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經濟學類專業的學生(其實是數學系學生),寫期末的論文和報告乃是家常便飯。但是對于剛剛大二的知識面很淺的我們而言,寫論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會傾向于做一個可恥的知網搬運工,然后又要擔心各種各樣的查重,心驚膽戰。??
我雖然還沒至于發表什么學術論文,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積累和練習,還有與教授的交流,也讓我能夠相對來說能比較好地去組織自己的文章,可以發現問題并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可以獨立自主完成一些不那么長的論文和報告(4000字上下),而不用再擔心被查重了。??
至于我用的方法,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順瓜摸藤法??。
大家平時聽的比較多的應該是順藤摸瓜,意思是按照某個線索來查找事情。那順瓜摸藤是個什么東西呢???
我在《化繁為簡法》中曾提到,解決一個難題需要把它從困難的東西經過邏輯推演一步一步化解為一個簡單的問題,進而將其解決。??
放在論文的寫作里可以如此表述:?
論文的選題是瓜,寫文章就相當于我們挖到瓜的根基所在。如果只是來來回回去看這整個的瓜,不管怎么觀察和分析,最多也只能直到它的形狀、顏色等信息。我們只有順著瓜,一點一點順著它的藤走,摸到瓜的根基部分,也就完成了。?
“瓜藤”可以理解為我們的“邏輯鏈條”,也就是說,想要寫出東西,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邏輯。????
就拿自己最近的經歷做例子:??
我最近寫一篇關于“房產中介委托代理問題”(通俗地講,黑中介問題)的論文。那么我現在有了瓜,要開始挖根了。??
第一次順瓜摸藤
委托代理問題——引言(寫作目的)——概況與綜述——機理與原因分析——改進建議——結語——參考文獻??
這個是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文章的基本構成,第一條鏈是整個文章的總體脈絡。??
但只有脈絡是不行的,還要繼續添加,也就是把鏈上的鏈節進行重復的細化,每一個小節再進行一次“順瓜摸藤”。???
第二次順瓜摸藤
寫作目的(引言):現象——現象解釋——個人想法——寫作目的?
概況與綜述(文獻綜述):由來——發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發現不足——我要研究什么?
機理與原因分析:多方面?
改進建議:多方面?
結語:整合前面內容,做出總結性敘述,放眼未來?
參考文獻:自己去參考相關的書籍和文獻即可??
進行了第二次“順瓜摸藤”之后顯然思維的脈絡更加清楚,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最需要我們費大篇幅去寫的東西就是后面的機理、原因和建議,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是一篇論文最關鍵的地方——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point和idea。??
知道了自己需要思考和寫的部分了,再接再厲,對它們進行第三次“順瓜摸藤”。??
第三次順瓜摸藤
我們會發現,能寫的東西太多了啊!寫什么就看我們自己的選擇了。?
有沒有一種皇帝選妃子的感覺???
經過了第三次的“順瓜摸藤”,基本上我們可以確定了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情況了,但是我們一定還是寫不出東西來——因為知識積累不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永遠不會錯。下面就是進行“廣義”的“順瓜摸藤”了——翻閱相關文獻。????
具體操作和方法
相關的文獻,可以使論文,可以是專著,可以是報道等等,閱讀專業性文章和書籍的方法我已經在《記憶碎片法》中提過了,現在再把“順瓜摸藤”的思路加進去。也就是最需要學會并勤加練習的具體的操作方法了。??
1.注重基礎的概念性知識的理解?
去看一本專業類的書籍或文章,里面會存在大量的專業性詞匯,這些是我們掌握文意的最重要的部分,當我們看書的時候,一旦發現了這種詞,而且自己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那就千萬不要放過,停下來把它搞懂再繼續,如果在這一個地方放過了,后面會有更多的漏洞,浪費我們的時間。??
2.注意作者的邏輯鏈條?
一本好的專業書籍,未必是思想最深的,但一定是有邏輯。也就是說,我們讀起里面的句子和段落,就會發自內心的說一句“有道理”。這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所以在翻閱的過程中,也要關注作者組織語言的邏輯結構。一開始只看去組織可能很困難,可以在紙上整理一下,所謂“好腦袋不如爛筆頭”嘛,寫出來會清楚很多,之后自己在頭腦中不斷推演,也就讓我們的邏輯能力得到提升了。?
就比如我在看《非理性繁榮》的時候,就分析了很多的邏輯結構,發現名家之作的句子結構都是很能make sense的,說起來很通。?
一般來講,翻閱各類文獻是非常費時間費精力的,但我認為它是極其重要的。有一句話叫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從我個人理解的角度說,我們寫文章未必就是我們動腦子想出來的,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知識的流露。也就是說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積累之后,只要我們把文章的結構確定下來,那么只要盡管放開了寫就好,我們寫下來的文字只不過是對自己知識和思想的自然而然的記錄而已。(為了寫一篇5000字論文,我花了1個多星期,看了七本書十篇文獻,寫了一萬多字的讀書筆記。在完成閱讀整理工作之后,我發現寫作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因為真的只是一種整理的過程。)???
總結和反思
所以我們回頭來看,一篇論文的寫作,也不過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的“順瓜摸藤”推延,把一個大的東西不斷向下延展,變成很多小的細節的整合,那就有了全文的整體脈絡。而在脈絡中添加內容,就需要我們自己的積累,多看多想,自然就能寫出來了。因而我認為寫論文實際上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難。??
當然因為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思想境界有限,想寫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所寫出來的文章,哪怕思想層面不高,從結構和邏輯上看也是一篇很符合標準的文章了。
思想再不高,只要是自己的想法,那就已經很棒了。要想寫出更有思想的文章,還是需要多加積累。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在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后,能夠去實際應用。與其盯著電腦屏幕發呆、做知網搬運工,不如嘗試一下這個方法,能通過自己的整理和思考寫出來一篇文章,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嗎??????
彈舊調不管彈得多么熱情,總有一點學生練習本的味道。即使愚笨也好,但必須是你自己的!要有自己的氣息,自己固有的氣息,這一點最重要!?
——屠格涅夫???????????????????????????????????????????????
親愛的讀者,???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不求您打賞,只求您能點個贊~???
每周六周日我們都會推出大學的學習方法???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