諱寒衣不燒干凈、忌諱搬家和忌諱結婚嫁娶等,其目的就是為了圖個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